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制冷装置设计第五章.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9507663
  • 上传时间:2019-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2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5章机房和库房设计5.1机房设计制冷装置的机房是控制制冷系统运行的场所,是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设计应以保证冷库的生产要求、降低投资、布置合理为主在机房设计中,制冷工艺设计人员需要与土建、水、暖、电等专业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提出准确的要求和条件,根据设计任务和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计5.1.1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5.1.1.1土木建筑方面大中型冷库的机房一般包括压缩机间、辅助设备间、水泵间、控制室,根据具体情况,机房内还建有变压室、配电室、工具房及工人值班休息室等小型冷库可以将压缩机和设备布置在同一个房间内,但要单独设置水泵间和油处理间制冷机房一般是一个单层的独立建筑机房应布置在靠近冻结间、制冰间等冷负荷较大的库房,不宜紧靠冷库的主要交通干道机房要布置在库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锅炉房、煤场等散发尘埃场所的上方机房宜南北朝向,两面设置门窗机房周围要开敞,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机房四邻不宜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宿舍、幼儿园、食堂、小卖部、俱乐部等),以免在发生重大事故时造成人身伤害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宜将机房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机房建筑的形式,应根据机器设备台数和现场具体情况,可选用I型和L型;根据压缩机布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图5一l~图5-3和三列式。

      机房建筑面积的大小与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所选机器及设备型号及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大约是冷库库房建筑面积的5%~10%机房的建筑形式,应由机器、设备的布置及操作所需来确定机房可与冷库主体建筑连接或分开建造,选择方案时既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简短,也要考虑机房的通风采光机房的高度要考虑到制冷压缩机检修时装设起吊设备和抽出活塞的空间要求,及采暖通风和采光的要求一般冷库机房的净高不宜高于6m机房的宽度根据压缩机的排列形式确定,单列式为4.5~7m,双列式为7-12m机房的长度根据机器的台数确定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方便,机房内主要通道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12m如需超过12m时,要有两个以上互不相邻、直接通向室外的出人口出入口门扇的大小,可安装、检修机器设备的需要决定,但门洞净宽最好不小于1.5m机房所有的门、窗均应设计成朝外开启氨机房的门不容许直接通向生产性车间机房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通常不小于地面的1/7~1/6,并在炎热季节里采取遮阳措施以避免阳光直射机房的地面通常做成水泥压光地面,为了防止油浸污染,便于清洗,对于墙裙和机座(包括周围0.5m宽的地段)可做水磨石面层5.1.1.2给排水方面氨压缩机气缸水套冷却水量、水冷式冷凝器冷却水量、冷风机冲霜水量应按产品规定。

      冷却水应循环使用,冲霜水一般应回收利用为满足消防的需要,在氨压缩机房外、常温穿堂或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栓氨压缩机房及冷却间、常温穿堂地面宜设地漏设备间及电梯井、地磅坑等易于积水处应设有排水设施冷却水的水质应考虑对于机器设备和管道的腐蚀、积垢等方面的问题,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应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具体数据可参考当地水文资料冷却水进人机房的水压,一般情况下应保持在146-196kPa,但不应大于294kPa5.1.1.3采暖通风方面为了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内要求考虑必要的采暖和通风在北方需采暖的地区,当室内温度低于12℃时,要采用以水或蒸气为热源的散热器取暖严禁在机房内使用电炉、火炉等明火采暖南方地区要有降温通风设施机房本身朝向要利于自然通风,两面开窗并设上、下两层窗,门窗向外开,不得用侧拉门炎热地区还可在机房屋顶设阁楼,开通风气窗由于制冷压缩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较多,所以应注意机房内的通风降温机房内还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少于8次/h5.1.1.4供电照明方面当冷库的公称容积≥15000m3或冻结量~>60t时,供电按第二级负荷要求设计其余冷库的供电属于三级负荷。

      机房是冷库中的主要用电单位,所以其变配电间应靠近机房为了保证安全,在机房内外均要设置电源开关一旦发生事故,在机房内外都能切断一切电源冷间内的电动机应采用全封闭型,配电及起动设备应采用密封防潮型,或集中安装于机器间、常温穿堂等干燥场所冷间内应设置呼唤信号装置,以免发生人员被关在库内的事故冷却间和O℃以下冷间的照明,应采用密封式防潮灯具,其他冷间允许用带防水灯头的开启式灯具照明开关均应采用气密防水开关,开关应安装于各冷间门外冷库库房、穿堂和水泵间的照明度为10~201x(勒克斯),维修间为20-301x,设备间的照度不小于301x,加工间、包装间采用30~501x,机器间为501x的照度标准对仪表集中处或个别设备的测量仪器处照度不足,可采用局部照明5.1.2制冷压缩机的布置5.1_2.1制冷压缩机间的布置原则制冷压缩机间内一般设置制冷压缩机、起动控制柜、中间冷却器、总调节站、控制台等制冷压缩机、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制冷原理,符合工艺流程,管道连接要简短、美观,确保生产操作安全,便于安装、检修、操作另外要尽可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建筑面积制冷压缩机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为1.5~2.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

      两台制冷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lm制冷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或调节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制冷压缩机距墙不小于0.5m为了便于观察和操作,制冷压缩机的压力表、温度表及其他仪表,均应设于能清楚观测到的地方,一般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压缩机的进排气阀门应位于或接近主要通道,其高度宜在1.2-1.5m之间,超过1.5m时,应在制冷压缩机旁设立便于操作的台阶5.1.2.2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形式应根据制冷压缩机本身的形式、尺寸大小、台数多少,又要根据机房尺寸来决定,一般主要有单列式和双列式其中双列式又可分为双列横向式和双列纵向式制冷压缩机布置形式如图5-1~5-3所示单列式是将制冷压缩机成一条直线,其他设备则靠墙布置这种布置方法适用于机器设备较少的小型冷库,其优点是操作管理方便,管道走向整齐双列式是将制冷压缩机排成双列,可以对面布置,也可以同向布置双列制冷压缩机之间形成主要通道,吸排气管可集中布置在通道上空,其他设备仍可靠墙布置对于制冷压缩机台数较多的大中型冷藏库,大都采用这种布置形式以充分利用制冷压缩机间的面积5.1.3辅助设备的布置通常辅助设备布置在设备间内设备间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

      5.13.1中间冷却器中间冷却器应布置在与之配连的高压级和低压级制冷压缩机的近处(一般布置在压缩机间),以缩短连接管路中间冷却器一般靠墙设置,但应注意不要影响窗户的开启和采光中间冷却器的工作温度较低,应外包隔热层为避免冷桥,可在其底脚下垫上经过防腐处理的50mm厚木块中间冷却器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150mm中间冷却器的隔热层外侧到墙壁的距离不小于200mm中间冷却器必须装设液面控制器和超高液位报警液面高度以淹没整个蛇形管为准,一般按制造厂规定的液面高度安装浮球阀,也可采用液位计配合电磁主阀来控制液面中间冷却器上还必须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5.1.3.2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要根据其结构形式及使用场合进行合理布置制冷压缩机附带的油分离器、装设在机房内的卧式冷凝器配用的油分离器、专供融霜用的干式油分离器设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此外,凡不带自动回油装置的油分离器应设在室外与立式冷凝器配用的洗涤式油分离器设于机房外,且靠近冷凝器布置洗涤式油分离器需要从冷凝器的出液管引进氨液,冷凝器出液管与油分离器进液管的相对高度差约为250~300mm,如图5-4所示其他类型的油分离器的标高可以不受限制在布置油分离器时,要尽量布置得离制冷压缩机远一些,以便使排气在进入油分离器前得到额外的冷却,减小氨气的比体积,提高分离效果。

      5.1.3.3冷凝器各种形式的冷凝器都应按工艺流程,与油分离器、储液器就近布置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须使制冷剂液体能借助重力顺畅地流入储液器冷凝器上应设压力表和安全阀立式冷凝器应安装在室外离机房出入门较近的地方立式冷凝器通常利用底部冷却水池作为基础,水池壁与机房等建筑物墙体的距离应大于3m,以避免冷却水外溅损坏建筑物为了便于操作和清除水垢,立式冷凝器一般设有钢结构的操作平台卧式冷凝器通常布置在设备间,它的一端留有清洗和更换管道的空间,约为冷凝器长度的1.5倍为节省占地面积,将卧式冷凝器与储液器上、下分层布置为保证出液顺畅,其出液管的截止阀至少应低于出液口300mm图5-5所示为卧式冷凝器的水平布置尺寸要求及卧式冷凝器与储液器的垂直布置示例蒸发式冷凝器多布置在机房的屋顶上,要求周围通风良好蒸发式冷凝器的顶部应高出邻近建筑物300mm,至少不低于邻近建筑物的高度,以免排出的热湿空气沿墙面回流至进风口如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在蒸发式冷凝器顶部出风口上装设渐缩口风筒,以提高出口风速,提高排气高度,减少回流蒸发式冷凝器与邻近建筑的间距,当冷凝器的四周都是实墙时,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1800mm,非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900mm。

      当冷凝器处于三面是实墙,一面是空花墙时,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900mm,非进风口侧的最小间距为600mm两台蒸发式冷凝器之间的间距,如两台都是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1800mm;如一台为进风口侧,另一台为非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900mm;如两台都不是进风口侧,最小间距为600mm如果蒸发式冷凝器采用同轴连接的离心式风机或水盘内设有电加热器时,上述的尺寸应适当加大,以利维修蒸发式冷凝器的水盘离地面距离不小于500mm,以便于管道连接、水盘检漏和防止地面脏物被风机吸人当选用多台蒸发式冷凝器,而要求的最小间距不能保证时,安装处将形成自己的环境空气,在选择冷凝器时应适当提高计算湿球温度多台蒸发式冷凝器连用时,要保证各台实际阻力相等,防止某台冷凝器出液不畅由于制冷剂通过蒸发式冷凝器时阻力损失较大,为了保证氨液顺畅流人储液器,应把蒸发式冷凝器布置在高于储液器1.2~1.5m处两台蒸发式冷凝器的布置如图5-6所示5.1.3:4高压储液器高压储液器一般布置在设备间内,若设置在室外,应有遮阳设施储液器应靠近冷凝器,其安装高度应与冷凝器配合,以保证液体自流进入冷凝器的出液口距储液器进液阀中心应大于500mm。

      布置时也要考虑方便放油操作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储液器的连接,除上部设置的气体均压管外,在其底部应设置液体均压管将储液器连接,并在均压管道上设截止阀多台储液器的桶径最好相等,如两桶直径不等,则应将小桶的基础抬高,使两个桶的顶部标高相同储液器上必须设置压力表、安全阀,并应在显著位置装设液面指示器储液器的布置如图5-7所示5.1.3.5氨液分离器氨液分离器用于重力供液系统库房氨液分离器应设在靠近蒸发器的地方对于单层冷库,一般设在设备间阁楼上或库房穿堂的阁楼上,保证库房氨液分离器液面高于最高一层蒸发器排管0.5~2m对于多层冷库,则分层设置氨液分离器,将本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上面一层,顶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加建的阁楼上氨液分离器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当库房氨液分离器距机房的距离超过50m,或库房蒸发器为直接膨胀供液时,机房内应设置氨液分离器机房氨液分离器布置在设备间内,其高度应使分离下来的氨液能自流到下方的低压储液器或排液桶氨液分离器与低压储液器之间应设气体均压管,以便于分离下来的氨液下流氨液分离器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最高液位控制在高度的2/3处氨液分离器上设置压力表和安全阀禁止在氨液分离器的气体进出管之间设旁通阀。

      5.1.3.6低压储液器和排液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