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共20页).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92856835
  • 上传时间:2021-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17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自荐书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童区寄传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    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    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    完与 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    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 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    刃杀市者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李寄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    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    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    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    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    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    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    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    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    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    “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乃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指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    谣至今存焉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    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    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  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二: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整册书文学常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20日),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1904年9月赴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两人都曾引用过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日本军逮捕要枪毙,喜欢在场围观的也是中国人这类事实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秋瑾回国前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痛骂,还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鲁迅以小说创作起家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鲁迅逐渐放弃了计划中的长篇小说创作,转向杂文写作鲁迅后期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意义重大,名篇迭出他前期的小说往往没有离奇曲折的剧情,而是以清末民初的底层百姓生活为主,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后期作品则以借历史典故映射现实生活,风格从容充裕、幽默洒脱,大异前期    代表作有《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故乡》等主人公阿Q、祥林嫂、孔乙己、闰土等在大陆妇孺皆知一般认为,代表鲁迅最高文学成就的作品是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1933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手稿) ”    族的命号,    祖籍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宾图旗一九五八年七月    《世相铁板烧》、《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等一般认为,“鲍尔吉    原野的幽默发诸两端:机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吉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奇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母亲乌云高娃,职员父亲那顺德力格尔,翻译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今年秋天的一些想法》、《譬如朝露》、《羊的样子》、《青草课本》、《每天变傻一点点》、《让高贵与高贵相遇》等获文汇    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及辽宁省警察体育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全书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    令人开客” 鲍尔吉 原野以他深邃的思想、敏锐的目光,常使他的文章作品具有智囊的奇妙效应    《人民公安报》发表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警方,向猎枪出示红牌》,引起了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更是掀起相当大的反响。

          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较浓意味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童年絮味》《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 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社会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完美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沉河 沉河,1967年生于湖北潜江,现供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当代作家,著有《致》、《孩子》、《思想者》、《乡村》、《 透明的耳朵》等诗歌和《几种手工》《生命》等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散文集    1、 《匆匆》2、 《歌声》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6、 《航船的文明》7、 《荷塘月色》8、 《女人》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 《怀魏握青君》12、 《阿河》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15、 《旅行杂记》16、 《飘零》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20、 《一封信》21、 《序》22、 《春》23、 《绿》 短篇小说    《别》 1921年 《笑的历史》 1923年 以妻子武钟谦为原    语文论述    《新诗杂话》 《经典常谈》 《诗言辨志研究》 《标准和尺度》 《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 《书评与议文》    其他作品    《雪朝》 (诗集)1922,商务 《踪迹》 (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诗言志辨》 (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 (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 (杂文集)1948,文光    《论雅俗共赏》 (杂文集)1948,观察社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青春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如王蒙借《青春万岁》,杨牧凭《我是青年》,韩寒以《三重门》,贾飞靠《中国式青春》系列,这批作家都是以青春文学起步成名,并最终在文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