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5广东启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doc
13页1广东启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惠州为全省首个试点市粤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放宽中小城镇人口准入条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日前,省政府出台《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 年)》(下称《方案》),并确立惠州市为全省首个试点市昨日,惠州市也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试点工作《方案》强调从统筹、均衡、协调城乡间、县区间和不同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个层面分解任务实施推进均等化具体来看亮点纷呈,如放宽中小城镇人口准入条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也从《规划纲要》原定的八个方面,进一步扩展到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保障、人居环境、生态环保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突破原八项2008 年底广东率先在全国出台《规划纲要》,很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广东通过强调“底线均等”,首先将八项公共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也解决了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
2而目前,在《规划纲要》规定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八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基础上,《方案》又进一步将公用设施、社会安全、社会服务、权益保障、人居环境、生态环保等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针对这一变化说,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都会有变化特别是由于当前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幸福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社会建设的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新的期待和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方式、措施及阶段性目标都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因此,在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中,广东又将上述这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范围如在社会管理方面,《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镇人口准入条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加快推进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改革,尽快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方面不合理的政策限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补充、村(居)民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格局,明晰乡镇政府履职重点以及村级组织功能职责等。
这些在以往都未曾涉及试行外来工子女 在粤异地高考3从《方案》来看,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基本任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叶静怡表示,《方案》考虑到目前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人群之间的差别,由此展开三个层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很具有中国特征和广东特色第一个层面是统筹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建立区域内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和均等化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交通网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第二个层面是均衡县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如要求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统一养老保险政策、养老金计发办法等实现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自由流转和待遇互认,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公交一卡通运作总平台、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制度、制订区域内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待遇流转办法、区域内各地互认住房货币分配资格等第三个层面是促进不同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在提高低收入人群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实现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均等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这也是《方案》中最为吸引眼球的一部分《方案》提出要继续推进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切实保障异地务工人员在土地、集体经济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尊重异地务工人员的民主权利,适当增加异地务工人员在全4省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代表中的人数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与户籍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的入学申请鼓励外省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在广东就业和入户切实将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纳入当地住房建设规划,明确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可申请城市公共租赁房确保异地务工人员按规定参加本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保政策的同城待遇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行政人口社会等 领域配套改革曾志权介绍,为了保障全面实现目标任务,广东也将系统推进财政、产业、人口、社会、行政等各领域配套改革根据《方案》,我省将出台省市县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目录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目录,大力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主动向下级政府放权,加大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力度,着力解决政府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大力实施人口迁移等■高端访谈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推进均等化必须形成改革合力5南方日报:广东为什么要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曾志权:《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第一阶段(2009—2011 年)目标基本实现,第二阶段是关键时期,也是“十二五”时期重要的三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可以有效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当然,通过第一阶段的实施,我们也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教育、社会保障水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县(市)区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异地务工人员尚未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关体制机制也迫切需要完善为破解这些突出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也很有必要因此,我省深入推进均等化综合改革,就是以改革为动力,突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综合配套,优化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南方日报:在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曾志权:一是创新方式的问题。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在坚持公益事业发展由政府主导的原则下,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多样化的供给形式,通过深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扶持公益性社会6组织发展,加大向社会简政放权力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财力保障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有力的财政保障特别是综合改革试点拓宽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标准,相应地必须增加财政投入所以要在明确市、县、镇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适当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同时,要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均衡各县区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三是完善配套措施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综合改革、配套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实施人口迁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等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形成改革合力■目标任务●2012 年,启动试点,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选择惠州市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尽快实现重点突破,形成示范效应●2013 年,扩大范围,稳步推进,扩大综合改革效果在 2012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试点地区进行绩效考评,并研究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2014 年,全面铺开,深化改革,取得整体预期成效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规划纲要》第二阶段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显著加7快,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数说2009—2011 年全省财政民生投入累计约 9845 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从 57.l%提升至 63%;2011 年,省级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支出达到 1406.57亿元,占省级一般预算支出的 77.71%根据 2010 年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2010 年全省均等化系数达到 0.9624,处于较高水平,财政支出目标任务完成率达 98.27%,8 类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任务完成率达 96.34%,公众满意度总体评分接近 80 分的较为满意水平,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惠州探路:重在体制机制创新昨日,惠州市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表示,惠州综合试点改革要以“全面覆盖、制度对接,标准提高、差距缩小,质量改善、持续高效”为总体要求,坚持“立足基础、立足基本、立足公平、立足政府、立足效率”,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南方日报记者 陈枫 陶然为什么是惠州?8“惠民之州”一向注重改善民生,市领导改革意愿强烈,汪洋批示“抓出样子,走出路子”在全省尤其是珠三角城市中,惠州的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并非最大最强,为什么要把试点的重任交给惠州?负责主持起草省综合改革工作方案的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昨天出席惠州动员大会透露,选取惠州市作为改革试点,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领导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一开始就得到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惠州市长期以来干部群众齐心实干,盼发展、求和谐,是综合改革试点成功的重要保证二是基础较好近年来,惠州市率先探索“民共富、民共建、民共享、民做主”发展模式,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惠民之州”方面基础扎实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延伸,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08 年的 3.19:1 缩小到去年的 2.46:1在 2010 年绩效考评结果中,惠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数排全省第 2 位这对于惠州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城市来说是极为不易的三是代表性强惠州市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的惠城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又有地处山区的惠东县、龙门县,同时城乡发展不均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省的一个缩影。
9“首战必胜”,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市寄予了厚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方案稿上批示,希望惠州“抓出样子,走出路子,为全省面上推广打好基础”试点要试什么?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路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奕威说,省的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希望惠州“强化改革的系统性和综合配套,为全省改革工作探索经验,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所以,惠州希望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综合配套,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上实现多元化和竞争性,在提供流程上实现简约化和高效性,在提供方法上实现信息化和专业性,在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探索制度设计公平、服务质量上乘、供给效率提高、财政能力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新路子既要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为全省作示范,更希望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为全省探新路如何创造出有惠州特色的制度体系?陈奕威表示,要着力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四大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多元参与供给机制和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惠州市财政局局长游水生说,惠州既要不断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又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明确划分市、县(区)、镇各级政府权责,建立市级专项统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 1 亿元,县(区)按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上解到市级统筹,用于加强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