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列宁墨索里尼斯大林 [斯大林与列宁的冲突].docx
4页希特勒列宁墨索里尼斯大林 [斯大林与列宁的冲突] 列宁欣赏斯大林作为领导人的长处,重视斯大林在某些领域中的判断,而且从不怀疑斯大林对事业有高度的奉献精神不过,到1921年前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弓弦绷紧的迹象他感到斯大林不仅是个难以与同事们共同工作的人,而且斯大林个人的缺陷有可能会危害布尔什维克的事业 1922年发生的事件迅速地使列宁与斯大林的关系陷入了危机,因为斯大林这时感到自己的权力基础已足够稳固,他的权力基础使他足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便有些观点有时违背列宁的意见也可以不作让步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冲突模式中,有一个事件是对放松苏维埃国家外贸垄断措施的提议发生的争执这个提议出自索柯里尼柯夫、布哈林,以及其他一些急着要发展苏俄的对外贸易,同时又怀疑外贸人民委员部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索柯里尼柯夫当时是财政人民委员,他想用贸易特许制来取代外贸垄断,还想使苏俄托拉斯和合作社直接从国外购买粮食的要求得到批准,列宁被激怒了,他预见到如果采取削弱外贸垄断的行动将会带来何等危险的后果,列宁竭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却遭到高层人士固执的反对,有些反对意见便来自于斯大林因此,1922年5月15日,列宁给斯大林和副外贸人民委员弗鲁姆金写信,建议“正式禁止”一切有关削弱垄断问题的讨论,而斯大林回答说:“在现阶段,我并不反对‘正式禁止’旨在削弱外贸垄断的步骤。
但我认为削弱垄断仍是不可避免的后来,列宁争取到了托洛茨基的支持,才最终在外贸垄断的幕后斗争中赢得了胜利 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列宁的头号反对者,但他确实采取了与列宁相反的立场,而且面对列宁的抨击也毫不退缩1926年晚期,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上的讲话中援引这件事时,斯大林承认自己在外贸垄断问题上犯了错误但他把这个错误的严重性大大缩小了,他说,当时采购机构处于混乱之中,他曾提出临时开放一个苏俄港口以出口谷物斯大林接着说道:“但我没有坚持自己的错误,在和列宁商谈后我立刻就纠正了这当然是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它所产生的摩擦轻描淡写了不过,外贸垄断权方面产生的分歧,其严重性尚不能与民族问题上爆发的冲突相提并论,列宁在后一个问题上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斯大林 关于民族问题,列宁起初的想法主要基于两个不同方面的考虑,一个方面是从革命政党出发,而另一方面是从革命出发不过,民族分离主义的这种离心力,虽然列宁从党的角度出发认为它是一种威胁,但从革命本身的角度出发,这种离心力却又是值得期望的,因为它有助于沙皇帝国的革命瓦解因此他极力支持“民族自治权”的口号——这对他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他厌恶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沙皇专制思想,以及“统一而不可分的俄国”的做法。
当这个帝国在战争和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在事实上倒塌并瓦解的时候,列宁就面临着政治上的困境由于仇恨俄罗斯民族主义,他愿意尊重民族自决权但作为革命政治家,他又想尽可能多地使这个帝国的领土处在布尔什维克统治之下何况,他也不可能忽视这类想法:例如,巴库油厂的经济价值,还有主要居民是非斯拉夫人的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所具有的战略和政治意义,以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有巨大重要性的乌克兰,但乌克兰的斯拉夫人并非大俄罗斯族血统,列宁试图从两方面来解决这个困境其一,他顶着沉重的压力接受了波兰、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分离;其二,他也尽力为革命运动保留庞大的前帝国的残躯 在苏维埃统治的初期,列宁在民族问题方面不得不与之作斗争的反对意见主要来自于一群以布哈林、皮达可夫等人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很晚以后才感觉到自己与斯大林有着更为严重的分歧我们业已知晓,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民族自决权思想,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根据国际主义和阶级来处理社会与政治问题,而不应该这样认真地对待民族问题1919年3月,布哈林就党纲问题向八大作报告时提出(他还援引了前面提到的斯大林在第三届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民族自决权指的是该民族的劳动阶级而非该民族自身。
例如,应该尊重波兰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