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巧设音乐课中的提问和理答.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2656013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巧设音乐课中的提问和理答 巧设音乐课中的提问和理答一、寻找“兴奋点”,巧设问题,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不经意间看到这样的信息:“100%的学生喜欢音乐,但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在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实践的十几年看来,这个结果似乎很有“市场”其中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冲突是基本源动力因而,巧设提问引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音乐课堂呈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状态尤为重要  在许多人的眼中,音乐课堂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可问、可答的,不就是听、唱、说、跳吗?其实不然,音乐课要上得好,还真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问题设计和理答好的问题能够点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音乐课堂也有这么多的学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欣赏《鼓乐铿锵》这一节,很多教师感到头痛,没有旋律的民间打击乐学生觉得嘈杂、不爱听,于是大多教师抱着尽量回避的心态跳过这个单元,或草草敷衍了事学生连听都不想听,就更别谈让他们产生聆听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探究音乐风格等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了那如何让学生能接受它、走进它、了解它甚至喜欢它呢?笔者便从学生的兴趣点下手,寻找“兴奋点”,巧设问题如:“谁认识汪涵?”同时播放收视率十分高、学生们大多爱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123期《天天向上》,学生们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爱屋及乌,他们喜欢看《天天向上》,因而也不排斥123期里面的“打溜子”内容了。

      此时老师就要利用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将问题提出:“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他们的音色如何?其中有一件是世界上演奏速度最快的乐器,它非常神奇,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注意聆听运用该乐器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听辨音色, 当激起学生的认知欲并产生再次聆听音乐的愿望后,及时提问:“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乐曲演奏形式是什么吗?”让他们结合思考:“该曲的音乐风格,什么节奏经常出现,打击乐的审美格调”等问题认真聆听感受于是学生马上就能结合音乐感受到是——民间的独特的原生态的感觉由于设计的问题切合学生的生活,激起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进程也就势如破竹,很容易完成了  二、立足“知识点”,巧设问题,让课堂教学“风生水起”  有问才有答,问题能不能答,好不好答,答成什么样子,很多情况下是由提问决定的,提问大有讲究问什么?问哪位?怎么问?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把学习引入学习目标  例如讲授《锦鸡出山》时先立足什么是打溜子?在讲解相关音乐要素与音乐风格、情绪的知识内容时,笔者通过完整与分段欣赏,每次提出不同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作品音乐结构、速度、力度、节奏等与音乐风格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第一遍欣赏全曲时,先让学生关注:1.作品的情绪风格2.作品的音乐结构3.作品的力度与速度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先利用最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很轻松地初步感受打击乐的基本特点  第二遍分段欣赏,让学生对比感受:1、节奏、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2、作者是怎样(通过那些音乐要素)来体现斗鸡情景的老师可将其中的锣鼓经节奏进行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变化显得更坚定、有力、有节奏感通过对比感受,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作品内容表现所能起到的坚定、有力、节奏感和冲击力作用这个设计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聆听,思考、理答  第三遍选择重点乐段复听,请学生关注:1.第三乐段的节奏与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节奏模拟这个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聆听、击掌跟唱中感受、认识节奏,它让音乐更富有推动力,也更能突出后面的锣鼓经练习而一些学生可能较难在听觉上感受节奏速度,但加上击掌模拟这一身体律动,感受起来就容易了,通过这样的律动让学生感受到该曲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继而认识相关知识和它的作用当师生互动探讨这些问题后,学生们不难明白正是由于这些音乐要素决定了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情绪  其次,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要引导学习逐层深入。

        第二遍分段欣赏时笔者设计的问题(从有什么变化到是怎样变化的)如下:根据乐曲选择正确的标题,结合标题进行节奏创编这样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了解打击乐各音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相辅相成关系既让课堂轻松活跃“风生水起”,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吃透了作品  第三,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恰当  教师的提问最忌过于直白,提问过于直白,设计那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简单提问,常常退化成无效理答课堂理答成为喊口号,动嘴不动脑,长此以往,扼杀学生的积极动脑思考能力,养成惰性反之,提问过于深奥,学生难以领悟,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被打断、计划难以如愿完成因为深奥使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畏惧心理,因而可能畏惧本学科同时,我们也反对含混笼统、故弄玄虚的提问在教授、欣赏《阳关三叠》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唐如此繁盛,作者的离愁是为何?作者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离愁的?”这样的提问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在聆听、感受作品时认真思考找寻最佳答案总之,提问与问题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能击中学生模糊认识,还要注意提问的有序性、整体性、灵活性原则,使问题既能答,又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出来,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设计才能提高问答的质量。

        三、发现“闪光点”,巧妙理答,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恰当的理答是教学的促进剂教学中,最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甚至置之不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所谓“捣乱”的学生,常常视若无睹,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这种情况久而久之,一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影响提问的效果,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点评  点评时,应遵循“多鼓励、少贬斥”的原则,尤其在初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适度表扬与肯定;学生回答错误时,尽可能挖掘闪光点,并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不顺畅时,要鼓励学生回答下去,并作示范;学生有创新性的回答,应适度重复并以高度评价这样下去便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活泼有趣,学生与教学才能快活地共同成长  例如笔者在评优课《聆听贝多芬》中,引导学生模唱《欢乐颂》,刚开始学生的情绪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时如果粗暴地训斥,那么学生可能更加难以提高学习的热情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真诚地鼓励:  师:1.你们的歌声如此的沉重是在感慨贝多芬的坎坷吗?你们认为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歌唱?(通过简介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上进行感受、体验  2.除了改变力度和速度,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作品情绪、情感表现的更热烈呢?  在这个理答过程中,笔者充分肯定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同时顺势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原来模唱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把改进的“球”交给学生,学生既有了学习的热情,也有了深入的方向,当然学习就深入了。

        在理答时,下面这些话语是非常重要而且得体的,建议可以经常使用:  1.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得不完整,但我还是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意,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但是嘴里说不出来,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请你再说一遍  5.敢说,就表示战胜自我  6.你真了不起!如果你刚才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了吗?  7.回答好在哪里?你可以给他提个建议吗?说得还不完整,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  8.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很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总之,在教学中,问与答是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要活跃课堂,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点子,让答问相辅相成,发挥艺术课堂的魅力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