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左耳旁的笔顺特征.docx
14页《GB13000.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 该规范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由国家语委发布,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单行本,2000 年 1 月 1 日施行该规范共收录了 20902 个汉字,收字情况复杂除《规范》的 7000 个通用汉字外,还收了繁体字、港台用字、日韩用字等由于该规范主要用于大字量汉字的信息处理、排序检索、辞书编纂等,故一般采用序号式笔顺形式 上述的四个文本都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为汉字笔顺规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而为正确书写笔顺提供了依据 四、汉字笔顺安排的规则 汉字有单笔字和复笔字之分,单笔字只有“一”、“乙”两个,其余均为复笔字,复笔字均有笔顺问题复笔字笔顺安排应遵照《规范》笔顺规则或是约定俗成的,或是统一规定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笔顺书写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认真学习与遵守 笔顺安排的基本规则有: 1 先横后竖:十、于、丰、干、丁、 、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木、芋、艳、刊、花、羊等,也是如此 2 先撇后捺:人、八、入、木、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大、分、树、艾等,也是如此由于汉字中没有捺起笔的字,所以撇与捺不论是相交、相离、相接,书写时都是先撇后捺 3 先上后下:二、丁、立、李、昌、亨等。
部分独体字和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一般遵从此规则 4 先左后右:一些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从左到右如川、州、旧、构、部、树、衍、樊(上部)等 5 先外后内:汉字的部分独体字和包围结构的字,绝大多数是先外后内如月、母、同、凤、凡、用、叉、厅、历、虱、氢、勉、毯、赴、旭等 6 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承、业、率、兜、燕等这里要注意的是“火”、和“肃”,它们的笔顺不是先中间后两边,而是相反7 先进入后关门(即先外后内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围结构的部件和字,先写上面三框,再写框内部分,最后封口如回、田、目、国、圆、面、囱、卤等 除了上面的基本规则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则在我看来,这些规则更应该重视因为基本的东西人们往往都能掌握,却常常在一些细节上失误这些补充规则有时是推行汉字笔顺规范的难点甚至是关键 补充规则有: 8 后写右上点: 汉字中一些带有右上点的字或部件,一般后写右上点如犬、术、戊、书、发、尤、求、代、械、找等 9 后写内部点: 内部点是字主形内部的点,一般后写如叉、凡、为、勺、瓦、丽、兔、雨、势、玉等10 先右后左: 一些特殊的偏旁,含有这些部件的字如陈、阳、陂、郊、都、耶、即、叩等。
11 先内后外: “下包上”结构的字,先写上内,后写外如凶、凼、幽、山、鬯等 含包围结构的字,一律先写右上如延、廷、建、过、远等 包围结构的字与部件笔顺较为特殊既非先内后外,也非先外后内,而是内外交错进行12 先撇后折: 有撇、折组成的部件和字,多数先写撇,后写折 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写折后写撇如刀、力、乃、万、皮、女、方、虎、发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这些字须特别留心,不能与先撇后折混淆 13 先竖后横: 竖笔笔末与横笔相接时,最后一个横笔与竖笔相接时,先竖后横如土、工、共等 横笔笔首与竖笔相接,先竖后横如“ (占字头)” 长竖与短横相接,先竖后横如北字旁和非字旁含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 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记住:丑、贯、里、垂 以上 13 条规则是汉字笔顺的常见规则,但还不能覆盖所有规则其实,较为复杂的汉字的笔顺往往是这些规则的综合运用,如“赢”字就包含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撇后捺、后写内部点等规则汉字是复杂的平面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体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则并不一定就能正确书写全部汉字的笔顺这就需要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记忆、琢磨和钻研,特别是一些笔顺特殊、结构复杂的汉字,尤其要注意。
只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相信每个汉字的笔顺都不难掌握 五、汉字笔顺原则的根据 国家已发布了许多关于汉字笔顺规范的文本,笔顺规范有许多具体的规则,那么这些规则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何内在的依据?探讨这些问题对正确书写汉字笔顺、认识汉字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等都有重要价值 (一)汉字笔顺规则是遵从人们的书写习惯的,这是它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据笔顺是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的特点而约定俗成的,或者说,是使用汉字的人群写字经验的总结人们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笔顺规则,从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约定俗成人们在书写过程中,碰见这个字,就会习惯性地按该字的固定形式的笔顺写出来笔顺规则之所以被许多人掌握和接受,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的书写习惯,习惯的东西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事实证明,笔顺的“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规则是经过了历代无数人的实践和长期的优化选择积累传承下来的,是习惯使然,当然有道理和规律可循,理应成为汉字笔顺的规则 (二)汉字的笔顺规则与书写的便捷性、书写时手执笔是否便利、前一笔过渡到后一笔是否顺当密切相关笔顺与书写有关,书写是人手的一种活动,从而书写笔顺必然受到人手的生理机能的影响因此,笔顺必须以是否便于人手的书写动作为取舍依据。
易洪川将之称为“手治”人书写时一般是右手执笔,写横向笔画时,从左到右,写竖向笔画时,至上而下,这样写起来最便当如若反过来写,就会很别扭正是这种原因,汉字在隶变过程中,凡篆书里从右向左横向运笔的笔形,大都分裂为两笔了汉字笔顺规则中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特别适合右手执笔按一定的行款格式书写汉字例如“小”字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写竖钩,后写左右点为何这样写?就是因为“ ”画末尾有一个左向的小钩,从而为写下一笔画(左点)提供了方便这样写过渡自然,笔意连绵,顺势快捷木、来”等的中竖现不带钩,但在传统的行、草(含部分楷书)写法中一律带钩,还有“心、戈”在隶书变为楷书过程中波磔变为斜钩等等,都是这个道理它们都是为了缩短笔尖在空中运行的距离,为过渡到下一笔作准备又如“干”字写法是先横后竖,为何不是先竖后横?就是因为写完第一笔横后,如接着写竖,再写横,那竖笔便很容易顺势带出一个小钩,变成“ ”那样“干”字就变成“于”字了先横后竖,竖是末笔,不会带出钩,也轻便自然由上可见,汉字笔顺规则是考虑人手的书写态势的,从而为书写笔顺带来了便捷性和自然性 (三)字是用来阅读的,阅读要用眼看,人们依靠眼睛来分辨那笔在左,那笔在上。
而先写出的笔画都是在左在上的,如“二”中的横,“旧”中的竖等,这又体现了目治的属性人们读字很少从下向上、自左向右进行,所以笔顺不能按照这个顺序来写但目治不明确时,就会给笔顺书写带来困惑如“皮”有人写成“ 皮”,有人写成“ 皮”;“门”有人写成“ 门”,有人写成“ 门”而《规范》将“皮”和“门”都定为后者,这样笔顺就明确了可见,笔顺规则既有合乎习惯的一面,又有摆脱困惑,规范化、强制化的一面 (四)汉字富于表象的艺术性,人们书写汉字不仅要正确,还要追求美感字要写得具备形体美,涉及的因素很多,笔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字是一笔一画写出的,先写谁后写谁,会影响到点画组合的艺术效果笔顺规则是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它最大限度地促进汉字书写向美的方向发展例如“万”字最后写撇,是为了让最后一笔纵横舒展,合理分割左下方空间,使三个笔画屈伸有度,字体似斜而正许凤奇认为笔顺合理的标准是运笔行气的顺畅认为应该起笔慢、重,行笔快而轻,收笔则又慢而重,第一笔重利于运气,第二笔轻利于行气,最后一笔重利于收气如“戈”字第一笔横较慢,第二笔斜钩畅快,第三笔短撇作缓和,第四笔凝神收尾若不按“右上点后写”规则,最后写撇,则不利收气。
点则厚重,宜作收笔从上面分析可见,笔顺规则讲求美感,实际上也是从汉字本身的笔画和结构来入手的,这就增加了汉字笔顺的理据性 六、笔顺规范的疏漏及有关问题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规范》为学习汉字笔顺提供了统一的根据和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规范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规范》并不是特别完美的,还出现了许多疏漏和不合理的地方综合考查《规范》,发现它在一些字笔顺的处理上,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这就造成了学习的困难甚至迷惑可以说缺乏系统性是《规范》最大的不足和学习《规范》最大的障碍现举例以说明,仅代表本人观点 同是长横,有的先写如“世”,有的后写如“册”有的先横后竖,如“丰、木”;有的先竖后横,如“木、工”有的则混乱不堪,如“里”、“垂”毋”最后一笔写横,与“毋”相似的“母”最后一笔写点,“舟”也如此,为何不统一成最后写横? 有的先写内部点,有的后写前者如“丹、义、戍”,后者如“叉、玉、丸”为何不统一成后写内部点? 有的先撇后折,如“及、九、几”,有的先折后撇,如“乃、力”,最为明显的就是“乃、及”,两字字形结构十分相似,但笔顺不同,一个是“ 乃”,一个是“ 及”,让人大惑不解。
同为左中右结构,有的先左后右,如“树、衍”,有的则先中间后左右,如“兜(上部)、燕(中部)”为何不统一成先左后右? 包围结构一般先外后内,如“虱、厘”,有的先内后外,如“凶、幽、廷、近”,有的既不先内,也不先外,如“匡、医、可”为何不统一成先外后内?以上只举了一些例子,但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规范》对某些字的笔顺做出那样的安排,也许自有它的一番原因、道理和见解但不管怎样,它在一些结构相似的汉字的笔顺处理上缺乏统一性,增加了人们的记忆和学习的负担,使人感觉无所适从,从而降低了《规范》的权威性和人们对它的肯定和接受程度,这却是事实因此,虽然汉字笔顺有了规范标准,但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对内和对外的汉字教学特别是汉字信息处理带来了麻烦因而,加快科学研究,努力消除不足,制定出一个更加规范的“规范”,是当前汉字笔顺工作的主要任务浅谈左耳旁的笔顺特征《GB13000.1 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 》笔顺,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或偏旁的顺序,包括笔画的先后书写顺序和偏旁的先后书写顺序汉字有一定的笔顺规范,但在实际书写中出现的多种笔顺常常超出人们的经验认识对笔迹检验来说,准确确定一个字的笔顺是应用笔顺特征的首要环节。
本文以左耳旁为例,对汉字笔顺特征进行初步讨论阝”是一个常用汉字偏旁,只有 2 种笔顺,给人笔顺易于判断的印象,其实则不然,两种笔顺的左耳旁并非泾渭分明左耳旁是“阝”的俗称,“阝”是“阜”字的变体,小篆写作“阜”形,楷书作“阝”左耳旁由横折撇弯钩(下文简称折笔)、竖笔构成,先折后竖为规范笔顺,先竖后折为特殊笔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书写水平高低,先折后竖的规范笔顺出现率远高于先竖后折的特殊笔顺从左耳旁折、竖位置搭配来开出现了竖长折低穿头形、竖短折高包头形两种,其中又出现了开口和闭口现象从包头形和穿头形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偏旁的书写顺序包头形的常为先折后竖规范笔顺,穿头形的常为先竖后折的特殊笔顺而在规范写法当中,由于折、竖的长短搭配和位置高低使文字出现了多种的搭配和结构关系例如字体左右间的大小对称关系、字体左大右小或左小右大的半包围关系、或者字体左右高低不同出现的字体倾斜另一方面,先竖后折的特殊笔顺字体搭配多为左小右大这是由于规范笔顺书写顺序的原因,先写折笔偏旁书写时发挥空间比较大相反,特殊笔顺因为竖笔的限制使得偏旁发挥空间小,偏旁出现了局限性,使折笔多会依在竖笔上笔顺和偏旁的书写顺序是人的书写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动力定型以后比较稳定。
所以,笔顺特征是比较稳定的一类笔迹特征,不易受书写条件影响另一方面,笔顺不体现在笔迹形态上,不以为书写者注意和控制因此,笔顺特征不易受故意伪装影响在故意伪装笔记案件中,笔顺特征有特许的作用常见易误笔顺字字表本表以笔画数目为序;某些笔画较多的字,只描写出容易搞错笔顺的部件的正确笔顺;相关的字只列出经常出错的笔画笔顺易错字!时间:2009-06-29 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