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阅读地质图的方法与步骤(精品).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16972192
  • 上传时间:2022-1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一幅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测制单位和测制日期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如《嵩山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与线条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如1:1000表示图上1cm相当实地1000cm即10m)分子规定用1,因此,分母愈大,表明图缩得愈厉害。

      线条比例尺是在图上绘一直线如尺状,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段、每段标出所代的实地长度米或公里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表示地质现象的各种色谱花纹和符号的说明,通常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地质图例的安排以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则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的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按由新到老排列,或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岩层产状等排在最后,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特别是可了解本区有哪些时代的地层、岩石类型、岩性特点、地层接触关系,即对地质图幅有一总体的概念 第二步是读图框内的内容 在深入分析图的各个细节之前,首先要大致将地质图的内容通读一遍在通读时,先根据地形等高线、水系及标高点的分布情况,了解本区的地形特点、山脉、水系分布的主要方向,地形和岩性、构造的关系,然后对照图例了解各时代地层的分布和产状,主要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分布方向,岩浆岩体的分布和产状等,查明本区总的地质构造轮廓。

      在这基础上,便可对地层、褶皱、断层、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方面的细节,逐一按步进行详细分析第三步是综合归纳和提出问题 地质图中的地质构造不是孤立的东西这些地质现象是这个地区历史演变发展的结果,实质上说是这个地区所经受的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通过对地质现象逐一的分析之后应该进一步找出这些地质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它们是怎样演变发展成现在所见的情况,即综合本区的地质发展概况最后提出问题 3、初步认识岩层、岩体露头形状与地形的关系 在野外进行地质制图时,是将各种岩层、岩体露头的边界线垂直投影到地形底图上因此不同产状、地形情况下,地形地质图上的各种露头的地质界线形状就有所不同 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a );(2)老岩层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图1b);(3)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4)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间的高差图1 水平岩层露头分布特征2) 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表现为倾斜岩层露头的地质界线切穿地形等高线,岩层界线本身也受岩层产状和地形影响表观为V形或“之”字形曲线。

      ①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山脊处形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②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倾角大于坡角,沟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山脊上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③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河谷中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但界线弯曲的紧闭度大于等高线弯曲的紧闭度当倾斜岩层倾角逐渐加大,至最陡(90°)时,即为直立岩层,这时地质图上的岩层界线也与等高线斜交在倾角加大时,“之”字形的拐变渐缓,到岩层直立时,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已是顺岩层走向的一条直线,完全不受地形影响 以上岩层露头分布形状与地形的关系,不仅层状、似层状的地质体如此,其它地质体露头的分布形状与地形间的关系也都符合此特点,如岩浆岩侵入体、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断层面及不整合面等 4、在地质图上判读岩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岩层、岩体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诸概念和这些接触关系在地质剖面图上的判读,已在前次实习中解决,这次主要是在地质图上进行判读 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下岩层地质界线互相平行,其间无地层缺失者为整合接触。

      岩层间缺失某时代地层者即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附有地层柱状图时,可参看柱状图中情况进行判断 角度不整合接触 较新地层盖在较老的不同层位地层上,在地质图面上的具体表现是,较新地层的下界面地质界线与较老地层的一个或几个地质界线相接触,前者明显地切断后者判读时也可参看地层柱状图角度不整合反映了重大地质事件,为求醒目、地质图上通常用特有的符号加以表示 侵入接触 岩体的边界线切断一条或数条地层界线当存在与侵入有关的接触变质现象时,地质图上常用一定的花纹表示出来在某一时代地层出露较宽而岩体较小时,往往只见岩体边界线在该地层分布区内呈封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岩体附近是否存在接触变质现象来进行判断 沉积接触 岩体的边界线为晚于某形成时期的较新地层的界线所切断;岩体与该地层的接触带附近不见接触变质花纹标志 喷出岩一般放在地层内,作为与某相当时代的地层统一处理,岩床则不归入地层中而单独圈出来,但其界线也与地层界线的相平行对于喷出岩和包括岩床在内的各种侵入岩体,往往在地质图面上还用规定的花纹或颜色表示出来,在读图时应注意辨认其岩性、岩相与时代 5、地质图上褶皱构造的判读 在地质图上判读褶皱构造时,首先要垂直地层走向(顺倾向或背倾向)进行追索,注意沿途地层出露的新老关系。

      若地层依次对称出现时,即表示区内有褶皱存在,当较新的地层两侧依次出现较老地层时为向斜构造;相反,在较老地层两侧依次出现较新地层时为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中的最新地层分布区为向斜核部,背斜构造中的最老地层分布区为背斜核部,核部两则的其余部分为褶曲(背斜或向斜)的翼部 当追索中发现地层被岩体、断层切断,或为较薪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时,可沿走向追索,注意用相邻地段出露情况来推断被切断或被覆盖部位原应属何地层分布,以使恢复褶皱构造的原来面貌 在确定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后,应进一步分析下列内容: (1)褶皱轴的延展方向传统的褶皱轴(也叫褶皱)指轴面与水平的交线,亦即轴面的走向线在地质图上,两翼相应地层界沿走向相交点的连线即为褶皱轴所在,它的方向即为人们通常所说的“轴向” (2)褶皱构造的横断面形态两翼地层倾向相反、倾角大小相等的为直立褶皱;两翼倾向相反而倾角大小不等的为倾斜褶皱;两翼倾向相同,其中有一翼地层层序倒转时为倒转褶皱 (3)褶皱枢纽产状的确定 如果褶曲核部宽窄大体不变,两翼的地层界线大致平行,表示枢纽是水平的;如果核部呈封闭曲线,两翼地层界线不平行,具有弧形转折端,表示枢纽是倾伏的在倾伏方向上地层时代越来越新。

      同时,从核部宽窄变化上也能反映枢纽的产状及倾伏方向,核部变窄或闭合尖灭的方向,是背斜枢纽倾伏的方向,或向斜枢纽扬起方向 6、地质图上断层构造的判读 大部分地质图上都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出断层的产状要素和断层类型;在没有用符号表示断层产状及类型的地质图上,也画出了断层线此时,首先要注意断层的大致倾向及倾角,然后判断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关于断层的存在,我们还可以撇开断层符号来检验当地质图上某一地层界线沿走向突然中断,说明该处有倾向断层或斜交断层存在;如图面上沿地层倾向发现地层有不正常的缺失(这从与地层柱状图的比较可以鉴别),或不对称的重复出现,则往往有走向断层存在 在上述褶皱、断层构造判读时,参阅所附图切地质剖面图是有益的,但本次实习应侧重于根据地质图面的判读 7、褶皱、断层和侵入岩体的时代确定 区域性的褶皱通常是在重要的构造运动中形成,运动中还伴有断层发生,在大断层发生的基础上常导致深部岩浆向上入侵褶皱上升过程中产生了大面积的剥蚀,随着地壳下降,新的沉积物覆盖其上就形成了角度不整合,因此,研究角度不整合对以上诸方面的时代确定有重大意义概括说来,褶皱、断层和岩体侵入形成于不整合面下最新地层或侵入的最新地层之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形成之前。

      此外,岩体与岩体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和岩体本身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等,也是时代确定的依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