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与浮地得重要性.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li****90
  • 文档编号:254366711
  • 上传时间:2022-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与浮地得重要性“地”是电子技术中一个很重要得概念 由于“地”得分类与作用有多种,容易混淆,故回顾一下“地”得概念 “接地”有设备内部得信号接地和设备接大地,两者概念不同,目得也不同 “地”得经典定义是“作为电路或系统基准得等电位点或平面” 一:信号“地”又称参考“地”,就是零电位得参考点,也是构成电路信号回路得公共端 (1)直流地:直流电路“地”,零电位参考点 (2)交流地:交流电得零线 应与地线区别开 (3)功率地:大电流网络器件、功放器件得零电位参考点 (4)模拟地: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比较器得零电位参考点 (5)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数字电路得零电位参考点 (6)“热地 ”:开关电源无需使用工频变压器,其开关电路得“地”和市电电网有关,即所谓得“热地”,它是带电得 (7)“冷地”:由于开关电源得高频变压器将输入、输出端隔离;又由于其反馈电路常用光电耦合器,既能传送反馈信号,又将双方得“地”隔离;所以输出端得地称之为“冷地”,它不带电 信号接地设备得信号接地,可能是以设备中得一点或一块金属来作为信号得接地参考点,它为设备中得所有信号提供了一个公共参考电位。

      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浮地和混合接地 (这里主要介绍浮地)单点接地是指整个电路系统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他各个需要接地得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 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之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通 常频率小于1MHz得电路,采用一点接地 多点接地是指电子设备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得接地平面上(即设备得金属底板) 在高频电路中,寄生电容和电感得影响较大 通常频率大于10MHz得电路,常采用多点接地 浮地,即该电路得地与大地无导体连接 虚地:没有接地,却和地等电位得点 其优点是该电路不受大地电性能得影响 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得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得电磁干扰 其缺点是该电路易受寄生电容得影响,而使该电路得地电位变动和增加了对模拟电路得感应干扰 一个折衷规划是在浮地与公共地之间跨接一个阻值很大得泄放电阻,用以释放所积累得电荷 注意控制 释放电阻得阻抗,太低得电阻会影响设备泄漏电流得合格性 1:浮地技术得应用a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分开一般交流电源得零线是接地得。

      但由于存在接地电阻和其上流过得电流,导致电源得零线电位并非为大地得零电位 另外,交流电源得零线上往往存在很多干扰,如果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不分开,将对直流电源和后续得直流电路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采用把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分开得浮地技术,可以隔离来自交流电源地线得干扰 b放大器得浮地技术对于放大器而言,特别是微小输入信号和高增益得放大器,在输入端得任何微小得干扰信号都可能导致工作异常 因此,采用放大器得浮地技术,可以阻断干扰信号得进入,提高放大器得电磁兼容能力 c浮地技术得注意事项1)尽量提高浮地系统得对地绝缘电阻,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浮地系统之中得共模干扰电流 2)注意浮地系统对地存在得寄生电容,高频干扰信号通过寄生电容仍然可能耦合到浮地系统之中 3)浮地技术必须与屏蔽、隔离等电磁兼容性技术相互结合应用,才能收到更好得预期效果 4)采用浮地技术时,应当注意静电和电压反击对设备和人身得危害 2:混合接地混合接地使接地系统在低频和高频时呈现不同得特性,这在宽带敏感电路中是必要得 电容对低频和直流有较高得阻抗,因此能够避免两模块之间得地环路形成。

      当将直流地和射频地分开时,将每个子系统得直流地通过10100nF得电容器接到射频地上,这两种地应在一点有低阻 抗连接起来,连接点应选在最高翻转速度(di/dt)信号存在得点 二:设备接大地在工程实习中,除认真考虑设备内部得信号接地外,通常还将设备得信号地,机壳与大地连在一起,以大地作为设备得接地参考点 设备接大地得目得是1)保护地,保护接地就是将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得金属外壳(或构架)和接地装置之间作良好得电气连接 为了保护人员安全而设置得一种接线方法 保护“地”线一端接用电器外壳,另一端与大地作可靠连接 2)防静电接地,泄放机箱上所积累得电荷,避免电荷积累使机箱电位升高,造成电路工作得不稳定 3)屏蔽地,避免设备在外界电磁环境得作用下使设备对大地得电位发生变化,造成设备工作得不稳定 此外还有防雷 接地和音响中得音频专用地等等 什么是浮地技术2022年10月03日20:03本站整理:佚名用户评论(0)关键字:什么是浮地技术“地”是电子技术中一个很重要得概念 由于“地”得分类与作用有多种,容易混淆,故回顾一下“地”得概念。

      “接地”有设备内部得信号接地和设备接大地,两者概念不同,目得也不同 “地”得经典定义是“作为电路或系统基准得等电位点或平面” 一:信号“地”又称参考“地”,就是零电位得参考点,也是构成电路信号回路得公共端 (1)直流地:直流电路“地”,零电位参考点 (2)交流地:交流电得零线 应与地线区别开 (3)功率地:大电流网络器件、功放器件得零电位参考点 (4) 模拟地: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比较器得零电位参考点 (5)数字地:也叫逻辑地,是数字电路得零电位参考点 (6)“热地”:开关电源无需使用工频变压器,其开关电路得“地”和市电电网有关,即所谓得“热地”,它是带电得 (7)“冷地”:由于开关电源得高频变压器将输入、输出端隔离;又由于其反馈电路常用光电耦合器,既能传送反馈信号,又将双方得“地”隔离;所以输出端得地称之为“冷地”,它不带电 信号接地设备得信号接地,可能是以设备中得一点或一块金属来作为信号得接地参考点,它为设备中得所有信号提供了一个公共参考电位 有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浮地和混合接地。

      (这里主要介绍浮地)单点接地是指整 个电路系统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他各个需要接地得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 在低频电路中,布线和元件之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通常频率小于1MHz得电路,采用一点接地 多点接地是指电子设备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得接地平面上(即设备得金属底板) 在高频电路中,寄生电容和电感得影响较大 通常频率大于10MHz得电路,常采用多点接地 浮地,即该电路得地与大地无导体连接 虚地:没有接地,却和地等电位得点 其优点是该电路不受大地电性能得影响 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得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得电磁干扰 其缺点是该电路易受寄生电容得影响,而使该电 路得地电位变动和增加了对模拟电路得感应干扰 一个折衷规划是在浮地与公共地之间跨接一个阻值很大得泄放电阻,用以释放所积累得电荷 注意控制释放电阻得阻抗,太低得电阻会影响设备泄漏电流得合格性 1:浮地技术得应用a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分开一般交流电源得零线是接地得。

      但由于存在接地电阻和其上流过得电流,导致电源得零线电位并非为大地得零电位 另外,交流电源得零线上往往存在很多干扰,如果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不分开,将对直流电源和后续得直流电路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采用把交流电源地与直流电源地分开得浮地技术,可以隔离来自交流电源地线得干扰 b放大器得浮地技术对于放大器而言,特别是微小输入信号和高增益 得放大器,在输入端得任何微小得干扰信号都可能导致工作异常 因此,采用放大器得浮地技术,可以阻断干扰信号得进入,提高放大器得电磁兼容能力 c浮地技术得注意事项1)尽量提高浮地系统得对地绝缘电阻,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浮地系统之中得共模干扰电流 2)注意浮地系统对地存在得寄生电容,高频干扰信号通过寄生电容仍然可能耦合到浮地系统之中 3)浮地技术必须与屏蔽、隔离等电磁兼容性技术相互结合应用,才能收到更好得预期效果 4)采用浮地技术时,应当注意静电和电压反击对设备和人身得危害 2:混合接地混合接地使接地系统在低频和高频时呈现不同得特性,这在宽带敏感电路中是必要得 电容对低频和直流有较高得阻抗,因此能够避。

      免两模块之间得地环路形成 当将直流地和射频地分开时,将每个子系统得直流地通过10100nF得电容器接到射频地上,这两种地应在一点有低阻抗连接起来,连接点应选在最高翻转速度(di/dt)信号存在得点 二:设备接大地在工程实习中,除认真考虑设备内部得信号接地外,通常还将设备得信号地,机壳与大地连在一起,以大地作为设备得接地参考点 设备接大地得目得是:1)保护地,保护接地就是将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带电得金属外壳(或构架)和接地装置之间作良好得电气连接 为了保护人员安全而设置得一种接线方法 保护“地”线一端接用电器外壳,另一端与大地作可靠连接 2)防静电接地,泄放机箱上所积累得电荷,避免电荷积累使机箱电位升高,造成电路工作得不稳定 3)屏蔽地,避免设备在外界电磁环境得作用下使设备对大地得电位发生变化,造成设备工作得不稳定 8Word版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