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新教材备课】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pptx
60页2.32.3城镇城镇化进程化进程及其及其影响影响学习目标 课标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学习目标1.结合提供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能够说出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城镇化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2.结合“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的相关材料,总结他们的城镇化特点,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关注和思考家乡发展,树立人地协调观城镇化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Suomi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新 知 学 习 城 镇 化 概 念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 市 表 现l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l城市人口数量增加l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l城市用地规模扩大l城市数目增加,等级提升,城市等级体系形成标志标志标志7 0 年 代 深 圳9 0 年 代 深 圳新 时 代 深 圳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机制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工业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服务业社会经济发展城 镇 化 的 动 力 机 制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提供就业机会剩余农产品剩余劳动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课 堂 探 究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下图为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的遥感影像,其中红色表示植被,分辨率为30米遥 感 监 测1984年8月4日1991年7月23日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遥感假彩色影像2016年3月5日遥 感 监 测2008年7月5日不同年份杭州市主城区及附近地区遥感假彩色影像城镇化的地域差异世 界 城 镇 化 进 程100806040200时间城镇人口比例/%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镇起源于早期的农业文明地区。
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到2050年,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2/3城 镇 化 率城镇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初期阶段低慢扩展缓慢中期阶段较高快迅速扩大后期阶段高慢继续增大世 界 城 镇 化 进 程城 市 群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上海、香港等世界级大都市,并带动了城市群的整体提升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大都市带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城 市 群城市群是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体,城市之间既有明确分工,更有密切联系,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发 达 国 家 的 城 镇 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主要特征是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其更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也得到普遍的重视郊区城市化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逆城市化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逆 城 市 化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一些大城市在周边建设了一系列卫星城和工业区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小汽车,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发 展 中 国 家 城 镇 化比 如 虚 假 城 镇 化 , 过 量 的 乡村 人 口 向 城 市 迁 移 , 明 显 超过 了 国 家 经 济 发 展 的 承 受 能力 , 城 市 基 础 设 施 和 公 共 服务 建 设 相 对 落 后 一 部 分 发 展 中 国 家 则 表 现 为“ 滞 后 城 镇 化 ” , 即 城 镇 化进 程 显 著 落 后 于 相 应 的 经 济发 展 阶 段 , 印 度 、 孟 加 拉 国 、印 度 尼 西 亚 等 国 就 属 于 这 种情 况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都遇到过一些相同的问题:我 国 的 城 镇 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78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上升到58.5%,平均每年约增长1.0个百分点我 国 城 镇 化 的 推 进1.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2.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3.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课 堂 探 究1.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2)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部分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课 堂 探 究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课 堂 探 究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我 国 城 镇 化 的 特 点项目特点城镇化速度城镇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镇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 境 问 题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导致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下降另外,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给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城镇化并非单纯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社会保障、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如何降低城镇化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使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为此,人们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环 境 问 题城市空气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己能力,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环 境 问 题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工业废渣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差异很大,应统一管理课 堂 任 务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如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另外,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田 园 城 市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具备文化吸引力的中央公园和周围居住、商业部分以及外围大部分属于农用地的大型绿带组成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城市运河相互联系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田 园 城 市 优 点优点: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
总 体 要 求 阿姆斯特丹是首都、经济中心和国际航空港,海牙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总部基地,鹿特丹是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海港,乌得勒支是铁路枢纽和服务中心兰斯塔德城市群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兰斯塔德城市群形成一个既分开又联系,并有明确职能分工的有机整体,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可明显减轻“城市病”课 堂 探 究(2)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3)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1.兰斯塔德城市群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2.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智 慧 城 市智慧城市运用数字城市技术,将城市中的人和物的信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组织,通过网络获取并传输海量数据,借助云计算进行实时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再进行智能化控制,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目标: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示意课 堂 作 业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2亿元“邀请”50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5000余株树龄在100400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课 堂 作 业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参 考 答 案(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