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ppt
11页1.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本文作者是苏轼, 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亲 苏洵 弟弟 苏辙 并称“ 三苏 ”他的词雄 浑豪迈,是宋代“ 豪放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写写作作背背景景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新法”,改,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新法”而被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乌台诗案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欲睡,月色// 入户,入户,欣欣然然起行。
起行 念念/无与为乐者,/无与为乐者,遂遂/至承天寺/寻/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寝,相与/步,相与/步于中庭.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但//少少闲人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吾两人者耳听听读读课课文文xīngsuìqǐnzǎoxìng小组合作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疏通文意1.解释加红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 (2)遂至承天寺 ( )(3)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 ( )(5)相与步与中庭 (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1)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照在门上,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课文翻译课文翻译 1.作者夜游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去一去,品修辞;添一添,品意境) 3.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怎样理解文中的“闲”字?合作合作 思考思考 的朗月世界的朗月世界 旷的达胸襟旷的达胸襟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你读到了一个乐观豁达的写人,从文中你读到了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苏轼,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乐者(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默写填空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