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创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的几点做法.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79250493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9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创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的几点做法    :G623.24:A:ISSN1001-2982(2019)07-046-01一、教材简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人教社,2012版)的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馒头在口腔由淀粉变成麦芽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有关这一过程,不是抽象化的理论,而是存在着的客观事实二、教材的要求的常规实验过程是1、实验材料准备新鲜馒头、碘液、烧杯、试管、温度计、三角架、石棉网、清水、火柴、标签纸、消毒棉、镊子、刀片、酒精灯等2.实验过程: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②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④取3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a、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里,注入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b、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c、将C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⑤将这3支试管—起放入37℃的温水中⑥5—10分后取出这5支试管,各滴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3.得出结论:根据加碘液后观察三支试管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三、实验方法改进(创新)的背景及原因这个实验的操作看似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很复杂,很多学生忙碌了半节课,最终有可能失败而达不到目的原因是:有的是材料(馒头)的选择和处理不恰当;唾液的量不足,温度把握的不好、甚至仪器使用的不恰当等,更是人难于置信的是,有的小组实验取得成功了,但却疑惑地说:遇碘变蓝的一定是淀粉、不变蓝的一定是麦芽糖吗?所以,我对这个实验时,从实验的一些细节作了改进1、馒头的选取:学生在食堂卖的新鲜馒头过于松软,切的时候不容易成形,最好在冰箱中放置几个小时等馒头有了一定的硬度后再切容易切成馒头块,更容易切割成馒头碎屑以我班48名学生,每2人一个小组,只需要一个馒头就足够了当然是我课前准备,分发到各组2、馒头的处理:①将馒头切成条形,有筷子粗端那样粗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只要将条形的馒头均分成三块即可②馒头的大小要适中,以分成三块后有黄豆大小较为合适③馒头切成三块后,可以分别放在A、B、C三张纸条上,然后将A、B纸条分别放在木板上,再将馒头切碎,用纸条送到试管底部。

      C馒头不作处理,用来对照这样处理的好处:①馒头太大造成浪费,而且初一的学生往往是你给他多少他就用多少用不完的,还会污染环境②由于没有控制好馒头的大小,试管中使用的馒头块较大,唾液又只有2ml,(教材要求取2ml的唾液),时间又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馒头被唾液的消化不完全,结果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色,导致实验失败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取唾液原来的方法:将消毒的棉絮放在口中含一分钟,然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实验时改进的方法:在实验中直接让学生用一次性杯子喝一口清水(纯净水),在口中含一分钟后,然后吐到小烧杯中两种方法的比较:前者:不太被学生接受,觉得很不卫生,即使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做了,取到的唾液量也很少后者:效果很理想保证了唾液有足够的量,与馒头充分混合,有利于馒头发生变化4、保温教材介绍的方法:实验要求温度保持在37°C左右5~10分钟,传统的方法是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时改进后的方法:(1)实验中改用为学生准备开水、冷水,一支温度计,250毫升烧杯一只,先将开水水倒入烧杯中,约300毫升,在直接加入50毫升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一下,让水温均匀,这是一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另一名同学慢慢的往烧杯内滴加冷水当温度将至37℃时。

      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加入少量的开水,调节时间5---10分钟;(2)或用手捂住试管的底部,因为实验本身就是模拟人的体温时间任然是5---10分钟;两种方法的比较前者:用酒精灯辅助加热,需要较长的时间后者:既节约时间,简便,又节约能源5.实验设计整体思路也有所改进:设置对照,增强实验的可信度1)实验材料:增加了淀粉和麦芽糖2)分别编号为4号和5号试管,4号试管内注入少许的淀粉和清水,5号试管里放入少许的麦芽糖和清水,都轻轻搅拌,分别滴加碘液滴加碘液验证4号试管变蓝,5号试管不变蓝,这样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与1、2、3号试管检验的结果形成对照6.仪器的使用:由于初一的学生没有化学的基础知识,因此要提醒他们有几样东西不能混用:取唾液和取清水的吸管、量筒;搅拌1号试管和2号、4号和5号试管试管的玻棒不能混用实践证明,我改进后的方法,学生容易操作,容易达成实验目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