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大都会区环境治理经验教训与启示(1960~2013).docx
44页巴黎大都会区环境治理经验教训与启示(1960^20XX)1964年,巴黎大都会区建成包括一市七省,亦称“巴黎大区、大巴黎地区、法兰西岛”整个大都会区的环境变化历经近50年的治水,30年的治气,其水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大气 污染尤其是雾霾污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纵观巴黎大都会区建成以来的环境变化与环境战略转 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20世纪60〜80年代,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的环境 战略转型;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环境优先的城市管理战略;21世纪初至今,适应 气候变化的绿色城市战略巴黎大都会区环境战略经过三个阶段的转型,其环境质量逐步改 善,在环境规制上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合自身开展的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制度一巴黎大都会区环境问题与环境战略变迁IIII(-)20世纪60〜80年代,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的环境战略转型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在经济、人口、能耗上呈现空间上高度集中的现 象,即使是技术进步也没有改变巴黎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郊区扩散等问题;60年 代的城市规模调整更加剧了巴黎大都会区城市环境的恶化,巴黎人开始意识到环保政策重要 性,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70〜80年代巴黎改变治标不治本的末端治理环保策略,采用 源头治理环保策略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并配以城市空间结构调整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1 .环境问题(1) 极端气候造成洪水频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极端气候频繁出现而导致整个塞纳河洪水屡次爆发,巴黎大区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城市的电力供给、供热和饮水设施遭到破坏因此,巴黎政府在城市规 划设计上不得不加高防洪线并将地下电源系统与地上电源系统及设施相隔离,以保证人身安 全2) 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治理面临挑战巴黎大都会区建成后,郊区大量的分散式供热系统和私人长距离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得化石能 源消费量增加,从而加重了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加重了巴黎地区因酸雨而导 致的地表水污染同时,塞纳河巴黎大区段上游因化肥、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 较为严重整个塞纳河流域多处地下水硝酸盐浓度都超过40mg/Ltl]o而巴黎大区内许多城市 污水收集系统能力有限,存在污水溢流问题从具体污染物指标来看,1969年,塞纳河巴黎大区段下游100千米范围内水体厌氧或近似 厌氧,下游断面溶解氧平均浓度低于3mg/L[2],甚至有假设干断面溶解氧浓度接近Omg/L (见 图1)1969〜1971年,塞纳河中氨氮浓度非常高,平均浓度为4mg/L,巴黎大区段及 Acheres污水厂断面氨氮浓度更是高达9mg/L (见图2)。
从总氮负荷指标来看,塞纳河巴 黎大区段的负荷在20世纪60年代到达了峰值;从总磷负荷指标来看,自1960年起,由于 含磷洗衣粉的普及化使用,塞纳河总磷负荷呈现逐步增加趋势,至80年代,整个塞纳河总磷负荷到达顶峰(见图3) o图1 1969年塞纳河巴黎下游断面溶解氧变化趋势(km )溶解氧(mg/L )S100」050100150200250300 350( km )相对巴黎的距离RouenAcheres图2 1969〜1971年塞纳河巴黎下游断面氨氮浓度分布40新磷负荷(t/d)Total P塞纳河上游地区40粉磷负荷(t/d)Total P塞纳河中游地区(Paris至Posses段)■40加磷负荷(t/d )Total P塞纳河河口地区(Poses至Honfleur段)2020200 1960 1970 1980 19900山" 1960 1970 1980 19901960197019801990(年份)(年份)(年份)图3 1960〜1990年塞纳河总磷负荷的变化趋势从水生物种类来看,由于塞纳河巴黎大区段水体污染严重,尤其是污水厂排水口附近水体的 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物因缺氧而灭绝⑶。
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黎大都会区水 环境治理一直面临着多重挑战2. 环境战略(1)战略目标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环保战略是一种末端治理战略,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更多地是从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理解为保护资源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基于这种末端治理战略的 策略是被动、适应性的,采取的环保措施只是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负面影 响,对环境质量改善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不断调整巴黎大区的城市规划后,20世纪70 年代,石油危机使巴黎大区的环境政策更多地考虑对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良好的管理,考虑 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巴黎大区环境战略目标是要实现主动的源头治理,以更好地控 制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提升环境质量2)战略举措① 实施欧盟环境规制与制定国家法律 在国际环保条约与规划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将环境治理的内 容和领域集中在测定和标注危险化学制品、饮用水和地表水的保护以及控制空气污染⑷上, 增加废弃物和噪声管理与控制5以及核能利用,更多地考虑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良好管 理,其治理措施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治,以满足可持续开展要求1973年,欧共体第一 个环境行动规划出台,强调环境政策中的预防政策;1977年出台第二个环境行动规划(1977〜1981)强调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1983年欧盟第三个环境行动规划(1982〜1986)出台,这一规划为法国提供了一个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全面战略,并提出 五点创新:“综合污染控制”,强调环境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开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 替代品,强化环境政策中的预防功能,包括有意识地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强化环境影响评 估⑹。
1986年签署的《单一欧洲法令》对《罗马条约》进行了修订,这对于欧盟环境政策有 着突破性的意义,它将环保要求纳入其他政策中,并提出了 “可持续开展”的定义和目标 1987年,欧盟第四个环境行动规划(1987〜1992)出台,此次规划为补充法律手段缺乏, 提出了主要污染物的所有治理方法在国家环境立法方面,1964年,法国公布了《水法》来管理六条主要河流划分的六大流域 的水资源,《水法》表达了水资源管理的四项原那么:一是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并从长 远利益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二是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管理,由流域委员会制定流域水资源开 发管理规划;三是实行水资源开发管理民主化,即要求各层次的有关用户共同协商和积极参 与各项水资源、环境政策的实施;四是要采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环境,即谁用水谁付费, 谁污染谁交钱气② 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转变制造业开展模式 为了改变工业集中对巴黎大区水环境污染,法国政府实施了 “工业分散”政策,严格限制工 业在大区中心城市的继续集中,在巴黎大区内新建和重建的工业工程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部 门的严格审批要求对工业厂房占地超过500平方米的企业建立和扩充加以控制,并采用经 济手段⑻迫使工业企业转移到巴黎大区的边缘,甚至迁出巴黎大区,同时,进一步将高级服 务功能如管理、研究、开展、方案和市场等集中在城市中心。
此外,1973年的石油危机改 变了法国制造业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制造业开展模式,之后,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反浪费 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回③ 修编城市规划,增加城市绿地空间1965年的新巴黎大区城市规划《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2000)》(简称SDAURP规划)和1976年的《法兰西之岛地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75〜 2000)》(简称SDAURIF规划),均强调通过建设新城实现郊区的城市化,保存城市建设区 中较高地带的绿地,强调住宅区与就业岗位、交通设施等相关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协调配 套,从而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开展提供可能 的空间④ 建设城市水处理根底设施及提高处理率1964年,塞纳河诺曼底水务局(the Seine-Normandy Water Agency)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水截留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以改善流入塞纳河的水质因此,塞纳河水质的改善主要归 功于沿岸污水处理厂的建造和城市下水道的完善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从整个 巴黎大区污水产生量及处理量比拟图中可以看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造与该地区污水量的增 加是同步的(见图4) o而且巴黎大区污水处理率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显著提高,从不到30%提高到70%左右,并一直保持高于该值的处理率(见图5) o图4 1960〜1990年巴黎市及其郊区污水产生量与处理量比拟处100理率0 1 1 11960 1970 1980 1990(年份)图5 1960〜1990年巴黎大区污水处理率变化趋势在削减农业污染方面,河流66%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化肥施用,主要通过地下水渗透入河。
巴黎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化肥农药等面源控制,另一方面对5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3)举措效果① 巴黎大区工业比重和专业化程度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巴黎大区的非工业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也开始向郊区扩张,在 市中心区那么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1963〜1973年间,巴黎大区百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了 22% (整个法国减少了 11%) o 1954〜1962年,大区工业就业率(不包括建筑和公共工程) 年平均增长0.9%, 1962〜1975年间(工业疏散政策实施后),平均每年下降1%1954年, 大区工业就业率占全部就业率的38. 2%, 1975年,这一比重降到29.5%由此,自20世纪 初以来,巴黎大区工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工业就业总人口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倒U形”的开展 轨迹同时,受地区工业疏散思想的影响,1975年,巴黎大区工业专业化程度降到0. 976, 在这之后下降趋势不断加快问② 城市空间格局紧凑,用能效率提高研究说明,紧凑的城市空间格局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时,从出行方式来看,城市的人口密 度与交通耗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人口密度越大,年人均交通能耗就越少㈣因此, 巴黎市区的年人均交通耗能处于全球城市的较低水平,但从巴黎大区看,在交通出行方面的 能耗仍有较大的压缩空间(见图6) o00006000040000Adelaic20000・ I Houston 妒 hoenix iDetroit TA)envers lEos Angeles-San^ranciscoBoston -AWsnington DC ra^ork■ A 「Toronto&ibpfeaneHambourg =.・ k 巴黎大犀ans rancfort Ziinch彳网蜘g芸.Bru嘘峰L%&esAmsterdam T. f yMunich Smgapour — I I■ I巴黎市区Ville de Panis TT 吐. Hong-Kong0 25Moscon♦ i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城市密度(人/公里)图6世界大城市交通能耗与人口密度关系(1989)③ 塞纳河水质有所改善,形成水管理效劳体系 从具体污染物指标上来看,通过30多年的整治,塞纳河水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几乎每个欧盟环境规划实施后巴黎大区的水环境质量都能提高一些。
其中,巴黎大区段下游断面溶解氧 浓度有一定程度提高,到1988年,溶解氧平均浓度到达7mg/L,最低浓度不低于5mg/Lo 1988年以后,水体所含溶解氧量继续得到改善,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