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教学的启示.docx
5页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教学的启示 吴桐 柴光辉Summary:“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教育改革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大理念,该理念从强调教学内容数量转向强调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梳理“少教多学”的内核,得出一些对我国地理教学的启示Key:少教多学 地理教学 新加坡新加坡是位于东南亚的岛国,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凭借金融、航运、服务等优势行业跻身发达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之快,促使了新加坡教育领域随之改革总体而言,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朝向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值得地理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一、新加坡地理学科“少教多学”的内核所在“少教多学”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教育改革的长期指导思想,为了促进改革落实,新加坡教育部在政策上保障了“少教多学”的实施,各级学校和教师也积极响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少教多学”不仅为新加坡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的地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一)教和学的目的:让学生适应时代当今世界是信息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掌握了足够多的新时代人才储备,才能让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2014年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地理教育要培养自信的人、自主的学习者、社会积极贡献者和关心社会的公民。
在“少教多学”理念下,教学目的回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而不是传统理念中面面俱到地传授教学内容少教多学”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还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未来能够更好地立足新加坡,在金融、贸易等行业立足二)教的内容:突显综合性,注重议题式新加坡地理课程提出了地理核心概念,指出利用地理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强调地理的综合性在初中阶段,新加坡提出了环境、空间、尺度、地方四大核心概念;高中阶段,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提出了自然和人文过程、环境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依赖三大核心概念不难看出,高中阶段的核心概念是初中阶段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两个阶段的核心素养在人地关系、人人关系上联系紧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以新加坡《2014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为例,在大纲中提出了六大议题,分别是“热带雨林:我们如何拯救雨林”、“供水:我们的水龙头会干涸吗”、“能源:我们如何避免能源危机”、“住房:如何为所有人提供家园”、“交通:我们如何保持人类移动”、“洪水:城市如何为洪水做准备”从中可知,新加坡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以议题式为主,且议题贴近本国国情,与学生的都市生活息息相关。
少教多学”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内容构成,突出了教学重点,不仅优化了教师“教”的构成,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三)学的途径: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信息支持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每个主题均通过一系列指导性问题系统地展开,让学生通过研究新加坡和世界面临的重要人地问题去认识地理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学校通常将地理课安排在每天上午或者下午的最后时段,以支持课堂和野外的探究性学习在工作安排方面,大纲还建议要有野外考察计划安排,时间表和人力资源安排,同时还鼓励家长、校友等作为监护人与教师一起多方参与学生的地理调查,确保地理调查能够更好地得到实施此外,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其自身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颇高,信息化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借助自身在信息化资源上的优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与课外实践的开展,保障学生“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的效率二、新加坡“少教多学”对我国地理教学的启示(一)重视合作学习,培养思辨能力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交流能力,真正地把課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地理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把控能力,能够合理地安排探究时间、探究主题与探究形式。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敏捷性,处理、解答学生的疑惑二)深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新加坡教育部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建设学生的电子书包、开设针对性的网络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度,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整体推进了信息化水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年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发展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教师技能相对滞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用新技术丰富地理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动机的培养作出贡献三)结合环境教育,注目城市生活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本国的学生生活主要围绕着城市展开,因而城市议题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如:热带雨林的开发、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等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城市中各种便利的条件,支撑了新加坡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野外调查,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已经接近64%,目前且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城市,将成为大部分学生生活的场所,也将成为学生展开学习的平台而在过快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激增等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能够选取、整合相关的城市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提高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以地理教育促进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Reference[1]刘冬岩,魏为燚.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0(05):31-35[2]马庆荣,姚宏伟.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理念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33-3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