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docx
23页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 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 教学建议11〜20各数的认识※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 11〜20各数※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加、减法 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 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 10根小棒捆 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 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 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弁且直观地了解11〜20 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弁在 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 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 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 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七中第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 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口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 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 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 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 1表示1 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 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 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 13-10=3 o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 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 11+2、13-2安排这部分内 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 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做一点准备, 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 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例 6教 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 得出答案《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 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教学准备:小棒、萝卜教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3456782018-07-31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 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 教学建议11〜20各数的认识※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 11〜20各数※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加、减法 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 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 10根小棒捆 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 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 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弁且直观地了解11〜20 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弁在 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 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 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口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 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 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 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 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 1表示1 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如 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 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 13-10=3 o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 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 11+2、13-2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 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 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 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例 6教 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 得出答案《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教学准备:小棒、萝卜教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3456782018-07-31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 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 教学建议11〜20各数的认识※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 11〜20各数※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加、减法 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 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 10根小棒捆 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 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 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弁且直观地了解11〜20 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弁在 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 10根小 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 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 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 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口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 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 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 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 1表示1 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 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 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 13-10=3 o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 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 11+2、13-2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 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 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 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例 6教 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 得出答案《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 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 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认识 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 小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教学准备:小棒、萝卜教 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3456782018-07-31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1〜20各数的认识※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11〜20各数。
※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 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 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弁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 法和写法做准备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弁在 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 10根小 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 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 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 练习十七中第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 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口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 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