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理学第十章内分泌.pptx

85页
  • 卖家[上传人]:文***
  • 文档编号:90878736
  • 上传时间:2019-06-19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31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 内分泌,总作用:体液调节 调控与个体生存密切相 关的基础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 1.内分泌: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 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C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a.远距分泌;b.神经分泌;c.内在分泌;d.自分泌;e.旁分泌;f.腔分泌,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激素作用途径:,(二)内分泌系统,经典的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 胃肠内分泌、肝脏内分泌、心脏内分泌、肾脏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等激素的作用: ①整合机体稳态; ②调节新陈代谢; ③维持生长发育; ④维持生殖过程二、激素的化学性质 (一)胺类激素:氨基酸的衍生物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亲水激素、游离形式运输)、甲 状腺素(亲脂激素、99%与血浆蛋白结合形式运输)等 (二)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的激素 (亲水激素、游离形式运输) (三)脂类激素:以脂质为原料修饰合成的激素 1.类固醇(甾体)激素:睾酮、孕酮、雌二醇、皮质醇、醛固 酮、胆钙化醇(维生素D3) (亲脂激素、95%与运载蛋白结合形式运输) 2.廿烷酸类: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形成的前列腺素族(PGs)、 血栓素类(TXs)和白细胞三烯(LTs)等(短程信 使、胞内、膜受体)。

      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 受体识别→信号转导→细胞反应→效应终止 (一)靶细胞的激素受体 胞内受体:胞质、胞核内 膜受体 (二)激素受体介导的作用机制 1.膜受体后作用--“第二信使学说” 第一信使(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 某种活化酶→产生某种第二信使→逐级激活蛋白激酶等 功能蛋白→最终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 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 鸟甘酸环化酶受体→cGMP→PKG,,cAMP→PKA IP3/DG/Ca2+→PKC,,,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膜内C端:激活G蛋白,* 以cAMP-PKA信号通路为例,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激活态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TP,cAMP(第二信使),胞内效应,,,,,,,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结合G蛋白耦联受体,,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磷酸化底物蛋白,2.细胞内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 细胞内受体包括位于胞质和胞核内的受体,二者最终均 在核内发挥作用,故通常指核受体 I型核受体:类固醇激素受体 Ⅱ型核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VitD3受体、维甲酸受体,,功能区: 激素结合域 DNA结合域 转录激活结合域,作用: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锌指”:特异aa序列,,,,活化,,,细胞内受体作用机制,注:HRE:激素反应原件,(三)激素作用的终止 ①内分泌细胞终止分泌激素; ②激素与受体分离; ③使细胞内某些酶活性的增强等,如磷酸二酯酶分 解cAMP为无活性产物,终止细胞内信号转接; ④激素被靶细胞内吞处理,如发生内化,并经溶酶 体酶灭活等; ⑤激素在肝、肾等脏器和血液循环中被降解,清除, 也可通过甲基化或其他方式灭活。

      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特异作用 靶器官、靶腺、靶组织和靶C,以及靶蛋白、靶基因等 (二)信使作用 通过传递信息而启动靶C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 应,不做为反应物直接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具体环节 (三)高效作用 级联放大,(四)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生长素、肾上腺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2.拮抗作用: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3.允许作用:,化学结构类似的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的结合 位点 如:高浓度的孕酮能与醛固酮竞争同一受体→减弱醛固 酮的效应4.竞争作用:,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 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 应的必要基础,这称为~ 如:糖皮质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当 它缺乏或不足时,去甲肾上腺素(NE)的缩血管效 应就难以发挥五、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 (一)生物节律性分泌:受生物钟控制 (二)体液调节 1.轴系反馈调节(a) 2.体液代谢物调节效应(b) (三)神经调节(c),a.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系统;b.激素所致外周效应的调节;c.神经性调节:反馈作用途径,脉冲式释放,脉冲式释放,昼夜节律分泌,课前提问,1.概念:激素;,允许作用,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3.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下丘脑,N垂体,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腺垂体,垂体门脉,,内侧基底部,,是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中心,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内侧基底部,,促垂体区,下丘脑内侧基底部的小细胞神经元---下丘脑促垂体区,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一)下丘脑调节肽 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 体活动的肽类物质。

      主要有九种),TRH、GnRH、CRH均以脉冲式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肽(PRP),(PIF),(二)腺垂体激素(主要有七种) 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促 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刺 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1.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 ---腺垂体中含量最多的激素 静息状态下,血清中成年男性GH浓度为不足 3μg/L(女性略高于男性) 分泌呈节律性脉冲式释放, 脉冲的周期与年龄性别相关后三者称促激素,(1)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调节代谢,(2)生长激素的分泌调节:,① 下丘脑调节:GHRH、GHIH ② 反馈调节:GH↓→GHRH↑ ③ 慢波睡眠、应激、低血 糖、饥饿、氨基酸、运 动促进分泌; 血糖增高与游离脂肪酸 抑制分泌 ④ 甲状腺激素、雌激素、 雄激素(睾酮)促进分泌可通过I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间接促进生长发育,2.催乳素(prolaction PRL) (1)PRL的作用: 1)调节乳腺活动:促进乳腺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 泌乳此时雌、孕激素却拮抗催乳素的生乳作用因此,只有 分娩后雌、孕激素↓→催乳素才具有生乳作用。

      ②妊娠期:,①青春期:,生长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 和PRL协同作用→乳腺发育,2)调节性腺功能: ①女性: 小剂量促进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但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刺激卵巢内LH(黄体生成素)受体的生成,增加受体数量 促进孕酮生成,减少孕酮分解 高浓度的PRL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下丘脑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FSH(卵泡刺激素)、LH↓→抑制排卵 ②男性: 增加睾丸间质细胞LH受体的数量,提高睾丸间质细胞对LH的敏感性,促进雄性性成熟3)参与应激反应:与ACTH和GH协同 4)调节免疫功能: 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IgM和IgG2)PRL的分泌调节:,下 丘 脑,PRF,PIF,腺垂体,PRL,,,吸吮乳头 应激刺激,,1)下丘脑激素:PRF、PIF 2)吸吮乳头反射:通过PRF 3)负反馈调节:RPL↑→GnRH↓ →RPL↓ 4)T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 素)、VIP (血管活性肠肽)、 雌激素可促进释放 甲状腺素抑制其基因表达注:目前认为PIF就是多巴胺(DA)注:平时PIF作用强,3.促激素 (1)促黑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 hormone MSH) MSH能促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2)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1)FSH: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与L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 激素在男性促进精子成熟 2)LH:少量LH与FSH协同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大量LH与 FSH共同促使排卵与黄体的生成,并促使黄体分泌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男性促进雄激素分泌4)卵泡刺激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并合成、分泌肾上腺 皮质激素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TSH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 促进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发育,腺体增大二、下丘-神经垂体内分泌,视上核主要合成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室旁核主要合成缩宫素(催产素)(oxytocin,OT)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是贮存和释放激素的部位沿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末梢并储存,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一)催产素(缩宫素) (oxytocin,OT) 1.OT的作用: (1)促进乳腺排乳:射乳反射-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腺泡内压力增高,乳汁经输乳管从乳头射出 (2)对子宫的作用:对妊娠子宫有强烈收缩作用;对非孕子宫的收缩作用较小,但利于精子的运行。

      2.OT的分泌调节:,吸吮乳头 产道压迫,下丘脑 N垂体,,N-体液调节,OT 合成分泌↑,,(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1.抗利尿作用:V2受体 2.缩血管作用:V1受体,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甲状腺激素主要有: 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rT3) 在腺体或血液中T4的含量占绝大多数,但T3的活性比T4强约5倍rT3无活性最大的内分泌腺,由许多囊状滤泡组成一、甲状腺激素及其代谢,,甲状腺激素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内合成的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步骤: ①滤泡聚碘; ②碘的活化; ③酪氨酸碘化; ④碘化酪氨酸缩合I,(1)滤泡聚碘 继发性主功转运 碘泵:钠-碘同向转运体 哇巴因:抑制“碘泵”的活 动,可治疗甲亢 临床:根据摄取放射碘的 能力来检测甲状腺 的功能状态1.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条件 碘、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 2.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2)I-的活化 在H2O2存在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催化I-氧化为I0(碘原子,“活化碘”)。

      3)酪氨酸碘化 滤泡腔内贮存着由滤泡 上皮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 (TG) 活化碘碘化TG的酪氨酸残基,生成一碘酪氨酸(MIT)残基和二碘酪氨酸(DIT)残基4)碘化酪氨酸缩合 一分子MIT和DIT缩合成T3,两分子DIT缩合成T4 用抑制TPO活性的药物(如硫尿嘧啶)→阻断T4和T3的合成,从而治疗甲亢二)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运输和降解,1.贮存: 合成后的T3、T4仍然结合在TG分子上,贮存于滤泡腔内 2.释放: 当甲状腺受到TSH刺激后,腺泡细胞将腺泡腔内的TG胞饮摄入细胞内而释放出T3和T43.运输: T3、T4释放入血后,以结合状态(与3种血浆蛋白结合)和游离状态两种形式运输T4主要以结合型存在(占99%以上),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 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T3的生物活性比T4约大5倍4.降解: T3与T4的20%在肝脏、80%在靶组织中被 脱碘酶脱碘降解T4脱碘→T3(45%)和rT3(55%); T3和rT3脱碘→MIT、DIT和不含碘的甲状腺原氨 酸 妊娠、饥饿、应激、代谢紊乱、肝病、肾衰 等均会使T4脱碘→rT3↑(∵rT3生物活性低,其产 热效能仅占T4的5%)而影响T4在组织中的生物作 用。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一)甲状腺素细胞作用机制,,,(二)甲状腺激素生物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①促进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 ②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 ③促进腺垂体生成GH和与GH有协同作用婴幼儿缺乏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