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免疫器官和组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99952179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第二章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基因 第一节 免疫器官组织一、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又称一级或初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共同特点:出现于胚胎早期,为淋巴样上皮结构,诱导淋巴细胞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场所,控制机体免疫发应〔一〕胸腺 thymus 1.胸腺位置和结构 皮质 〔cortex〕:大量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髓质 〔medulla〕:较多网状上皮细胞,较少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还有散在的胸腺小体〔Hassall’s corpuscle, thymic corpuscle)2.胸腺的功能 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产生胸腺激素:包括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和胸腺体液因子等 作用:前T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增强或调节外周成熟T细胞的功能维持自身稳定功能 T抑制细胞形成的场所,使T细胞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3. 胸腺的年龄变化 胸腺在新生儿相对较大, 青春期前最大, 性成熟后逐渐萎缩 (二) 骨髓〔bone marrow〕1. 多能干细胞的分化2. 骨髓的功能各种血红细胞的生成演变场所免疫细胞的主要来源地人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合成抗体的重要部位腔上囊即法式囊是鸟类特有的免疫器官B细胞分化增殖的场所人类及哺乳类动物没有腔上囊一些人认为肠道淋巴组织、扁桃体及骨髓可能是腔上囊的同等结构。

      又称二级或次级免疫器官,是T细胞、B细胞等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一〕淋巴结〔lymph node〕 人体的大约500-600个淋巴结,广泛存在于全身非粘膜部位淋巴通道上,在身体浅表部位,淋巴结一般位于凹陷隐蔽处,如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内脏的淋巴结群多位于器官门附近,沿着血管干排列,这些部位都是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性异物侵入的部位1.结构 皮质〔cortex〕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聚集地〕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聚集地〕 髓质〔medulla〕 :髓索 含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巨噬 细胞等; 髓窦 富含巨嗜细胞,有较强的滤过功能深皮质区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高内皮小静脉〕由高立方内皮细胞组成,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程有关 2. 功能 T、B细胞增殖、定居的场所 淋巴结中广泛分布着T、B淋巴细胞。

      但以T细胞为主淋巴结内75%T细胞,25%B细胞.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 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等进入淋巴液,缓慢流经淋巴结时,可被巨噬细胞或通过其他机制被去除最终使淋巴液进入血流时纯洁而无异物 细菌的毒性和宿主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可影响淋巴结的过滤功能如,结核杆菌进入一未产生免疫力的动物淋巴结后,巨噬细胞可吞噬结核杆菌,但不能完全杀死和消灭细菌,故可造成病菌进一步向周围淋巴结蔓延二)脾〔spleen〕 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血液循环的一个滤过器官 1.结构 白髓 淋巴细胞鞘 T细胞 淋巴小结 B细胞 红髓 髓索 B细胞、巨嗜细胞 髓窦 巨嗜细胞2. 功能T、B细胞居留和增殖的场所 B细胞占60%,T细胞占4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1)合成分泌抗体(2)合成吞噬细胞增强激素〔tuftsin〕(3)合成干扰素、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滤血: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

      含巨噬细胞,去除衰老的血细胞造血:胚胎早期有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后,只有在严重缺血时才有造血功能储血:约40ml血液 ,剧烈运动或大失血时被膜和小梁内平滑肌收缩,将其输入血循环 (三) 粘膜免疫系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人体粘膜的外表积约400m2,乃阻止病原微生物等入侵机体的主要物理屏障 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故被视为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部位1.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抵御经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感染肠相关淋巴组织:抵御侵入肠道的微生物感染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2.功能及其特点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粘膜免疫系统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构成了一道免疫屏障,在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产生分泌型IgA B细胞在粘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大量的SIgA,经粘膜上皮细胞分泌至粘膜外表,成为粘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三、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一〕 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的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归巢与淋巴细胞外表的归巢受体〔L-选择素〕和淋巴组织中小血管壁内皮细胞外表的配体地址素相互作用有关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可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的高立方形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结合能与其结合的淋巴细胞才能顺利穿过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到达淋巴结〔二〕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组织之间的反复循环 ●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起着枢纽的作用通常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大多数是长命的T细胞〔占70-80%〕,循环一周需24-48小时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是使带有各种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不断地循环,增多接触抗原的时机;淋巴细胞一旦与相应抗原接触之后,在淋巴结或脾脏内开始发生免疫应答;经抗原刺激后的T细胞、B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经再循环而播散全身思考题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意义?比拟淋巴结和脾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