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考试精选简答题及答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6377238
  • 上传时间:2023-09-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考试精选简答题及答案1、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和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5、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则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2)联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简述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二,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学生;第三,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8、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必须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内因),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形成新的道德品质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9、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1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11、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精选简答题(二)1、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2)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4、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1)教育目的;(2)学生年龄特征;(3)学科的特性;(4)教学的时空条件5、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6、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7、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1)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8、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9、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10、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精选简答题(三) 1、试分析古代雅典的教育和斯巴达的教育特点? 1)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2、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3、近代教育的特点? 近代教育有如下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3)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4、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6、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9、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 (1)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10、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