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历史文化名人.doc
26页历史文化名人田罗驹 田罗驹,隋朝黔安郡〔今**沿河一带〕人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暴君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田思飘 田思飘,隋朝黔安郡〔今**沿河一带〕人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继头年田罗驹起义被镇压下去后,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攻进清江一带黔安一带的少数民族遭残酷镇压谢元齐谢元齐,唐朝充州〔今石阡、**一带〕人为土著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朝廷以其地置充州,封他为充州刺史史称"充州谢" 字汝锡,明朝思南府人幼时读书青鸾溪边,非常用功,晚上挑灯夜读,灯油燃尽时,烧柴火继续读书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考取举人任**兵部司务,工部都水郎中办事认真,督造御器时,节约料价七千明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出任**澄江府知府在**时,当时数万少数民族聚集起义,他单骑深入起义群众之中,向他们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使起义解散,使百姓防止了一场战祸老百姓感谢他,为他修祠纪念他为官廉洁,任满回乡时,行装仅衣被数件而已。
因**的功绩,其父安逸被敕赠**户部员外郎奉直大夫,本人被敕赠中宪大夫擅长写诗,著有"青鸾溪集",创作有"思南十咏"等诗"黔诗略纪"录其诗二首侯位 字世卿,明朝湖广都司平溪卫〔今**玉屏〕人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举人,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初授**知县,办案裁决敏速,日了百余事,曲直无不服众心,民惊以为神该县当水陆交通要冲,驿使往来,索要无厌侯位性格刚毅,不畏强权,一切皆以法应之因而有政声,行任兵部主事,转武库司郎中明武宗好游幸,侯位累抗疏谏,受廷杖后来,升任江南操江巡抚,在任上奏减浮粮,清理海防,存恤百姓,兴革利弊,有政声其母亲夏氏百岁时,明世宗敕建坊,去世时,又赐祭葬侯位后升任到都御史著作散佚,惟"平溪卫"载律诗一首田秋 〔1494-1556〕,字汝力,号西麓,明朝**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七岁时中**乡试举人,九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士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延平府推官,六年〔公元1527年〕任直隶河间府推官,次年授户科给事,九年〔公元1530年〕授礼科左给事,十五年〔公元1536年〕任吏科左给事,户科都给事,**布政司参政,十八年〔公元1539年〕,升任**按察使,次年再升任**布政使。
二十年〔公元1541年〕六月,惊悉两子会试不第后相继丧于京城的消息后,万分悲哀,方寸迷乱,遂辞职还乡后在家乡办学,直到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田秋居官廉洁奉公,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功德卓著,政绩斐然他革除内府监滥支皇室膳食费,清理光禄寺浪费资财,裁减太常寺过多的人役,酌削御马监冗重开支,奉劝皇帝天地坛祭祀和迁冢中不要劳民伤财镇官大施虐政,朝廷鞭长莫及,京中官员不敢过问,他他具奏弹劾等等田秋的最大业绩是关心家乡文化建立,最早提出在**兴办州县学校,在贵族开科取士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省,在以后的120年间,因为没有乡闱,很多读书人参加考试,都要到千里之外的**去应试,除少数富贵家庭之外,很多贫寒之士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才田秋力主**开设乡闱,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他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首次开科,初定解额二十五名开科本省,节劳省费,向学者日益增多,从此**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他还上了"请建务川、**、印江学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为**教育事业的开展作出了奉献。
田秋能诗,擅长书法,思南潮底有石临官道,高数尺,上携"黔中柢柱"四字,为田秋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书著有"西麓奏议",删定有"思南府志"二册饶俦 明朝**府〔今****〕人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举人,曾官知县,有文才,擅作擘窠大书,**东山下有饶氏园遗址,其中有石室深宽各一丈,内刻"藏书室"三大字,右上有一天然凹外,深约尺余,宽二尺许,旁刻"洗墨"二字,皆饶俦手笔,其书法以二王为根底,俊秀超逸,勃然有生趣李渭 〔?-1589〕,号同野,明朝**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历任华阳〔****〕知县、和州〔**和县〕知州、高州府〔****〕同知、化州知府、**户部郎、韶州知府、**副使、**左参议等任官期间,能廉洁自守,尊爱百姓初由华阳知县升和州知州、高州同知时,曾有合浦令、化州、吴州吏以珠宝、金银相贿赂,被李渭叱之不受渭潜心研究儒学,生平无日不以讲学为事,讲学反对空论,主*实践,受人敬仰他是**有名的理学家,一生治学以孔子"四不"为准则,主*修养的功夫是"无欲",还进一步说明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他与清平的孙淮海、**的马心庵被称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
学者称他"同野先生"明神宗赐他对联曰:"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他晚年辞官还乡后,在思南府城北中和山观音阁点易洞设"中和书院"讲学,兴学黔中,开黔北学风,学者如影相从,使黔北文人蔚起,代不乏人曾有**万安人赖嘉谟,首以为师,大有德而去,考中进士,官**左参政又有**徐云从学,敬仰同野笃实,终生不忍离去思南人则有冉宗也、胡学礼、田憔安等都继承了同野之学李渭一生著作颇丰,有"诗文"三卷、"先行录"三卷、"毋意篇"一卷、"简寄"二卷、"杂著"一卷、"家乘"十二卷、"大儒治规"三卷等"黔诗纪略"录其诗十首尤善书法,在思南有其多处摩崖石刻,如中和山有"中和",点易洞有"点易洞"、"云深外",**洞有"不舍昼夜",万胜山顶有"卧月眠云"等敖宗庆 字汝承,号梅坡,明朝思南府〔今**思南〕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十七年〔公元1538年〕进士初授行人、常典,分守**,教民垦田,引水灌溉,躬课耕耨,**人乃知种稻的好处后晋升**按察使,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晋升副都御史巡抚**梅坡天资殊绝,读书目数行下,与李鹏野同岁中举,同野以讲学著,而梅坡则为文章与之齐名,所著"梅坡集",惜不传。
陈珊 字鸣仲,一字近衡,明朝****府〔今****〕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因揭露奸人严嵩,官运不亨,到头来也只担任过·州府同知清平孙淮海有诗称颂他"雪霜剥尽严寒退,始信君为松柏姿"他当官常守其座右铭曰:"士大夫能以居乡之心居官,天下必无冤民;能以居官之心居乡,天下必无请托"当时的人称此为名言当他被贬官后,曾在真定题有"忧时颇恨成名晚"之名孙淮海见而伤之赋诗云:"朗读河舟赋,怜君忧世心成名良以晚,兴谤一何深威风摧长翮,宾鸿带好音,治田言笑在,怀想泪沾襟"公致士归,业传五经,终成父子甲第,一门陈氏五经儒其子陈扬产于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中进士,另有三子为举人,孙辈有两个举人,曾孙辈亦有两个举人在明朝的**,父子都考取进士的还有:普安蒋宗鲁、蒋思孝;清平李佑、李大晋;普定梅月、梅惟和等守宗〔1525-1603〕,明朝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户部**司员外郎,晋升辽府长史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晚年辞官回乡,敬养老母,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寿终,享近七十八岁葬于思南河东万胜山顶。
胡允恭 字中澹,**石阡府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举人,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武昌府推官,以廉直得罪了上官,被劾改授大名府教授,转国子博士以忧归,支持当地官员施善政于民,甚有德于乡里"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万年策 〔1598-1676〕,字献之,明朝湖广平溪卫〔今**玉屏〕人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举人历任粤西陆川县教谕,****府同知,湖广郧襄道参议,太仆寺卿大司马,永历时累官兵部侍郎等历仕皆有政声,而其最著者,在**时平定了杨应秋之乱,在郧阳靖流冠之氛,阻止总督熊文灿烧谷城,使谷城数万生灵免遭其灾故**为其建祠塑像祀之,郧阳奉他为名宦"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安上达 明朝**军民府〔今****〕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举人曾任良乡县教谕明思宗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清兵攻良乡城,安上达率诸生与知县党还醇,训导李廷表等同督军民固城拒守他们虽系微员末秩,但认为守土有责,誓与良乡城共存亡救兵不至,力屈城破,不达阖门殉难,死尤烈,赠博士"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杨明楷 明朝****乌罗司人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水西〔今**大方一带〕安邦彦叛乱,自称罗甸王,围**达十个月之久。
杨明楷以参将身份率乌罗兵跟随**新巡抚王三善救**乌罗兵连破敌营,贼渠安邦俊中炮死,又生获安邦彦之弟阿伦,从而解**之围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杨明楷先锋率先过六广河,安营于三十里外安邦彦来犯,杨明楷被俘王三善率明军攻入大方后,杨明楷逃脱归来因军粮尽,王三善还军至内庄兵败遇害时,杨明楷走脱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杨明楷大败安邦彦于米墩山明思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杨充任**副总兵,旋卒敖荣继 明朝**思南人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举人,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授顺天府推官,调知县,内迁刑部主事宅心仁恕,刑狱多所平反"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田景猷 〔?-1624〕,字观野,明朝**思南人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举人,次年进士痛恨安邦彦叛乱,疏请皇帝敕书宣谕,廷议壮之,即擢升田景猷为职方主事明安邦彦围**,景猷单骑往,晓以祸福,令罢兵归顺朝廷安邦彦不听,但慑于他的威名,也不杀他使其羁赋营中新任**巡抚王三善解**围时,田景猷逃出贼营,向王三善报告贼营的虚实,使王三善大破贼营后随王三善征战,直至水西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春,王三善从大方还军至内庄时兵败遇害,兵皆散。
景猷下马叹曰:"臣不能报陛下,死有余憾唉!"遂遇害后来,朝廷赠田景猷太常少卿费道用 字暗如,号笔山,明朝石阡府〔今**石阡〕人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举人,明思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授**福清县知县到任三个月能知其乡语,市人经他看见过,再见即能判别为谁人为官廉洁,正赋补不取耗银,崇学奖士,建桥,诸多善政后因执法不徇私情为当地土豪劣绅所中伤老百姓如同失去慈父母上官知道他的廉洁后也叹息道:"**有口,福清真清矣!"后经台臣杨鹗上疏鸣其冤,迁补兵部职方司郎中,转吏部考功司,卒著有"碧桃轩集",已失传"黔诗纪略"录其诗十六首孙顺 号茜溪,明朝**思南人明思宗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举人十年〔公元1637年〕进士官**安吉知州、行取授兵部**司员外郎,升本司郎中永历称号,相从戎马间,官至兵部尚书永历亡后,隐居著述以终"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逢元 〔1613-1689〕,字天虞,又字天瑜,法名天问,明朝平溪卫〔今**玉屏〕人幼聪颖,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曾任务川县教谕,湖广衡州府同知、知府,有政绩,升监军副使,寻加参政,监滇、黔、楚、蜀、粤五省军南明唐王时晋天虞太仆卿。
南明永历初赴**,监视羽林,转太常,后晋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总督滇、黔、楚、蜀军务,因保黔功加封尚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