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滨海、浦东金融创新模式比较.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01824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5.4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滨海、浦东金融创新模式比较 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避开政府部门的金融管制,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相继开发出新的金融投资工具这是金融创新的发端从这样的一个金融创新过程中可以看出,欧美的金融创新源自于市场(被监管者),是一种以金融工具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发挥要素市场的作用,也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创新是由政府部门(监管者)推动的,从而表现为一种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由南至北:20世纪80年代在珠三角地区,90年代在长三角地区,如今又聚焦于环渤海9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发展,虽然较之于珠三角地区起步晚,但是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浦东是上海发展的核心,正是浦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金融中心、总部经济,更是早早的植根于浦东发展的规划中可以说,上海浦东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金融发展最成功的地方于是,参考上海浦东这样一个“最强者”的发展,对于天津滨海的金融创新,乃至整个天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 滨海、浦东的金融发展基础比较(一)GDP与金融资产量GDP的大小虽然并不能直接反映金融资产量的多少,但是却预示着潜在的金融需求水平以及金融资产量。

      2006年,天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337.73亿元,而同期上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则达到了10296.97亿元从GDP上看,上海约是天津的2.4倍,这就预示着上海的金融潜在需求水平以及金融资产量将大大高于天津图5-1 2006年上海、天津金融发展基础指标比较以银行业为例,2006年天津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093亿元,而同期上海市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36300亿元上海是天津的4.5倍这也印证了本文在前面一段的观点,而且金融资产的这一比值高于GDP的比值(见图5-1)此外,在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方面,上海为26454.88亿元,同比增长13.4%,而天津则仅有7847.14亿元,同比增长12.22%上海在总额上是天津的3.4倍,且增幅也比天津高1.18个百分点当然,2006年时,上海的金融业早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而天津的金融业发展则只是刚刚起步,所以,也许比较2006年的数据,得出上海的金融资产总额是天津的4.5倍,这并不具有说服力那么,在各自的发展初期,上海与天津之间的比较又将是怎么样呢?1990年4月,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而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可以将1990年作为上海发展的初期,2006年则可作为天津发展的初期图5-2 上海、天津发展初期GDP占全国比重比较上面提到,2006年,天津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337.73亿元,而当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万亿元天津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2.07%而1990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04亿元,当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0243.16亿元,上海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约为4.96%(见图5-2)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各自的发展初期,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是天津的2.4倍(4.96%/2.07%=2.4)换句话说,在各自的发展初期,上海也同样拥有比天津更高的潜在金融需求水平与金融资产量然而,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天津也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滨海与上海浦东的金融业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本市的资源长三角区域合作目前包含了16座城市,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通州、绍兴、常州、台州、嘉兴、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和舟山2006年,这16座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9526亿元。

      而环渤海区域则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2006年该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64312亿元,约是长三角区域的1.6倍(见图5-3)如此看来,天津滨海以及环渤海地区的金融业发展将大有可为图5-3 2006长三角、环渤海GDP比较(二)金融市场及机构数量金融资产的聚集,从另一个角度看,表现为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的聚集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金融市场的建立这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建立必然导致相关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聚集在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之初,一些重要的金融市场及交易中心纷纷落户上海,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商品交易所(1999年上海的三家商品交易所合并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外汇交易中心等而随着“浦东陆家嘴”作为上海金融聚集地地位的逐渐确立,一些原本坐落于上海其他地区的金融机构也纷纷迁入浦东陆家嘴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如今已经升级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迁入陆家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落户浦东上海证券大厦而与这些重要的金融机构与市场迁入相伴的是大规模金融机构的跟进目前,浦东及整个上海的中外资金融机构数达到了563家反观天津,目前天津还没有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心,重要的监管机构也不曾有上海同类机构那样的自由度。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这一区域市场,目前的运营情况令人欣慰;刚刚成立不久的天津股权交易所,则引人遐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滨海与浦东在金融机构的集聚上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下面的一些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1.银行业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的机构目前是总部级别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而天津的人民银行只是分行级别的另外,在拥有全国性牌照的商业银行方面,目前有两家拥有全国性牌照的商业银行将总行设在了上海,它们是交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而天津只有渤海银行一家总行级银行当然,1个与2个的差别并不大,但正如上文所论述的,天津与上海在银行业资产量上的差距是巨大的2.证券业目前,注册地在浦东及上海的主要证券类金融机构共有63家其中证券经纪公司15家,基金管理公司29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9家,不乏知名的证券类机构而在滨海及天津注册的主要证券类金融机构只有4家这其中,证券经纪公司1家(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家(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天津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天津市中融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见图5-43.保险业以浦东及上海为总部的主要保险类金融机构共有43家(见图5-4)。

      其中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家,财产险保险公司14家(其中外国保险公司分支公司及子公司7家),人身险保险公司21家(其中外国保险公司分支公司1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1家),再保险保险公司2家(全部为外国保险公司分支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全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9家)注册地为天津的主要保险类金融机构仅有4家这其中2家财产险保险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爱和谊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分支公司);2家人身险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和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图5-4 天津、上海证券类、保险类金融机构构成(三)滨海、浦东的创新环境1.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入世”后与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新趋势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许多发达国家认为这是笑谈,因而并没有给予浦东开发应有的重视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欧美发达国家担心中国会收紧开放的政策,因此,浦东开发的推介工作一度颇为困难然而,相对有利的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远不如现在,从而受到的关注也相对较少,浦东可以专心搞建设此外,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都刚刚起步,竞争力远不如今日。

      滨海发展之时,不但有深圳等地发展的特区经验,更有上海浦东新区的成功和示范效应,因此滨海新区势必要少走不少弯路也正是有了这些先行者的努力,天津滨海的对外推介工作也一定会相对容易进行,更易于得到对方的接受和反馈但是,滨海的发展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亟待新区去解决首先,中国的经济成就已被世人所公认,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更是让中国不断曝光于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似乎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关注,甚至遭受非议,典型的例子就是针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另外,新兴经济体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力已不容小觑而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该组织的一些规定,要求我国不能像以往那样,对一些特定区域给予特定的优惠政策因此,滨海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特殊政策的照顾,更应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此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基本上已接近尾声,但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内部,以及新兴经济体与相对更落后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仍在继续,并逐渐成为主流那么天津滨海新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定位与产业选择,颇为重要许多经济开发区的失败,就是因为其缺乏远见的产业选择所导致的。

      2.国内各区域间的竞争与博弈,以及区域内的主导权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国内相对成功的区域只有珠三角地区,而且国内渴望发展的区域并不多,地方政府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国内与浦东新区竞争的区域少,浦东更方便争取到中央政府的专项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共和国的“长子”,更有“远东第一大都会”、“东方巴黎”之称,并曾是世界级的中心城市和金融中心所以,上海要发展,似乎国内没有哪个城市或者区域可与之争锋,甚至都无法提出异议当然,北京可能算是一个,但是在上海周边,并没有这样的城市稍有竞争力的是杭州和南京,但它们并不能对上海构成威胁换而言之,上海浦东在区域发展中极易取得该区域发展的主导权,那么也就会享有该地区发展最大的发言权和收益权这一点无可争议滨海发展之时,前有先行者珠三角与长三角,与这两个相对已发展成熟区域相比,滨海自然存在一定的劣势;而后有成渝、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滨海新区对于这些区域,或许有着一些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这集中体现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争上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这五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中,成渝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则是全国“两型社会[1]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浦东与滨海则是单纯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所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主要的是拥有了某些在全国“先行先试”的权利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争,突显了目前全国各地谋求发展的强大动力与迫切需求此外,辽宁等省还建立了“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滨海若要“求发展”,从中央那里寻求特殊政策支持,将会面临复杂的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博弈这是浦东开发时所不曾有过的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与天津临近的巨型城市——首都北京,给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影响,那就是“如何在发展的规划,以及实际发展中与北京协调一致”这是滨海在发展中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滨海金融创新前途的问题只有与北京相协调并积极合作,滨海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这是因为,首都北京凭借其丰富的首都资源,以及巨大的相对优势,将无可争议地拥有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主导权而滨海则毫无选择,只能与这一环渤海“主导者”合作,配合北京的发展,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二 滨海、浦东金融创新模式比较上海终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天津曾是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而且也正好位于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地带,随着环渤海区域的开发开放,天津的地位和作用终将显现尤其是天津滨海新区,如今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其发展必将日益确立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