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与爱(陈洁华).doc
3页1论教育工作中的“严 与 爱”吴川三中 陈洁华“严师出高徒”, “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我也曾遇到不少家长,谈到他们的子女时,却自作介绍说:“这孩子是‘属甜不属辣的’”、 “‘猫毛’那样的脾性,只受得‘顺着摸’”这是生怕教师严厉,孩子受不了家长希望教师既要严,又不要过于严厉,对学生要爱护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把握好“严与爱”的分寸,师每个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都应深思的问题吾以为, “严与爱”是辨证统一的严和爱”都是教育的手段,都是在培养人才这个目的下去使用的教育手段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严是为了爱,严和爱又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因此,不严就是不爱了教师得因材施教教育某学生应该严,还是应该爱;应该怎样地严,怎样地爱;应该什么时候严,什么时候爱;都必须适当不能一味地严,也不能一味地爱这两种手段运用得法,效果佳良;但运用不得其法,效果是不妙的过于严,严到学生无法接受的地步,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过于爱,娇惯了,宠坏了,是无法教好学生的可是对于一些被冷落了的学生,老师的温暖感化他,会使他产生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的严和爱,必须各得其宜,才能各尽其妙教师无疑是应该严的但严有严格、严厉与严酷之别。
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也只能严格我不主张严厉,更不能严酷所谓严格,就是严而有“格” “格”就是个规范,这个规范,可以说,就是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教师认真地拿这个规范去要求学生,便是严格教师的严,不是越严越好,不能严而无格吹胡子,瞪眼睛,厉声呵斥,都是徒劳的,那只见其威,未见其严怎样才算严?严2就是认真教师对学生品德上,学业上,体格上都以中学生守则为规范,认认真真地要求,就是严格实事求是也是严格的一个方面客观实际就是个“格”,事实无情,是理是非,是白是黑,由客观事实去判定对学生的问题,如果主观臆断,不着实际,学生便不买你的账,一味不着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并不见得严有人说,对某学生毫无办法,严了他不服,宽了他也有意见那么,我想,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他才会服的严又绝不是恶无论《园丁之歌》中的好园丁, 《班主任》中的班主任,还是古今中外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都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的有哪一个教师因恶而受到称颂的呢?我曾教过高二(3)学生李日和,这个孩子还算聪明,就是懒怠,经常缺课,缺交作业,学习成绩中等他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一味要求老师对他要“严”,要多下些“牙根”一次,他又两天不回校上课了,我向他家长反映。
他父亲给了他一顿毒打,打得手臂脚腿都满是血痕但这样一来他连家也不敢回了后来我到同学家里找到他,好劝歹劝,劝得他回家去,我跟他回到家里,当面批评他父亲,不该这样打孩子,给他百般抚爱,他才答应回校了以后我天天留意他的一切,经常找他到房里来谈话他转变得也算快我要他一不缺课,二不缺交作业,这两点他都能做到我经常总结他的成绩,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期末,他达到了中上成绩‘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这是古人处事严格的典范,其中也充分体现了严与爱诸葛亮爱马谡,自幼培养至其成才,委以重任,望他立功长进但马谡高傲自大,违反军令,铸成大错,罪当问斩诸葛亮执法严明,依法处决了他斩马谡,孔明是痛心的,他哭了三次:“挥泪”, “流涕”, “大哭不已”孔明既痛爱马谡,又严惩马谡,正体现了严与爱的统一因此,全军上下,连马谡的家小,无不叹服古人的严与爱可为今人所仿效3教师爱学生应该从内心上爱,从实际工作中爱;不要从外表上爱,口头上爱在教师的工作中,只要能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心存善意看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好,这便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只说一些爱学生的话,或是处处表现对学生的溺爱,是有害而无益的。
教师严管严教,不是把学生管死教死,而是要把学生管活教活该学习的时候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该活动的时候可放开手脚让学生活动在纪律的范围内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的时候也要严,要认真,要实事求是,不能大手大脚随便多给分严格评定成绩对促使学生学业进步有积极作用,反之,就会产生恶劣效果总之,严与爱这两种手段的巧妙运用,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艺术教师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艺术进行工作,就会收到美妙的效果二 O 一 O 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