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庐山东林寺导游词.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564143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9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家请看,耸立在我们眼前的高大的宝塔就是东林寺东林寺座落在庐山的西北麓香炉峰下,它是一座清净绝俗梵语,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久享盛名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 年) ,由江洲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的第二个佛教活动中心,系庐山的“三大名寺”因位于原西林寺之东,故命名东林寺现在的东林寺建筑大都是在1978 年全面修复景物, 1979 年作为江西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际国内游客正式开放,1983 年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与之相邻的就是庐山西林寺、大家了解西林寺的可能最早是从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西林寺的千年古塔今天仍在而东林寺规模更胜以前了虎溪三笑寺门前虎溪流过,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就出自东林寺-虎溪三笑 .传说慧远法师德高望重,并且和儒家 ,道家的关系非常好.但是慧远自己从不出山门半步,每有客来访 ,慧远只送到寺门口,决不过寺门,东林寺口的虎溪桥.有一次庐山名儒陶渊明和庐山的名道陆修静来东林寺拜访慧远 .三人谈得非常投机,慧远送他们出寺的时候,不知不觉过了虎溪桥,以至慧远在后山养的老虎发出了吼叫,三人听到叫声,相视而笑此即“虎溪三笑”。

      后慧远将客厅改称三笑堂东林白莲气势宏大的天王殿滚圆龙柱前,一方莲池,格外引人注目,庐山清泉注入池中,荷花盈池繁茂竞秀,碧水白花相映生辉,池中假山耸立着泥塑滴水观音,容颜慈祥,俯视山门东林白莲(即青莲华) ,花色青白,丰满清香,每朵有130 余枚花瓣,其品种之罕有中外驰名,皆是远公当年亲手栽植莲池在文革中废为水田,白莲绝种日本吉祥寺主持青柳俊文,台湾埔里体通法师,新加坡原佛教总会会长广洽老法师,捐赠重建“ 白莲旧社 ” 大殿在中日建交20 周年时,日本净土宗 两次组团来华,返赠莲籽和莲藕天王殿大殿前的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是净土宗寺院的一大特色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塑像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护东方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手中持剑,护南方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龙,护西方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护北方北俱芦洲大雄宝殿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大的殿堂,那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东林寺的主体建筑,高十九米,进深24 米,总建筑面积386 平方米;是一座宏伟的仿宋建筑,殿堂高大,神座雄伟,精雕细楼,庄严肃穆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

      佛有大力能伏“四魔” 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 “此处幽静,足以栖佛” 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 “神运”之名,由此而来涌出木材的池塘就称之为“出木池”大殿中央是铜雕贴金三宝佛,两侧为十八罗汉东林九头樟“东林九头樟” ,距今 800 多年历史,是寺内第三“高龄”的古树,因在树干高2.5 米处分出九个枝叉而得名罗汉堂大殿两侧为东西两座罗汉堂,系香港巨富陈庭骅先生捐赠50 万元港币重建,五百罗汉为泥塑,生动朴实,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果公堂为纪念当代高僧,东林寺中兴大德·果一法师而建立的果一上人为中国净土宗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发展中贡献很大,其高风硕德,为世人楷模玉佛殿大殿后的玉佛殿(藏经楼)、祖师殿(三笑堂) 、十八高贤殿(影堂) ,均为香港施展熊先生捐 150 万港元所建和重建玉佛殿内供有缅甸华侨傅风英女士赠送的玉石坐佛和重达4 吨的玉石卧佛,藏经楼内藏有乾隆版《龙藏》 、日本赠送的《新修大正藏》及美国、台湾、香港赠送的《大藏经》等珍贵经书。

      六朝松玉佛楼旁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相传为远公亲手栽培,苍劲挺拔,虬干曲枝叫罗汉松因植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 多年的历史,故称:六朝松尊胜陀罗尼经幢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主体为八面石柱,高约2 米,刻于唐·永淳二年,为东林寺现存最古老的石刻,是罕见的文化瑰宝护法力士相传在修建神运殿时,有位力大如牛的僧人,整日汗流浃背地劳动,不肯稍事休息,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慧远大师对他特别赞赏,称其“护法力士”后来寺院僧众为纪念护法力士,特为他雕凿了两座石像,供奉于寺内1975 年,当地农民在建“大寨田”时,无意中掘出,经考证当为唐代遗物,石凿线条古朴简洁,是罕见的艺术珍品聪明泉玉佛殿后,有一眼清泉,泉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不涸,名为聪明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拟择地建寺但不知何处为好于是慧远在此以杖叩地,井冈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 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念《龙华经》,以祈甘霖降世, 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 与慧远谈论 《易经》 于泉旁 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 慧远非常钦佩他的口才,于是说: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 ,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

      聪明泉碑名为唐太宗手书文佛塔聪明泉后是灵竹山上翠竹青青,石阶山道上多少信众或一步一拜、或三步一叩, 向山顶的文佛塔顶礼跪拜沿石阶上攀,有谢灵运译经台(译经台灵签 )、远公塔院、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驮罗塔院远公堂亦称“十八高贤影堂”慧远大师不但精通释、儒、道三家奥旨,而且高谈博辨,广交天下高僧、贤士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 年) ,慧远大师与高僧慧永、佛陀跋陀罗,名士彭城刘遗民、 南阳宗炳等123 人,于东林寺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立下誓言,共同结为“白莲社” (简称“莲社” ) ,虔心念佛以期同登西方净土123 人中,有18 人修持精进,德高望重,世称“十八高贤” 后人为纪念他们,遂以石镌刻18 高贤影像并建堂供奉,是为“十八高贤影堂”远公塔院慧远大师圆寂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 年) ,后人建塔供奉,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故又称“荔枝塔” 共进素斋在东林寺, 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游客步入斋堂, 男先女后, 男居右,女居左,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左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

      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膳毕, 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憎人取去,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东林大佛工程启动时间2007 年 5 月竣工时间2013 年 5 月开光时间2013 年 8 月佛高 48 米(脚心至头顶距离),青铜等、外贴真黄金、金外还有漆,中国及世界最高阿弥陀佛铜像注:顺时针虔诚绕佛获福无量,万勿逆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