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2圆口类.doc
6页低等脊椎动物特征1、口吸附型、无上下颌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3、没有偶鳍、只有奇鳍4、无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5、头骨不完整,没有顶部6、肌肉分化少,原始肌节7、脑发达程度低,内耳只有一个或两个半规管圆口纲特化性特征:1、口漏斗,角质齿2、皮肤无鳞,体表富有黏液3、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4、鳃囊第一节 形态结构一、外形:鳗形,口漏斗,角质齿(口漏斗内面),眼1对或退化,鼻孔1个,单鼻类,松果眼(鼻孔后方的皮内),鳃裂开口7对;盲鳗1对感觉小窝形成的侧线无成对的偶鳍,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原尾型尾鳍;内部骨骼与外部均呈对称状尾基部肛门,其后泄殖突二、皮肤:裸出无鳞片,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表皮层有单细胞腺无角质层,在口漏斗、舌端衍生角质齿真皮为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侧线为浅沟状开口皮肤上三、骨骼:无硬骨,软骨和结缔组织脊索终生保留在脊索的背方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弓片,相当于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发生:按体节排列的中胚层生骨节不断细胞分裂,产生间充质细胞,聚集在脊索和神经管周围,间充质细胞分泌基质填充在细胞之间,在细胞周围形成窝,骨化成软骨脊索的背面,每一体节内有两对软骨弧片(雏形脊椎的开始)。
头骨:不完整的软骨性脑颅,顶部覆盖纤维膜鼻软骨囊1个,耳软骨囊2个鳃笼:支持鳃囊的咽骨无上、下颌骨四、肌肉:躯体和尾部肌肉为弓形肌节,肌节间有结缔组织肌隔鳃囊环肌为括约肌五、消化系统:无胃分化,肠内有纵行粘膜褶和一条纵行螺旋瓣有独立的肝脏,成体无胆囊和胆管无独立的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消化管:[口漏斗]→口→口腔(口腺)→咽→食道(咽的背面)→肠(盲沟)→肛门口腺:分泌物使寄主的血液不凝固盲沟:伸入肠腔内螺旋状的黏膜褶,增加吸收面积消化腺:肝脏,胰细胞散布于肠壁幼体肝脏上有胆管、胆囊,成体无六、呼吸系统:七鳃鳗:咽→腹面为呼吸管,其后端为盲端呼吸管两侧各有七个鳃囊,囊鳃类盲鳗:鼻孔→鼻道→咽→内鳃孔→鳃囊→出鳃管→总出鳃管→外鳃孔1对注:口→口腔→咽七鳃鳗幼体:口→咽→内鳃孔→鳃囊→外鳃孔成体:外鳃孔→鳃囊→外鳃孔七、循环系统→单循环: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血管:前主静脉2,后主静脉2,右侧总主静脉,肝门静脉,无肾门静脉,鳃毛细血管网,入鳃动脉8对血液红色,红细胞有核心室1→腹大动脉1→入鳃动脉8对→气体交换→出鳃动脉8对→背动脉根1对→颈动脉1对→头部→前主静脉1对→静脉窦1→心房1→心室1 。
背动脉根1对→背大动脉1→体壁→后主静脉1对→静脉窦背大动脉1→内脏器官→肝门静脉→肝静脉→静脉窦八、神经系统:1、脑分化为五部分(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无脑曲,在一个平面上脑由前至后背面观:嗅叶→大脑半球→间脑→中脑(视叶)→小脑→延脑(菱形窝)腹面观:嗅叶→大脑半球→间脑(脑漏斗)→中脑底部→延脑大脑脑的顶部只有上皮细胞小脑延脑未分开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与延脑未分开,间脑腹面未形成视交叉脑神经10对,舌咽N.、迷走N.因枕骨不发达而从头骨外的延脑发出2、脊神经:背神经根和腹神经根不愈合,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不形成混合神经背神经根上有神经节3、无交感神经九、感觉器官:1、嗅觉:外鼻孔,嗅囊,其后有鼻垂体囊;嗅叶→嗅神经外鼻孔通一圆形嗅囊,囊后壁有嗅觉细胞分布,囊下部向后突起一个鼻垂体囊,穿过基板上脑垂体孔止于脊索前端腹面,垂体囊壁细胞部分分化为腺垂体2、视觉:眼相对退化,松果眼感光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调节视力靠角膜肌,有动眼肌视网膜杆细胞远远超过锥细胞数目盲鳗幼体有晶体,成体消失,角膜、巩膜、脉络膜未分化3、侧线:头部和躯干两侧纵行浅沟→水流感受器;体侧纵行浅沟内有感觉细胞。
未形成侧线管4、听觉:仅具内耳七鳃鳗有前、后两个半规管,无水平半规管盲鳗只有一个半规管5、味觉:咽与鳃囊之间有味蕾十、排泄: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与生殖系统无联系盲鳗:幼体前肾小管按体节排列纵贯全身,与前肾导管相通,前肾导管开口体表成体:身体前部肾小管退化形成头肾,中部以后肾小管的肾口消失,此时的肾小管构成中肾,前肾导管称中肾导管七鳃鳗:胚胎时肾小管按体节排列于身体前部,与前肾导管相通成体时前肾小管退化,在身体中部形成肾小管,且肾口大部分消失形成盲囊叫肾小囊,包围血管球前肾导管改称中肾导管开口尿殖窦肾脏1对(体腔中部-肛门)→输尿管→泄殖窦→泄殖孔十一、生殖:七鳃鳗雌雄异体,生殖腺一个,发育早期成对,后合并为一个位于肾脏的内侧,无特化的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突破生殖腺壁落入体腔→腹孔(泄殖窦上的一对小孔)→泄殖窦→泄殖孔→体外受精盲鳗雌雄同体,生殖腺前端产卵,后端产精十二、七鳃鳗幼体-沙隐虫:曾误认为是头索动物,有许多特征与文昌鱼近似有连续的鳍褶延背侧绕过尾到腹侧口前部无漏斗,上唇呈马蹄形似口笠咽无食道与呼吸管的分化,有内柱,围咽沟独立生活,钻沙,借助水流将食物带入咽部受精卵经1个月发育成10mm幼体,幼体经过3-7年经变态成为成体。
1、 无口漏斗2、咽部未分化为食道和呼吸道3、独立生活,被动营养4、幼体阶段的内柱,成体为甲状腺与文昌鱼相似十三、寄生及半寄生特征口漏斗:吸附在鱼类身上,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活塞样运动刮取血肉并吸食之呼吸管: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有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有触手5-7个相当于缘膜管两侧各有7个孔为内鳃孔,分别与鳃囊相通鳃囊壁上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实为内壁折皱而成),鳃丝上有毛细血管,在此完成气体交换,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盲鳗的外鳃孔不直接与外界相通,而是经出鳃管通向一条总出鳃管,开口于头后方,体表只见一对外鳃孔无呼吸管,内鳃孔开口于咽壁七鳃鳗吸附鱼体时,水经外鳃孔进入鳃囊,气体交换后再经外鳃孔排出,鳃孔处有括约肌控制鳃孔开闭唾腺: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物为抗凝血剂,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第二节圆口纲的分类1、七鳃鳗目:成体半寄生,淡水和海水都有吸附型口漏斗,角质齿鼻孔在两眼之间脑垂体囊为盲管外鳃孔7对,鳃笼发达内耳有2个半规管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分布:江河、海洋常见:东北七鳃鳗 Lampetra moril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大约有40多种。
2、盲鳗目:成体寄生海水口端位,触须4对,无口漏斗鼻孔位于吻端脑垂体与咽相通鳃孔1-15对,鳃笼不发达内耳1个半规管雌雄同体(雄先成熟),无变态眼退化埋在皮下分布:海洋,大约有30多种• 最早的脊椎动物的化石发现于寒武纪晚期,约5.1亿年前,生活于淡水中,被称为甲胄鱼类甲胄鱼:体前部盔甲外骨骼,无颌、无偶鳍、单鼻孔、鳃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