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导游词.docx
5页恩施土司城导游词 恩施土司城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发展策略,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域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域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 建筑恩施土司城,意在以此为载体,历史地再现土家族地域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应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恩施土司城座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对山湾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占地面积300余亩包含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 土家族历史悠久,为远古巴人的后代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成川东地域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候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域,并和当地的部分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域,实施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个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域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土司和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施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域的土司建制,历朝全部有改变,元代设置29个土司,明代设置31个土司,清代设置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域包含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域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域 一、土司城门楼 走进恩施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极其重视外观的庄重华丽,建筑内容上则集中表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间观念和技术上的聪慧才智 门楼前面左右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表现的是土家人普遍存在"望子成龙"心理右侧墙上三幅壁画,除中间一幅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外,右边一幅是反应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
"毛古斯"就是称之为的稻谷神民以食为天,稻谷便和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稻谷神的崇敬,反应了土家先民在农耕早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左边一幅的两个彪形大汉,环眼突睛,虎视眈眈,像似瞄着每个过往行人,那是土家语称作的"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是土司城门楼的守护神 土司城门楼高25米,宽12米,是栋纯粹榫卯结构的木楼高大壮观、结构精良;布局精巧合理两边走马转角楼梯可盘旋至顶,层层相通相连门楼门窗由200扇门,189块镂空雕花图案组成,内容多为戏文及民间传奇小说有趣的是,整座门楼还隐含着很多奇巧而又寓意双关的数字,如门楼高4层、12根柱、24根梁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年中的4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还有门楼屋顶上数只蝙蝠拱托着一枚古钱的装饰雕塑,它叫"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钱就是那枚铜钱了真算是无字胜似有字,于无声处说吉祥了 二、风雨桥 这座仿古风雨桥,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巧美观风雨桥多建于河流渡口之处,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此称"风雨桥"这座风雨桥,虽无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但却是游人歇息或休闲纳凉、聊天、摆龙门阵或恋人幽会的绝好地方。
承恩寺导游词 ·十堰导游词 ·黄鹤楼又一导游词 ·襄阳古城导游词 三、廪君庙 座落在游船码头对面山上的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廪君庙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坐西朝东,雄峙山腰,巍峨气势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谓之"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巴人及其后代土家族崇尚的廪君,还有段十分神奇而感人的传说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他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约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他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他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作头领,统领巴人巴务相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另创基业便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途中经过叫盐阳地方,盐阳有位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喜爱巴务相超凡豪雄,以身相许要和巴务相结为夫妻,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虽感女神多情,但仍觉盐阳不够广大。
非巴人久留之地坚持溯江而上继续前进女神无奈,便晚上前来陪宿,早上化成飞虫和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巴务相和众巴人不辩南北西东,寸步难行巴务相于焦虑中止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乘女神陪宿之机割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和女神女神马上头发系于项间待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挽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天开明朗巴务相便继续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务相以为夷城地方宽广,便留住下来,建立了巴国巴人由此便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法转为了较优秀的农耕生活 巴务相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后化为白虎众巴人为缅怀巴务相功德,建廪君祠立像祭奠,同时也感女神熬盐济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于廪君之侧,称巴务相为廪君,称女神为德济娘娘,春秋饷祭,四时烟火不绝今后,廪君即成了巴人及巴人后代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四、土司校场 土司校场,也称射圃,是土司兵丁操防习武的地方,除置有通常刀枪剑戟外,还设有赤脚攀登的苗族刀梯、箭垛(靶)、桑木弓、爬竿和练习膂力的石磨、石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