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9239092
  • 上传时间:2023-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I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教学目标一、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鹿之战;楚汉之 争二、 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 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三、 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 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來诸侯割据 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口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 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強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 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 有利丁•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來的“汉人”、“唐人” 一样, 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 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 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乂进行了四 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 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 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重点突破方案1. 关于“秦的暴政” 一目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 以口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査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夭,秦始皇 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 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一一《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 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 个子目一一陈胜、吴广起义2.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 一目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 來,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

      之后,教师利 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陈胜、吴广起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 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秦的暴政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 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 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如何全面掌握人艮起义的内容?第一、从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残暴黑暗的统治,如赋税徭役沉重、刑罚严酷、人 身压迫和控制等第二、从其在一个朝代中所处的时间位置上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因 为一个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能够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为,同时也会吸取前 代灭亡的教训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加之各种矛盾激化, 从而导致人民起义爆发,朝代终结第三、从起义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准备的、有组织的,有的是无准备的、由某种特 殊情况引发的。

      第四、从起义的过程來看,都经历了爆发、发展壮大、失败或性质转化的过程第五、从起义的影响上看,都打击了或推翻了王朝统治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 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 的学生來说无疑是个难点教学设计示例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幻灯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 何?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学生表演"上朝")一、秦的暴政节录部分:大臣甲(慌张的):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秦始皇:何事惊慌?大臣甲: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长城,彼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 了一大段我们恐怕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人力修长城大臣甲:遵旨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亞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情况。

      秦始皇(作感兴趣状):快快讲來大臣乙:陛下,阿旁宫殿内可以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 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万公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若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 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安全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势不同,各 殿气候也不尽相同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微 臣还准备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的大门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只 是现在的人手还不够,恐怕会耽误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大臣丙:陛下,微臣以为修长城已征发30万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修郦山 陵墓和阿旁宫每年役使近70万人,再加上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共约二三白万人 我国人口共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再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 总数也就三四百万人请陛下三思呀秦始皇(愤怒地):住嘴,朕做事用得着你多嘴……在学生表演后,教师提问:请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治情况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秦 的暴政: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教师补充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比秦始 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师最后总结:因为秦的暴政,使强大的秦朝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农民起义的发生吧二、陈胜、吴广起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陈胜:吴广,你看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路也被冲坏了,看來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 7 (叹气)!吴广:(焦虑地)是呀,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是要被处死的呀,这可怎么办呀陈胜:(神情坚毅地、语气果断地)我们延期到了渔阳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 们反了吧吴广:(有点犹豫地)光我们两个肯定不行,乡亲们能听我们的吗?要不我们去问问 乡亲们?陈胜:好!陈胜:乡亲们,因为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法 律,延期是要被处死的秦朝对我们白姓的统治也太残暴了,……我们与其等死,还不如 反了,或许还有条生路难道那些作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没有旗帜,可 以揭杆为旗,我们没有武器,可以斩木为兵乡亲们,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反对秦朝 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请你们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呼!同学们:齐声和教师讲述: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具体过程教师根据 课件《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讲解,详见媒体资料。

      三、 秦朝的灭亡教师根据课件《刘邦、项羽灭秦》讲解□鹿之战和刘邦进逼咸阳伴随着秦王子婴白 马素车投降,塩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艮战争中灰飞烟灭了秦始皇所期望的万世流传的 帝国基业,只存在了 15个年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详见课文)四、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前202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 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乂进行了四年的楚 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 面楚歌:霸王别姬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 前后是否有变化?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 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但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 战爭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乂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 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