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通货膨胀率有多高(修正数据).doc
4页这几年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修正数据)?昨日发出的博文《这几年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一文,有 不少朋友提出了疑问谢谢关心我不是经济学者,仅仅是个土 木工匠,多少懂点算术钞票瘪的快,如果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增 长快过瘪的速度,从老百姓心里感受就不算通胀,到底哪个跑的 快?今天再把老白姓收入增长与昨天的两组数据比较,拿自己的 工资增幅与到菜市场买菜的价格涨幅体会一下继续查统计局官网关于居民收入的数据: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 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 长11.3%,实际增长7.8%o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纯收入有区别)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6.6%; 由此计算5年内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的年平均增幅是14.05%,城 镇居民年均增幅是103%;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年均增长率是13.91%GDP总量年均名义增长率是11.20%o由此看出理论上农民收入稍稍快于货币增长一点点。
但是农民的 收入说不清教科书上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 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 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 果就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按照通胀率计算规则,5年间通胀率38.59%,平均每年通胀率6.745%0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2015年数据并重新计算如下:2010年GDP总量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5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实际增 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11.3%,实际增长7.8%o对于GDP的通胀率应当是1038%: (M2余额增幅19.7%-GDP增幅 10.3%) /I- (M2 余额增幅 19.7%-GDP 增幅 10.3%) =10.38%;对于老百姓收入的通胀率:农民4・8%、城镇居民8.4%: (M2余额增幅■居民收入比上年增幅)。
20口年GDP总量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 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对于GDP的通胀率应当是4.6%,计算同前对应老百姓收入的通胀率:农民-4.3%,城镇居民-0.5%,收入快 于货币增长;2012年GDP总量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7.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对应GDP的通胀率应当是6.4%; 对应老百姓收入的通胀率是:农民0・3%、城镇居民1.2%;2013年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1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 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对应GDP的通胀率应当是6.3%;对应老百姓收入的通胀率是:农民1.2%、城镇居民3.9%;2014年GDP总量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22.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河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对应GDP的通胀率应当是5.0%;对应老百姓收入的通胀率是:农民1.0%>城镇居民3.2%;2015年GDP总量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39.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 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对应GDP的通胀率应当是6.7%; 对应老百姓的通胀率是:农民4・4%、城镇居民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