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问题研究.doc
16页生男生女不同样 中国地质大学 王天 6 重男轻女自建国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通病,这一现象又在农村尤为严重,按据国家记录局最新数据,我国202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数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余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这一次我将通过中青网《剩下3000万——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这一报道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新闻中的数据上看,是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农村的适婚女性极度稀缺,从而引起了彩礼钱的疯狂上涨——但值得怀疑的是,这样的稀缺性真的代表着农村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吗?并非如此,女性在广大农村仍然被高度物化这样的物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男权的强势,大多数农村人依旧认为只有男孩才干“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由于女性一出生就被其父母视为别人家的孩子,抚养女孩变成了“替别人把养大”这种爹不亲娘不爱的境遇有两个结果,一方面势必导致女孩在家庭地位、受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劣势;另一方面是女子出嫁时婆家要支付高昂的彩礼钱,作为娘家“代为抚养”女子的补偿。
在这里,女性事实上是被当作了可以互相买卖、转移“所有权”的商品,高昂的彩礼钱则成为了这一物化结果的突出表现 另一方面,女性在广大农村地区,依旧被普遍地看做男权家族“传宗接代”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其家庭地位自然是底下的在农村,女性要完全承担起孩子的抚养、一家人的饭菜、衣服,以及服侍公婆的义务 所谓“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变成了大多数女性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反,男性除了承担重农活之外,则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消遣因此,在农村,“服侍”一词被用来形容夫妻关系不仅十分普遍,并且颇为贴切很明显,这种妻子“服侍”丈夫的关系,就是源自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这样压迫女性、束缚女性的封建礼教在这样的约束与压迫下,男女之间的爱情、女性的个人幸福等通通被无视被抹杀而这样的无视,在新闻中依旧有反映 新闻中提到的,但是一个月便要走完所有程序的走马观花的相亲,只但是是在完毕老一辈人给年轻人完婚的“人生使命”,和满足老人抱上孙子“天伦之乐”的规定至于这一相亲过程中,男女双方是否存在爱情、两人婚后是否会过得幸福、年轻人自己的感受等,被老人封闭落后的观念所无视、被老人的催促所束缚、被老大不小的结婚紧迫感所扼杀。
这样相亲而产生的婚姻,存在爱情的也许性微乎其微,因此,这样通过相亲取得的婚姻是脆弱而不稳定的其结果必然是农村年轻人中离婚率的上升,生育后离婚的,又将给孩子心灵带来伤痛总之这样的婚姻极也许会导致无数家庭悲剧的诞生 这样的婚姻,即便花费了天价的彩礼也难以真正在男女双方心中擦出火花,即便让男方家里倾家荡产也难以留得住女方的心——所以女方拿到彩礼又跑掉的所谓“骗婚”现象也见怪不怪了既然女方本来就不喜欢男方,又怎么会留得住她的心呢?既然门外有成千上万优质单身汉排队相亲,又为什么要将一生栓在眼前这个穷光蛋身上呢?既然外面大城市里的生活如此精彩,又为什么要一辈子跟着农民受苦呢? 城乡差距大才导致了农村天价彩礼的怪事人口流动导致了该差异能起作用,男女比例失调只是将问题进一步扩大了由于农村家庭的贫困导致代际间的财产转移提前了,以彩礼为形式新闻中说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彩礼就已经涨起来了显然是七十年代中期的适婚男子就遭遇的,而1979年才是计划生育的一胎政策开始的时候,强制措施应当还要晚一些也就是说被波及到的男子应当是八零后也就是说应当城乡流动的影响会比人口比例失衡来的更早些 天价也是相对的。
对于土豪村而言,天价彩礼是炫富需要,反正不差钱,嫁妆回赠也多天价就是十年不吃不喝都挣不到才叫天价所以我回答的农村一般都是务农或务工为主的江浙闽沿海一带依靠经商开工厂的不算啊!那些逆天的不管对于普通村庄来说,天价反倒是生活所迫 婚姻说到底讲究对等,不仅门当户对,婚嫁双方也是权责统一的天价彩礼之后,女方按过去卖女儿来说,女方应本地位不高但现在农村结婚,即便代价已经如此之高,似乎女方只要生下儿子照样是老大地位 新闻中的农村天价彩礼问题,尚有一些其他的让我不可理解的地方第一是越穷越高,一般而言,富有地区因面子问题而推高彩礼是可以理解的(但相应的嫁妆反馈也不少,否则卖女儿一时爽,也但是是反复豪门婚姻而已说到底,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跨阶层的婚姻能否地位平等值得商榷但是天价彩礼显然不是穷苦人家的标配才是 第二是兄弟越多越要钱接上,这也是竭泽而渔,逼死父辈的节奏似乎不再考虑人丁兴旺对于未来养老的便利 第三是借贷,因婚返贫突出说实话,一场婚礼要是让人破产还算可以理解(据说印度准备婚礼就是这样,花掉积蓄图个乐呗),但是让家庭破产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未来不养家了? 第四是城里彩礼成本稍微好点(只是稍微!房子也很讨厌但暂不需讨论。
比如房子可以作为投资品什么的)农村小伙子外出打工要是领着外地的城里媳妇,成本不就低了?所以农村结婚还是应当找城里 男女比例失衡与人口流动导致了农村天价彩礼由于农村人进城要想混个有模有样的,就是凤凰男吧凤凰男已遭黑,非凤凰男岂不是loser?所以进城农村男青年觅得佳偶真是难那么,凤凰女呢?曾有人研究过凤凰女的处境,认为凤凰女生存状况也挺艰难的,比如门户之见等但是问题在于,在城乡差距仍不见好转的前提下,凤凰女宁可找位城里汉子嫁了,也不会回乡过而见识过城里花花世界的女子,回乡之后会屈就吗?显然彩礼不能少 这就说到了城乡差距了就是城乡差距引发如此巨大的麻烦城市繁华,房地产价格蹭蹭上涨,守在城市就意味着增值城里土著男性无疑先天地已经继承了一大笔资产扣掉这笔开支,生活压力减少,那么继续遵循A女D男守则就好,即便是D男也会因源源不断而来的凤凰女的到来,寻觅到合适对象 城里男子的第二大优势在于年龄发达地区普遍晚婚,城里男子到了三十岁再结婚就很从容了当然太渣太不咋地我就不说什么了工作稳定,购得首付总该可以了吧) 那么农村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在少年贫的时候赶上天价彩礼,能不啃老么?农村的生活困难,家庭收入长期来看都没什么潜力了,一大家子的资产只够小家的生活,天价彩礼就相称于提前进行父母财产分割了。
什么时候农民也很富有了,也有不亚于城乡的机会与收入,就不必竭泽而渔地啃老,天价彩礼就该消失了吧彩礼现如今越来越被当作赶紧捞一票的保证,显然是对未来预期不够男方要是特有实力,那女方是一次性天价卖出,还是放弃天价转而细水长流地受到荫蔽好呢?何况农民普遍收入高之后,女方收入也高,也不会贪图这个,而会在其他方面提出更高规定然而指责农村人重男轻女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农村为什么要重男轻女?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力,才干增大整个家庭的生存能力,涉及父母的养老问题这正是恩格斯所说,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做个设想,假如当初那些女孩没有被抛弃,现在养大了,男女比例没有那么悬殊,因此女孩出嫁彩礼也不高,女孩父母也得不到多少钱;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女孩父母没法再生个男孩,那么女孩出嫁后,女孩父母的养老问题怎么办?岂不是人财两空?所以,独生子女政策,在农村主线不也许推行下去妥协后的“一孩半”政策(在18个省的农村实行),最终成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关键因素 要知道,农民是没有养老金的!最近几年推行的新农保政策,至少在我的家乡已经完全走样了,不仅力度低(每月只有七八十块钱),并且现在规定,必须缴满2023才干领取,假如到65岁仍然不满2023,需要一次性交齐局限性2023年份的钱,才干领这每月的几十块钱。
村里有个老头,前两年办新农保的时候拒绝交钱,如今过了60岁,每月一分钱没有 何况二十年多前,农民就算这点钱也没有,假如没有儿女的照料,活到80同样得去干活并且,那时候农民的承担非常重,各种税费、提留、集资、乱收费等一大堆,外出打工的工资也极低,主线形成不了多少储蓄,主线没办法通过储蓄、投资来为自己养老请问那些指责农民重男轻女的人,你说,农民怎么来养老? 生一个男孩,对养老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广大农村地区,女儿出嫁后,就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女儿出嫁后,各家庭的社会关系变化描述,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主线性的变化农民指望女儿养老,假如不是招赘上门女婿,不仅没有这个风俗,更没有这个经济基础生儿养老,是农民最现实的选择不谈农村人的养老问题,罔顾农民的养老需求,片面指责农村人重男轻女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假如没有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民为了生儿子,可以通过多生几胎实现,没必要杀女婴,男女比例也完全不至于那么悬殊假如当初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教育和社会保障上,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严重的光棍现象 对于某些人认为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了女性地位的观点。
我认为相称荒唐、可笑彩礼抬的再高,也不能说明女性的地位提高,还不如说这么高的彩礼,是对预期中儿子的价值的肯定毕竟,娶不来媳妇,也没法生儿子;那么多父母砸锅卖铁、借钱举债为儿子娶媳妇,其实是指望媳妇娶进门后,赶紧为他们生个孙子 女性地位的真正提高,只能依靠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才有也许真正实现在农业经济中,这不也许;在工业经济中,变化不大而如今,当我们的经济逐步进入创新经济时,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已经不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关键因素了,甚至在很多产业,女性的优势更明显,发明的价值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地位才是真正的提高了,不需要男性的特别关爱,女性也可以活的很好这点参与北欧国家的情况在中国,离真正的男女平等还远的很3000多万青壮年男子找不到老婆,这个炸弹的威胁难以想象,现在的性别治理等行动,不客气地说,晚了报道原文: 剩下3000万——中国农村剩男现象调查之一2023年10月29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古坡乡魏家坪村,41岁的魏祥祥正在接父亲的,由于至今还孑然一身,好多活儿父母都安排他去做魏祥祥家里7个兄弟,他排行第七,哥哥们都结婚了,由于家里实在没钱了,魏祥祥单身至今记者李隽辉/摄编者按 据国家记录局最新数据,我国202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在过去的20数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余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20数年来,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化进程推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所有的这些因素交织影响着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作为一个曾高度城乡二元化的国家,其“婚姻挤压”更多地挤向了边远、贫困地区,数千万“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事关发展,事关权益,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中,不应被忽视2023年,中国青年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豫、冀、湘、鄂、皖、甘、桂等省区贫困农村,并会同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专家,历时半年,对中国农村剩男问题进行了全景调查,现推出全媒体深度报道,预警社会,并以期引起更多关注和扶助腊月细碎的雪花化在了年味逐渐升腾的豫东韩朱岗村,邓孟兴家里格外热闹,大多是头发花白的父母领着腼腆的后生,话题只有一个:“他叔,俺儿子年纪不小了,你留意给寻个媳妇吧56岁的邓孟兴嘴里应着,心里却直打鼓他在镇上开了2023的婚介所早在2023年就关门了,附近十里八乡的男孩太多,女孩太少,介绍对象的活儿没法干。
可老邓10数年来当媒人的名声还在,家里有男孩的还是会趁着年轻人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