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的鉴赏方法.docx
7页牙雕的鉴赏方法 河南 刘继卿远在新石器时期,兽骨、兽牙、兽角器物是和木器、石器、陶器同时使用的器物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十余件象牙制品和大量的牛、羊角及骨制品,还有五具犀牛遗骨到了近代,人类对大象的无节制猎取,使大象数量锐减作为保护大象的措施之一,严禁象牙及象牙制品的买卖,使得象牙类的交易转入地下,脱离了正常的监管,象牙及牙雕制品交易更加良莠不齐由于许多人不了解象牙的辨别方法,在交易老象牙作品时既分不清是不是象牙,更分不清它的新旧而有可能触犯法律,因而有必要介绍一些象牙的鉴赏知识市场上出现的象牙类工艺品,有广义和狭义象牙之别狭义象牙仅指用象牙材料制作的工艺艺术品;广义象牙材料与动物牙类工艺材料的概念基本相同,除象牙之外还包括抹香鲸牙、一角鲸牙、海象牙、河马牙和猛玛象石化牙等较稀少牙类这些牙类的物质属性与象牙的质地一样,都属于有机矿物质,有的唯个体大小和形体特征不同;珍贵程度有的并不比象牙差如抹香鲸的长牙,它比象牙稀少得多,也珍贵得多,曾作为两国之间不菲的债务抵偿品它大多没有象牙的勒兹纹理线,且有的体量小于象牙,雕刻出来的作品个体较小。
象牙的横断面上并不是一个均匀的网状纹这种“网状纹”在宝石学上称勒兹(Retzius)纹理线或旋转引擎纹理线(图1),即两组纹理线以大于115°或小于65°角相交组成菱形图案象牙的横截面上(除牙尖部位)具有清晰的分层结构,各层厚度随象牙的品种、生长期和部位不同而异象牙横截面从外到内一般分为四层(图2):最外层为致密状或同心圆状层,一般仅有0.5~3mm厚;次外层为粗勒兹线层,纹理线的夹角相对较大,可至124°左右,纹理线的间距也较宽,为1~2.5mm;次内层为细勒兹线层,纹理线夹角平均在120°左右,纹理线的间距较窄,为0.1~0.5mm;最内层为致密状(指牙尖部位,但中心部位仍欠致密)或空腔状(牙的中、下部)这种构造是人工很难仿制的,因此是鉴定象牙不可忽视的特征在象牙的纵剖面不是山峰纹及人字纹,而是近于平行的波状纹,分枝较少呈现山峰纹及人字纹的应该是广义象牙中哺乳鲸类的牙材料,我见过过去称贵金属及中草药重量的戥子称杆,就是这种牙料象牙的质地由磷酸钙、胶原质和弹性蛋白构成,因而韧性较好,在重力作用下会产生裂片状或参差状断口抛光面呈美丽柔和的油脂光泽至蜡状光泽,有温润如玉之感不透明至半透明。
浸于酸中可被软化,在短时间内不会变色,时间长时有被分解的危险遇热会引起收缩`常用来仿冒象牙的有:``骨制品:致密的骨制品在外观上很像象牙制品,在宝石试验室检测到的折射率和密度,与象牙制品也非常相近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动物骨骼具有空心管状构造,所以在横断面上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孔;在纵切面上可见条状构造及棕眼由于动物骨骼是空心的,可用的部分较薄,所以对较薄、较窄的象牙制品要提高警觉棕榈坚果:杜姆棕榈坚果,是南美的矮棕榈树的种子,鸡蛋大小,蛋白色,表面粗糙,横切面呈蜂巢状结构,纵切面为平行的粗直线,线条中可见细胞结构若浸泡在硫酸中,表面变成玫瑰色调,它很容易染色其韧性好于象牙,用刀片容易进行切削埃及棕榈坚果没有杜姆棕榈坚果稳定,时间久后会分解,坚硬度降低其特征是横切面呈密集分布的繁星状结构,纵切面呈断断续续的波状线或蠕虫状塑料赛璐珞仿象牙,是目前仿真性较好的品种,能仿出象牙纵切面上的平行条纹,但过于细密规则它具有塑料的特性,因而不难鉴别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多为非洲象的长牙或短牙,颜色有白色、绿色及其他色调质地细腻、坚硬横截面纹理较细亚洲象牙仅使用长牙颜色多为纯白色,少见纯玫瑰白色质地相对疏松、柔软,易变黄。
新石器时期的牙雕作品,多以阴刻线纹饰作装饰,线条流畅,构图精美,已经成为欣赏性很强的艺术品殷商妇好墓出土文物1928件,其中就有567件牙骨制品其中一件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嵌绿松石夔龙纹象牙杯(图3),技艺精湛,华贵不逊于同时期精美的青铜器,堪称古代牙雕艺术的杰作春秋时期的虢国墓,出土一件用整根象牙制作的铜剑鞘,外壁满饰当时青铜器上流行的蟠螭纹因此,真品的纹饰和器型是断代的有力证据之一随着大象的数量锐减,牙雕艺术到汉代走向低迷据文献记载,唐代的牙雕艺术有很大的发展,可惜无论是传世品或是考古发掘品都很少宋代牙雕得到朝廷的重视,宫廷专设牙作,制作技艺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多层象牙套球元代象牙材料主要用于装饰宫廷,牙雕艺术品少见明代牙雕由于上层统治者的喜爱,文人和士大夫阶层的推崇,加之中外文化交流增加,象牙原料不断进入国内,牙雕工艺有了发展的物质基础明代竹木工艺的发达,又为牙雕提供了技术条件作为一个时代风尚,明代的牙雕工艺风格,与同时期的玉雕及竹、木、牙、角雕一样,刀工简练,广泛运用浮雕技法,打磨光滑;总体造型生动,常常忽略不显眼处的细部处理明代早中期牙雕流行神佛人物造像,以后则少见了,因而具有典型的分期特征。
此外牙雕作品以文房用品居多牙雕作品多不作染色处理,不失牙雕的原汁原味;年久之后多出现颜色变黄、裂纹(俗称“笑纹”),古朴之风迎面而来(图4)明早期牙雕以龙纹、莲纹、蟠螭纹等作装饰,中晚期则用梅、兰、竹、菊和松石人物居多明代牙雕的另一显著特点是,造型随材取形,或称“随形造型”这种作品一般体量不大,雕刻层次不多,多采用浮雕工艺,底子处理毛糙清代牙雕,是中国牙雕的鼎盛期形成了以苏州、广州、北京及宫廷造办处等不同风格的牙雕中心,尤其以宫廷造办处有以国力为后盾、以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为技术保障,制作出一批工艺精湛、纹饰流畅、造型生动、题材广泛的牙雕艺术精品清代最突出的牙雕风格:一是牙雕图案追求绘画效果文人亲自画稿甚至亲自雕刻,能体现出笔力所难以达到的效果,是掀起这一风格的直接原因宫廷牙雕更具有这一优势,像乾隆六年(1741年)制作的牙雕《月曼清游册》(图5),就是根据同时期宫廷画家陈枚的《百美图册》,由牙雕大师陈观全、陈祖章、顾彭年、肖汉振和常存五位大师精心制作的二是牙雕制作工精技巧广州把象牙的篾片做薄如纸,呈半透明状,象牙丝柔如线,用来编织牙席、牙丝扇(图6)等三是牙雕使用的工艺技法齐全,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圆雕,无不运用得炉火纯青。
四是造型品种齐全,神佛人物、动物、花卉、鸟虫、山水、编织器、镶嵌器无所没有(图7-9)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风格明清时期的牙雕名家,有些原来就是竹刻大家,他们以竹刻为主,兼为牙雕、犀角雕和木雕因此江南牙雕与本地区的竹、木、角雕风格一致,以图案刻画细腻、雕刻技法高超为特征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风格,又称南派风格这里生产牙雕历史亦较悠久,但明清以前尚没有形成独特的地区风格明清广州外贸港口的作用,在获得原料方面有得天独厚优势,牙雕工艺迅速发展起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跃居全国牙雕之首,遂形成以精雕细刻、中西文化交融为特色的独特艺术风格广东牙雕制作工艺的主要特征是突出工艺的繁杂和精雕细刻,不仅是编织和镶嵌突显了工艺的繁杂精巧,就是象牙雕刻件,除大量的镂空使作品显得玲珑剔透外,阴刻、浮雕、隐起手法无所不用,镌刻细若游丝尤以编织、镶嵌和茜色工艺是清代广东牙雕的一大特色清代中后期,广州牙雕为适应外商的需求,制作出造型和纹饰题材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牙雕艺术品,这更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有风格宫廷牙雕,从宋代延续至清代,尤以清代规模和成就最大宫廷牙雕的造型和纹饰题材,体现的是本朝帝王的喜好,并对全社会具有深刻的引领作用,因而具有断时代的作用。
如雍正偏爱西方薄胎艺术,这一时期的牙雕作品以体薄工巧为特征;乾隆喜好古代艺术,牙雕作品有古、雅的风格,但做工又精细、巧妙而有别于古代器物宫廷牙雕虽然做工精细,但少了广东风格的工艺繁复堆砌、刀锋毕现;比起北方的浑朴简练风格,又显得雍容华贵、精细雅致由于古代的象牙制品较少,人们上手的机会较少,很多人不了解牙雕的断代依据,多按有没有“牙笑纹(裂纹)”或表面是否“变黄”来判断其实这两种都比较容易仿制出来除了保存环境极为不好外,没有百八十年的历史,“笑纹”是不会轻易出现的,“变黄的”颜色也没有那么浓重仿制出来的“笑纹”和黄色不自然,黄色一般过于浓重如果出现了牙纹和颜色变黄,还要判断它的造型、纹饰风格、牙料特征与加工工艺是否符合相应的时代特征责编:石晓)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