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16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附解析).pdf
17页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 年-2022 年)专题 16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 年-2022 年)专题 16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选题一、单选题(2022湖南)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集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复杂2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 处Bb 处Cc 处Dd 处3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降低暴雨的频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抑制土壤盐碱化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BCD(2022广东)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第 I 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5在第 II 段河床,纵剖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2022浙江)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7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海岭 裂谷 山脉 岛弧ABCD(2022浙江)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BCD9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A利用 GPS 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 RS 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 GIS 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 VR 获取冰川厚度信息10(2022浙江选考)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BCD(2022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下面小题11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12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 比 c 老be 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b 比 c 新be 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BCD(2021江苏)河流流经平坦地形时常形成千回百转的曲流景观。
下图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决定该地林地分布的生态因子是()A气温B水分C光照D风向14在河流变迁过程中,河道景观的演化过程是()A曲流牛轭湖林地草地B牛轭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轭湖D草地林地牛轭湖曲流(2021湖南)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 L 月和 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推测 L 月和 M 月可能分别是()A3 月、5 月B9 月,7 月C8 月、6 月D5 月、9 月16造成 M 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因是()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BCD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7(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三、图文分析题三、图文分析题18(2021福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 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 120 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 1.1 万年时达到顶峰(约 25 亿吨,当今约 10 亿吨);距今约 0.7 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
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2)推测 1.1 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19(2021辽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 398.7 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下表为 3 处沙丘的测量数据沙丘编号测量时间长度/m宽度/m高度/m3 月52.218.21.66 月53.818.51.89 月53.215.91.43 月80.014.72.36 月80.015.62.89 月53.213.41.53 月52.113.23.16 月54.314.03.59 月49.315.62.8(1)说出 39 月 3 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20(2021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
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枳大,一般发育在海拔 4000 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城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城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21(2021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 100 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 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 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A3C【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与途径【解析】【点评】1、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特别提示特别提示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2、洪涝灾害:(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水系支流多,来水量大;平原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泥沙在中下游地区淤积;中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2)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庄,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3)减轻灾害措施: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非工程措施):a.加强监测和预报;b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1山洪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上游汇流快,径流量大导致的,汇水快的原因可能是上游冰雪融水量大,也可能是该地突降暴雨所致河道弯曲主要是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段特征,山洪多出现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是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A 正确,故答案为:A2取水方便的地方,应该地处河流的交汇处,处于防洪考虑,应该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由图可知,a、b、c 三处均处于河流交汇处,但三地相比较,a 处地势相对较高,有利于防洪A 正确,故答案为:A3降雨(暴雨)频率与大气环境有关,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是利用地形空间差异,“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对降水影响不大,故错误;由图可知,山顶附近是水源经过人工林,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涵养了水源,可以为农田、村落提供稳定的供应,最后多余的水汇入河流,因此“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故正确;土壤盐碱化是水盐运动的结果,“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对水盐运动影响不大,故错误;根据上面的分析,“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的主要作用是调控水循环各个环节,可以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故正确故 C正确,ABD 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4D5A【知识点】河流地貌;滑坡与泥石流【解析】【点评】河流地貌4由图可知,在第 I 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在每一阶梯面的下侧应该有阻塞河水的高地,阻挡上游河水,当河水水位高于高地,河水就会形成类似瀑布径流,造成这样河流径流特点可能受滑坡和泥石流作用,阻塞河道所致,该河段地质构造差异抬升、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使河床下切侵蚀增强,河道变成峡谷,径流往往是急流、险滩,原始河床地形差异也不会是使河床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D 正确,故答案为:D5由图可知,在第 II 段河床纵坡面的发育过程中,河流的落差逐渐变小,侵蚀作用逐渐减弱,最终该河段水位差异很小,说明该河段最终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在第 II 段河床纵坡面的发育过程中淤积大于侵蚀,A 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6D7C【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读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南侧的深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而形成的,故D 正确,ABC 错误故答案为:D7海岭为大洋板块张裂形成,不与海沟相伴,错误;裂谷为大陆板块张裂形成,不与海沟相伴,错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被迫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正确。
故答案为:C答案】8B9B【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3S 技术综合应用【解析】【点评】地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