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古代男性簪花风俗.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711709
  • 上传时间:2022-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5.68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古代男性簪花风俗    陈晓 叶青摘 要:男性簪花是指古代男性用鲜花或者仿真花插于发髻、发鬓、帽或头巾上以作装饰,是风俗和礼制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真花、鲜花被称为“生花”,仿真花称为“彩花”或“像生花”真花多佩戴杏花、菊花、牡丹和桂花等,像生花材质多样,一般为罗、帛、绢或者将通草内茎取出切片制成通草花以像生花替代鲜花始于汉代,形成于魏晋,兴于隋唐而男性簪花习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流行于宋,南宋时达到鼎盛,元代没落,明清官方礼仪中还曾涉及Key:男性簪花;风俗一、男性簪花现象男性簪花现象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九梁插花,步摇为古” ,其上的“梁”是指冠上的脊,即在朝冠上插花这一时期的男子簪花的场合对见于婚礼和新科及第,日常生活中少见直至唐代男性簪花实例较多史料记载唐玄宗曾多次赐花于大臣,文学家苏颋在郊游时写出:“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句子,于是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汝南王李琎小名“花奴”,唐朝南卓编撰的音乐史料《羯鼓录》曾记载:“璡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朵,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坠落唐末美男子李梦符行事放荡一年四季浑身都插满鲜花,锒铛入狱后在狱中写诗:“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

      除此之外,唐人重阳节簪菊花的记录也较多,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以上的记载,男性簪花现象多是君臣赏赐、贵族活动、佳节仪式和特殊的社会事件,簪花成获得皇帝嘉奖的证明、节日仪式和博取关注的手段并不具备普遍性宋代,男性簪花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多本记载城市风貌的书籍、诗词甚至风俗画作品中都出现了簪花和簪花相关的产业《洛阳牡丹记》中提及:“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這本传记向我们描述了洛阳城的簪花盛况,众人簪花,连脚夫也不例外北宋后期,男性簪花现象在嘉奖、佳节仪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男性簪花习俗己经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全民化到南宋,朝廷官员在不同仪式场合所簪的花都有严格的规制《宋史·舆服志》中记载皇帝赐花臣子,其所簪之花多为像生花,百官簪罗花,卿监以上饰栾枝,将校以下用绢花,颜色和使用场合各不相同其中还提及男性在正式场合以“幞头簪花,谓之簪戴”的方式簪花从宋代遗留下来的图像史料可看出民间簪花盛况,如风俗画、砖雕风俗画中的簪花形象有以下几例(图表一)结合文学著作和艺术作品,宋代男性簪花包括以下几类:皇帝赐花、贵族饰花、民间簪花、节日簪花和特殊活动簪花,其中特殊活动簪花如伶人卖艺、死囚上刑。

      元代男性簪花现象不及宋代普遍,正史中少有记载,但杂剧、诗歌中仍有记载如元杂剧作家杨梓创作的《功臣宴敬德不伏老》中就描写:“有功者上首而坐,簪花饮酒功少者下位而次之,只饮酒,不簪花遒贤《塞上曲》:“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其中的“长十八”即牵牛花明代男性簪花现象的记载数量比元代多,但是不及宋代隆盛和普遍宫廷赐花簪花沿袭古制,民间各类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少男性簪花场景,有一部分是根据宋代发生的具体事件改编如《梦溪笔谈》记载的宋代典故“四相簪花”、小说《水浒传》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其上的石秀、柴进和燕青等人都簪花而明代具有影响力的男性簪花事件是“杨慎簪花”画家陈洪绶根据杨慎簪花的轶事创作了《升庵簪花图》,戏剧家沈自徵根据此创作了戏曲《杨升庵诗酒簪花髻》除此之外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多次出现男性簪花场景这一时期男性簪花更多的是体现个性和妆扮而清代,男性簪花更是少见,《陔余丛考》中学者赵翼感慨“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二、成因从南朝梁代到明末,男性簪花风俗承载了这一阶段的审美观念和情感寄托男性簪花风俗发展至宋代已经极为普遍,该部分主要探讨男性簪花风俗发展至宋代,形成高潮的原因1.前代簪花风俗的继承女性装扮、节日庆贺、帝王赏赐和宴饮风俗等对早期男性簪花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秦代开始就有女性簪花现象的记载,在发展过程中对男性簪花产生了影响在唐代就有重阳节簪花的习俗,而宋太祖和宋神宗时期重阳佳节通过放假和各种仪式庆贺,簪花也必不可少在唐代“饮酒”和“男性簪花”同时发生是再普遍不过的事,而宋代的“酒文化”较前代更是发达,男性簪花风俗在此基础上发展2.阶级的导向性作用宋之前,男性簪花事迹多发生在贵族生活中,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宋代统治者重文抑武,自身就具备浓厚的文人情怀,在这种背景下极容易把风雅之事推向极致贵族、文人对于“花”的喜好,从来不加掩饰,如宋真宗和宋徽宗皆海棠帝王好尚刺激民间簪花风俗的发展,文人群体的助推而引发簪花现象跨越阶级全民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宋代“以俗为美”审美特征3.簪花礼仪制度化皇帝赐花是一种恩赏从司马光“闻喜宴独不戴花”到宋真宗为重臣赐宴赐簪花,都是簪花全民化的发展过程的一小部分真宗时期“御宴簪花”极度盛行,正是朝廷的推波助澜才使得宫廷赐花礼仪趋于制度化《梦梁录》卷六记载了关于赐花官员品阶,赐花种类和数量,但这一时期的皇帝不再簪花,而是“尽将春色赐群臣”来收买人心的同时展示自己的独特性4.花卉产业隆盛宋代,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兴盛时期。

      花卉承载了宋代人民生活的科学技术、民俗生和文化观念从食物、装扮、人际交往到精神寄托处处都是花的身影这一时期比前代产生了更多的花卉培育著作而男性簪花的兴盛也是得益于花卉产业的发展,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找出两家鲜店铺不管是簪生花还是像生花,产业之间相互影响和发展5.花被赋予的内涵以花比德,花品即人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花被比于君子之德文人赋予花卉的内涵是功不可没的,以花比拟,为“簪花全民化”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总结男性簪花风俗在宋代发展至顶峰,元明清已不复全民簪花的盛况从南朝梁代至清,有以下几种场合男性簪花,佳节庆贺、朝廷赐花、特殊活动和日常生活簪花可视为一种荣宠、情怀寄托和对美的最求利用簪花来表达情感,是独具魅力的时代符号注释:[1] 中国名物大典 上[M].[2] 根据官品的高低来确定梁的数量,通常有二、四、六、七和九几种.[3] (五代)王仁裕等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 孙书安编著. 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04.Reference:[1]龙玉潭. 明中晚期男女混装现象考析[D].江南大学,2019.[2]郭幼为. 宋代花卉与社会生活[D].河北大学,2015.[3]张忠芳. 唐宋男性簪花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4]谭艳玲.宋诗中的男子簪花现象研宄[D].西南大学,2013.[5]王璟. 宋代男性簪花研究[D].江南大学,2018.[6]吴自牧著,张社国、符均校注.《梦梁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7]孟元老原著,李合群注解.《〈东京梦华录〉注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