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X远程会商系统方案书方案系统会商XXXX会商系统会议系统方案书会议方案系统方案书远程会商.doc
55页XXXXXX远程会商系统方案书二〇〇九年十二月目 录1 前言 41.1 视讯技术发展回顾和展望 41.2 基于IMS的视频会议系统简介 42 建设内容 52.1 背景综述 52.2 会商系统建设内容 52.3 会商系统功能说明 63 会商系统整体设计 83.1 系统设计原则 83.2 系统设计依据 94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 114.1 总体说明 114.2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114.3 系统功能说明 164.4 业务使用流程 215 省中心主会场音视频辅助系统 255.1 显示系统 265.2 中央控制系统 325.3 数字会议系统 345.4 数字扩声系统 365.5 多媒体信号接入及处理系统 395.6 会议摄像及采集系统 425.7 辅助显示系统 446 地市分会场音视频辅助系统 456.1 显示系统 456.2 中央控制系统 466.3 多媒体信号接入及处理系统 466.4 会议摄像及采集系统 467 林场端监控视频接入系统 472024-2-16第 54 页 共 54 页1 前言1.1 视讯技术发展回顾和展望80年代,CCITT(ITU-T前身)制定了H.200系列建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入输出标准、算法标准、误码校验标准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转换标准,解决了不同厂家的设备互通问题,为后来的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80年代末H.320标准发布以及H.261图像编码标准完成,使会议电视真正意义上有了统一的标准,极大的促进了会议电视产业的发展在我国90年代初期出现了第一次会议电视建设高潮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电信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IP网上基于包交换网络的视音频通信技术逐渐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出实时传输协议(RTP)、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ITU-T H.323建议的形成,标志着视频通信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在视频会议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常用的图像分辨率主要有:QCIF:176×144 、CIF:352×288、4CIF:704×576注:CIF 公共中间体格式,一个CIF的图像画面相当于VCD的清晰度,四个CIF的图像画面相当于DVD的清晰度效果这种图像格式适合在网络中传输,可以在有限的带宽内获得尽可能高的清晰度,是传统会议电视视频格式的参考标准)今年来随着高清电视、高清摄像机等多种视频领域技术的互相渗透,720p、1080p等格式已经逐步进入视频会议领域720P:1280×720 (P:Progressive 即逐行扫描) 1080P:1920×10801.2 基于IMS的视频会议系统简介IMS是XXX移动全业务运营的基础,可支撑丰富的业务类型,以IMS为平台,提供融合视频会议,可与融合Centrex、企业通信助理等,是未来移动多媒体业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IMS的视频会议系统相比传统的H323视频会议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可提供大容量语音、视频、数据会议;可支持会议室终端、TD、SIP硬终端、PC软终端、POTS终端等多种终端接入会议;以IMS为基础,演进性好,符合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2 建设内容2.1 背景综述伴随XXX省XXX系统的迅速发展,省XXX厅的通讯链路已不能完全满足局里业务发展的需求 省XXX厅拟建立支持业务发展的通讯基础链路, 同时对网络各外接通讯链路进行改造以满足近期开通视频会议系统,将来在此网络架构上新增全省办公系统的需求,实现XXX厅与地市县XXX局的网络互联,达到提高办公效率、降低通讯成本的目的 近期应用需求:远程会商系统具体如下:1个省级会场、11个市级会场各放置一台MCU,各区域的终端就近连接到各地的MCU,然后通过MCU级联86个县级会场由终端接入,构成全省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其中省~市传输网络拟租用6M MSTP线路;市~县网络线路各地分别采用4M SDH、MSTP等逻辑结构图如下:全省视频会议系统以一级MCU为汇接中心,以辐射方式与二级MCU相连接,每一级的MCU同时与本区内的分会场相连接各级MCU对本区各分会场的图像、语音、数据进行选择切换,将图像、语音数据送至上一级的MCU,切换后的图像、语音、数据经各级的分配设备传送到全网各个分会场。
远期应用需求OA办公系统、融合通信 组网要求: 高安全性SDH/MSTP专线组网方式 要求提供的电路具有高可靠性、 保密性、经济性与扩充性,支持平滑扩容升级2.2 会商系统建设内容XXX省XXX厅远程会商系统建成后将可实现全天候接受、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情报信息,及时发布预警;协助领导对重大突发事件实施快速、准确的指挥;相关各地市、区县的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林场监控信号的采集基于以上XXX省XXX厅视频会议的功能定位,主会场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Ø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Ø 省中心主会场音视频辅助系统建设;Ø 11个地市分会场音视频辅助系统建设;Ø 林场端监控视频接入系统建设;主会场效果示意图2.3 会商系统功能说明1、 先进的系统架构 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IMS架构, 可同时支持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接入,为固定和移动网络用户提供体验相同的会议业务 2、 支持高清和标清会议 解决方案支持QCIF、CIF、4CIF、720p和1080p分辨率,支持H.261、H.263和H.264视频编码格式,支持G.711A/ U、G.722、G.728、AAC-LD单声道、AAC-LD双声道语音编码。
为客户提供绝佳的画面效果和高保真的声音效果 3、 齐全的会议类型 解决方案提供语音会议、数据会议和视频会议,支持web预约会议、立即会议、匿名会议、鉴权会议和非鉴权会议等多种会议模式 4、 提供丰富的终端类型 解决方案支持PC软终端、SIP硬终端、高清视频会议、移动终端等多种终端,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部署不同的终端类型 5、 丰富的使用方式 方案提供web页面和IVR交互两种使用界面,用户利用PC或话机都可以使用业务,系统同时与Email和短信方式结合,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会议通知 6、 与企业通信助理的无缝集成 方案可与企业通信助理业务结成,提供语音通话、即时消息、短信/彩信、会议等多种办公应用,并集成企业内部OA、内部网站、BBS等各类生产系统,实现整合企业通信需求3 会商系统整体设计3.1 系统设计原则会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规划、发展考虑、产品选择、可行性论证、工程施工、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按照建设要求及经济实力,结合当今流行的技术,在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我们在视频中心设计时,遵循“积极兼容、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的总体设计原则,所有的思路都在不违背这个原则下进行设计规划:l 安全可靠性原则在本系统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考虑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AV系统的建设应尽可能把安全漏洞降到最低。
各子系统应具有中心监督和管理能力,要充分考虑设备和线路的容错机制及冗余能力,对决策性会议系统和通信能够提供稳定、即时启动和扩充在设备选型方面,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质量信誉的品牌产品l 经济性原则要从经济性着眼,在完成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出最大的效益系统规划时应根据核实际的需求、财力及投资水平,不盲目追求功能大而全,要注重经济实用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处理好各系统应用对平台性能的需求,尽量节省设备投资l 可扩展性原则可延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提供将来新的多媒体信息载体出现时的端口和新的分支预先作好硬件、软件和管理接口二是AV系统平台必须具有升级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为将来电子会议系统升级到其他更新的技术作好准备l 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AV平台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本系统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各子系统易于进行组合和调整同时,设备要符合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充分利用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网络的优势,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求硬件设备,传输介质,软件系统相互独立,自成平台,使相互间依赖减至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要保证音、视频和灯光系统的互联、互动,为信息的互通和应用的互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l 先进性原则当前AV系统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起点要高,应尽量选用先进的技术及数码设施,将系统的技术水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系统规划及选择设备时,应从一个较长的需求出发,以便使系统的发展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当AV系统建成后,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l 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在AV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和易于操作性,确保使用当前技术成熟的设施和通信技术,会议工作人员熟悉的操作界面及其易学易懂的应用系统,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实用性则保证系统的建设能在发挥应有的作用外,又不铺张浪费3.2 系统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64~1920kbit/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 15839-199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2-972、系统框架协议:ITU-T H.261:关于P×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ITU-T H.263: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64:关于高压缩比通信的视频编解码ITU-T H.239:关于双视频流传递协议ITU-T H.235:信令加密协议ITU-T 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的64~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ITU-T H.224:利用H.221的LSD/HSD/MLP信道单工应用的实时控制ITU-T 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ITU-T H.230:视听系统的帧同步控制和指示信号C&1ITU-T H.231:用于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单元ITU-T H.242:关于建立使用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终端间的通信系统ITU-T H.243:利用2Mbit/s信道在2~3个以上的视听终端建立通信的方法ITU-T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ITU-T H.246:支持H系列协议的多媒体终端之间的交互ITU-T H.281: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ITU-T H.320:窄带电视系统和终端设备ITU-T H.323:基于不保证Qos的分组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ITU-T T.120:视频视听系统用户层数据协议4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4.1 总体说明XXX省XXX厅远程会商系统方案基于IMS架构,可以提供端到端的标清和高清会议解决方案, 并通过和企业通信助理业务的融合, 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企业通信方案,基于全系列的会议设备、领先的技术架构、全面丰富的编解码支持能力、完备的QOS保证机制、丰富的会议能力和简易的使用手段,本会商系统方案可以全面提升用户的会议业务体验,为客户提供身在现场的使用感受。
4.2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1,组网结构:系统采用树形组网,省级配置1台高清MCU,其余地市各配置1台高清MCU省级MCU负责调度省级终端和各地市的MCU,各地市MCU负责调度地市终端和县级终端,同时与省级MCU级联,实现会议的级联实现了省---地市----县的会议模式同时也可分别召开本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