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作文指导小学生写作指导系列指导:小学生观后感作文怎么写.doc
5页小学生写作指导系列指导:小学生观后感作文怎么写(小考频道,写作技巧) 观后感,就是 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 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 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 是因观看而激发的 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 击观 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 观看后的基 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 须注意以卜 几点: 一、要将重点 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 写观后感,往往将 “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 不 知其内容,而发表“感啪勺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 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 先将整个故事从头 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 去世, 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 鸣鸣从口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 家务,接受 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
最后结尾 时才写至U: 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 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 感,我 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 上看,是不合格 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 句“感'啲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哒个重 点,写偏 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 “感,啲 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耍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 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 引用电影内容 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 人爱迪生》 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 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 一个身 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 程;还有个学生补 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 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 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 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 感受。
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 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为主的 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月•读 后能感人nbsp; 二、“感"是 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 后感,只是在开头提 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 & nbsp; —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 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 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 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 “观怪nbsp; 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 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如何在中国 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 了几篇写的 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 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 写至IJ: 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 “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 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nbsp; 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 就要挨打'啲“感二 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J “观"服务于“感"nbsp; 三、要联系实 际而"感” 要写好“感'' 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 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nbsp; 这里的实际, 不是单指口我实际, 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nbsp; 如观了《四个 小伙伴》,我让学生 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 法吗? 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 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 来就有类似 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 好少年了nbsp; 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 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 少年二 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
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 样,都认识到 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 实现自己的理想nbsp; 看了《林则徐》 后,学生认为无法 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 说林 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人展中国人的志 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 我教育最深; 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 们然后 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 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和反 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 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 了电视上披露有的 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 现象 和不健康的游怎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 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 感》一文中这 样写到:"??在18 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 二十世纪的今 天,吸毒的现象乂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 向犯罪,家破人亡。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 害, 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 把住家门,不让毒 品再次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