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之表格题.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之表格题 李氏讲义 中考测验表格题 2022年上海各区测验题汇总 闸北 25.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验中,所用测验器材有:6伏的电源、标有“0.3安”字样的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若干导线,测验器材均完好他把测验处境填写在下表中 测验序号 1 2 3 电流(安) 1.4 1.5 1.6 电压(伏) 3.8 3.5 3.2 灯泡亮暗 比正常发光时暗 正常发光 比正常发光时亮 ① 请指出该同学测验中的一个错误 (9) ② 小灯的额定电压为 (10) 伏,额定功率为 (11) 瓦 ③ 比正常发光暗时,小灯的实际功率为 (12) 瓦 26.小陈和小王为了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B两种物质举行测验,测验中屡屡变更物体的体积,并将体积和质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物质 测验 体积 质量 物质 测验 体积 质量 33 序号 (厘米) (克) 序号 (厘米) (克) 4 10 10 1 10 20 B A 5 29 29 2 20 40 6 31 31 3 30 60 ①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2、3或4、5、6中的质量与体积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对同一物质, (13) 。
②小陈认为B物质的物体选取存在缺乏,请你扶助小陈找出缺乏之处: (14) ③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4的数据,他们提出了揣摩: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同的 表三 物质 测验 体积 质量 3序号 (厘米) (克) 7 12 12 B 8 24 24 9 36 36 在已有表一、表二测验数据的根基上,小陈重新选取了B物质中的物体,并测出了相应的体积和质量如 表三所示为了达成验证上述揣摩的目的,请结合表一、表二的测验数据,分析表三设计的缺乏之处: 1 / 10 李氏讲义 中考测验表格题 (15) 金山 26.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提出如下揣摩: 揣摩1: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揣摩2: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可能不同;揣摩3: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揣摩1和揣摩2,他们用液体压强计研究水内部的压强,得到数据如下表: 液体种类 序号 1 水 2 5 下 4.3 3 5 侧 4.3 4 10 上 8.5 水 5 10 下 8.5 6 10 侧 8.5 7 15 上 13 水 8 15 下 13 9 15 侧 13 深度(cm) 5 橡皮膜方向 上 压强计液面4.3 高度差(cm) 请你分析测验数据并回复: ①为了验证揣摩1,应选序号为 (13) 的测验数据测验的结论是: (14) ②揣摩2的结论是 (15)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③为了验证揣摩3是否正确,在上述测验的根基上,你还理应举行的测验步骤 是 (16) (写完整测验过程) 黄浦 26.某小组同学根据生活中“大瓶矿泉水和小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同”的阅历,提出了揣摩,他们分别用冰及 另外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测验用仪器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下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冰块 表二 乙物质(固态) 表三 丙物质(固态) 测验 体积 质量 测验 体积 质量 测验 体积 质量 序号 (厘米3) (克) 1 2 3 10 20 30 9 18 27 序号 (厘米3) (克) 4 5 6 10 20 30 11 22 33 序号 (厘米3) (克) 7 8 9 10 20 30 15 30 45 (1)测验前,他们提出的揣摩是 (13) 。
从测验设计的表一、 表二或表三的栏目内容可知,他们在探究 (14) 的关系 (2)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3)持续分析对比测验序号 (1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 步结论是:一致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致的 (4)测验终止时,他们在整理器材时察觉测验过程中放在不同烧杯里的冰块已分别熔化为水,为了进一步 研究,他们又用仪器分别测出烧杯里水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四所示 表四 水 2 / 10 李氏讲义 中考测验表格题 分析对比表一和表四中测验序号1与10(或2与11或 3与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17) 为了研究其他物质是否也能得出以上结论,接下来他们 还应举行的测验是: (18) 。
虹口 测验 体积 质量 序号 (厘米3) (克) 10 11 12 9 18 27 9 18 27 26、某小组同学通过测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揣摩: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查看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测验现象如图16所示: 根据图16(a)和(b),小明揣摩: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 (12) (选填“有关”或“无关”) 根据图16 (13) ,小红揣摩: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图16(c)和(d),小华揣摩: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 (14) 有关 (2)探究:该小组同学持续测验,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然后变更管内外液体的种类和深度,使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凹进、保持平整或向下凸出,如图17(a)、(b)、(c)所示他们将有关的测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测验 序号 密度(×103千克/米3) 1 2 3 4 5 6 7 ①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2和3可验证 (15) 的揣摩是正确的(选填“小明”、“小红”或“小华”),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的密度一致时,深度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②分析对比测验序号 (16) 可验证小红的揣摩是正确的,而且可以得出:当液体的深度一致时, (17) 3 / 10 管外液体 管内液体 深度(厘米) 10 10 10 8 8 8 7 密度(×10千克/米) 1.0 1.0 1.0 0.8 0.9 0.7 0.7 33 深度 (厘米) 8 9 7 12 12 12 11 橡皮薄膜 保持平整 向下凸出 向上凹进 保持平整 向下凸出 向上凹进 保持平整 0.8 0.8 0.8 1.2 1.2 1.2 1.1 李氏讲义 中考测验表格题 ③进一步综合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4或7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18) 松江 26.在“探究实心平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测验中,小明同学把由A、B、C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平匀实心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举行了屡屡测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验时,他留心查看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对比,察觉沙面的凹陷程度有一致也有不同,测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一致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一致且其次,7、8与9凹陷程度一致且最小。
测验序号 材料 材料的密度(×103千克/米3) 高度(×10-2米) 底面积(×10-4米2) 1 A 6 8 30 2 A 6 8 20 3 A 6 8 10 4 A 6 6 10 5 B 4 9 10 6 C 3 12 10 7 A 6 4 10 8 B 4 6 10 9 C 3 8 10 ① 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查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一致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底面积大小 (13)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查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③分析对比测验序号 (15) 的数据及查看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圆柱体的高度一致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对比表中的数据及查看到的现象,归纳并得出的结论: (a)分析对比测验序号4、5与6(或7、8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6) 。
(b)分析对比测验序号4、5与6(和7、8与9)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7) ⑤小明同学经过上面的探究分析及归纳,又进一步得出了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圆柱体的高度成正比,与圆柱体材料的密度成正比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能得出吗? (18) 选填“能”或“不能”) 青浦 26.小华和小海同学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他们用A、B两种物质制成的不同体积的实心物体举行测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物质 测验序号 体积(米3) 质量(千克) 1 A 表二 物质 测验序号 体积(米3) 质量(千克) 4 B 0.5×103 1×103 1.5×103 ---1 2 3 0.2×10 0.4×10 1×103 --3-30.8 1.6 4 2 3 5 6 (1)分析对比测验序号1、2、3或4、5、6中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4) 对同一物质, (2)分析对比测验序号2和6的数据,他们可以提出的揣摩是: ( 15 ) 。
表三 4 / 10 李氏讲义 中考测验表格题 ① 为验证上述揣摩,在已有表一、表二测验数据的根基上,小华测量了用C物质制成的实心物体的体积和质量,如表三所示你认为分析对比三个表中的测验序号 (16 ) 的数据可以验证上述的揣摩 ② 在上述测验结论的根基上,两位同学又对三个表格中的数据作了进一步的综合分析,并归纳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