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泄漏源解析.ppt
57页第六章第六章 泄漏源以及扩散模式泄漏源以及扩散模式release and dispersion modelsØ化工厂的许多事故都会导致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溢出;化工厂的许多事故都会导致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溢出;Ø许多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中毒事故是由于物料的泄漏引起;许多火灾、爆炸以及人员中毒事故是由于物料的泄漏引起;Ø准确地判断泄漏量的大小、掌握泄漏后有毒、易燃易爆物质准确地判断泄漏量的大小、掌握泄漏后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扩散范围,对于失事现场控制和处理非常重要的扩散范围,对于失事现场控制和处理非常重要常见泄漏源以及源模型常见泄漏源以及源模型扩散模式扩散模式P-G扩散模型及其应用扩散模型及其应用contents1.常见泄漏源以及源模型常见泄漏源以及源模型 根据泄漏面积的大小和泄漏时间的长短,将泄漏分为两类:根据泄漏面积的大小和泄漏时间的长短,将泄漏分为两类:1)小孔泄漏)小孔泄漏2)大面积泄漏)大面积泄漏基本的源模型有以下几种:基本的源模型有以下几种:1)液体经小孔泄漏;)液体经小孔泄漏;2)储罐中液体经孔洞泄漏;)储罐中液体经孔洞泄漏;3)液体经管道流出;)液体经管道流出;4)气体或蒸汽经小孔泄漏;)气体或蒸汽经小孔泄漏;5)闪蒸液体的泄漏;)闪蒸液体的泄漏;6)易挥发液体蒸发。
易挥发液体蒸发1.1 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型液体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型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泄漏过程不考虑轴功,根据机械能守恒方程有:假设过程单元的表压为Pg,外部为大气压力,因此压降差为P表压;过程中液体高度变化也可以忽略,Δz=0;摩擦损失用流出系数C0代替,从裂缝中流出的液体泄漏速率为:于是经小孔泄漏的液体质量流量为:对于雷诺数大于30000,C0近似取0.61,这种情况流出速率不依赖于孔洞的尺寸当流出C0不能确定时,采用1.0以使计算的流量最大化例:下午1点,工厂的操作员注意到输送苯的管道中压力降低了压力被立即恢复到100psig下午2:30,管道上发现了一个直径为0.25in的小孔,并立即进行修理,请估算流出的苯的质量,苯的相对密度为8.794注:1psia(磅/平方英吋)=6.893kPa;1in=2.54×10-2m可以再进一步计算这些苯全部蒸发成蒸汽会有多大的体积等等问题1.2储罐中液体经孔洞泄漏的源模型储罐中液体经孔洞泄漏的源模型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泄漏过程不考虑轴功,根据机械能守恒方程有:假设过程单元的表压为Pg,外部为大气压力,因此压降差为P表压;摩擦损失用流出系数C0代替,从孔洞中流出的液体泄漏速率为:对于面积为A的孔洞,瞬时质量流量为:随着储罐逐渐变空,液体高度减少,速度流率和质量流率都随之减少。
对于恒定截面面积为At的储罐,在任何t时刻液体质量速率为:思考:如果容器内的压力为大气压,上式可以化简为? 容器液面降到孔洞所在高度时所需时间?圆柱型储罐,高圆柱型储罐,高20ft,直径,直径8ft,里面有苯储罐内有氮气为防,里面有苯储罐内有氮气为防止爆炸,罐内表压止爆炸,罐内表压1atm且恒定不变目前,储罐内液面高度为且恒定不变目前,储罐内液面高度为17ft,由于疏忽,铲车驾驶员将距离地面,由于疏忽,铲车驾驶员将距离地面5ft的管壁上撞出一个的管壁上撞出一个直径为直径为1in的小孔该条件下苯的相对密度为的小孔该条件下苯的相对密度为0.8794请估算:请估算:((1)) 将流出多少苯?将流出多少苯?((2)) 苯流到泄漏孔高度时所需要的时间?苯流到泄漏孔高度时所需要的时间?((3)) 苯通过小孔的最大质量流率苯通过小孔的最大质量流率注:注:1ft=0.3048m;;1in=2.54×10-2m1.3液体经管道泄漏的源模型液体经管道泄漏的源模型化工生产通常是采用圆形管道输送流体,管线发生爆裂、折断等造成液体经管口泄漏,泄漏模型可以用机械能守恒来推导阻力损失是计算的关键。
物质从管道系统中流出,质量流率的求解过程如下:(1) 制定起点1和终点2; (2) 确定点1和2的压力和高度,确定点1的启示液体流速;(3) 推测点2的液体流速,如果认为是完全发展的湍流,不 需要这一步;(4) 确定管道的摩擦系数;(5) 确定阻力损失,使用点2的速率;(6) 带入到方程如果和值为零,计算结束,否则返回(3);(7) 使用方程m=ρuA确定质量流率1.4 气体或蒸汽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型气体或蒸汽经小孔泄漏的源模型由于压力作用,气体或者蒸汽含有的能量在从小孔泄漏或者扩散出去时转化为动能随着气体或者蒸汽经小孔流出,其密度、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气体和蒸汽的流动,可以分为滞留释放和自由扩散释放对于滞留释放,气体通过孔流动,摩擦损失很大,很少一部分来自气体压力的内能会转化为动能对于自由扩散释放,大多数压力转化为动能,过程通常假设为等熵滞流释放的源模型,需要有关孔洞物理结构的详细信息,这里不予考虑自由扩散释放源模型仅需要孔洞直径对于任何等熵膨胀的理想气体:对于等熵膨胀,理想气体定律可以写成下面形式:出于安全性研究,需要知道通过小孔流出的蒸汽的最大流量将课本中6.35式对P/P0微分,并设微商为零,得到引起最大流速时的压力比为:塞压Pchocked是导致孔洞或者管道流动最大流量的下游最大压力。
当下游压力小于Pchocked时,以下几点是正确的:(达到声速时,气体流动就叫做塞流,chocked flow)1) 绝大多数情况下,洞口处的流体流速为声速;2) 通过降低下游压力,不能进一步增加其流速和质量通量,他们独立于下游环境这种类型的流动成为塞流、临界流或者声速流3) 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塞流仅仅是热容比的函数事故案例 2004年年6月月5日日11时时40分左右,湖北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分左右,湖北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 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套防化 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 修作业点,临近的甲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
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各处提着消防消防、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抢险处理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冲进氨雾中协助抢险处理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事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事故事故避免了 陕西高陵县发生化工厂毒气泄漏事故 2009年08月12日上午10时45分左右,公司一个反应装置的桶体破裂,造成约200公斤“133”泄漏。
公司产品主要是四氟乙烷,这是一种制冷剂,属氟利昂的升级产品,四氟乙烷常态为气体(压缩后为液体),无毒133”为四氟乙烷的中间产 品,主要成分有133A、氟化氢、三氯乙烯及其他杂质,其中有毒的氟化氢约占总量的30%%-40%%,约有70公斤氟化氢气体泄漏从泄漏到现场完全控制,整个过程约50分钟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到,采用喷淋法吸收氟化氢气体 毒气从白色球形罐体中散出毒气从白色球形罐体中散出 扩散模式扩散模式dispersion models泄漏源泄漏源火灾爆炸危险区火灾爆炸危险区5-10min5-10min中毒致死区中毒致死区人员中毒危险区人员中毒危险区Ø重大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强调应急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将工重大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强调应急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将工厂设计成毒物释放发生最少和事故后果最小化的重要性毒厂设计成毒物释放发生最少和事故后果最小化的重要性毒物释放模型常被用来评估释放对工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物释放模型常被用来评估释放对工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Ø好的安全计划应能在事故发生前确定问题所在化学工程师好的安全计划应能在事故发生前确定问题所在化学工程师必须了解读无释放的所有可能性情况,以避免释放情况的存必须了解读无释放的所有可能性情况,以避免释放情况的存在;以及如果发生毒物释放,能减少其影响,这就需要毒物在;以及如果发生毒物释放,能减少其影响,这就需要毒物释放模型;释放模型;Ø毒物释放和扩散是后果模拟的重要部分,毒物释放模型描述毒物释放和扩散是后果模拟的重要部分,毒物释放模型描述了后果模拟的前三步:了后果模拟的前三步:1) 1) 确定泄漏事件:过程中何种情况能够导致释放确定泄漏事件:过程中何种情况能够导致释放? ?2) 2) 建立源模型:描述物质是怎样释放的以及释放的速率?建立源模型:描述物质是怎样释放的以及释放的速率?3) 3) 采用扩散模型估算下风向有毒物质的浓度。
采用扩散模型估算下风向有毒物质的浓度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方法:按空间分布按空间分布(1)点源-污染物集中于一点或相当于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源,如工厂烟囱排放源2)线源-交通干线两侧汽车尾气污染源3)面源-即在相当大面积范围内有许多个污染排放源,如一个大城市内的许多污染物排放源 2. 2. 扩散模式扩散模式2.1 2.1 扩散影响因素扩散影响因素 释释放放发发生生后后,,空空气气中中的的毒毒物物被被风风以以烟烟羽羽方方式式、、云云团团方方式式带带走走,,有有毒毒物物质质的的最最大大浓浓度度是是在在释释放放处处众众多多因因素素影响有毒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影响有毒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风速;风速;•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地面条件(建筑物、水、树);地面条件(建筑物、水、树);•释放距离地面高度;释放距离地面高度;•物质释放的初始动量和浮力物质释放的初始动量和浮力对流层对流层:(平均厚度12 km)大气的最低层,底界是地面,从地面到50-100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地面以上厚度1公里多(1-2km)的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大气边界以上称为自由大气平流层平流层对流层顶之上到约55 km的大气层,其厚度约为38公里。
(臭氧层)中间层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其厚度约为35公里热成层热成层(又称暖层、或电离层)85-800km 本层出现独特的极光现象 逸散层逸散层 气圈的最外层,高度达800km以上,厚度有上万公里扩散的要素扩散的要素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105 5~~10106 6倍湍湍流流::除除在在水水平平方方向向运运动动外外,,还还会会由由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向向的的乱乱运运动动,,风风的的这这种种特特性性和和摆摆动动称称为为大大气气湍湍流流有有点点象象分分子子的的热热运运动动)),,或或者者说说湍湍流流是是大大气气的的无无规规则运动则运动 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脉动(或涨落)和风向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脉动(或涨落)和风向的摆动就是湍流作用的结果的摆动就是湍流作用的结果按照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按照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是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部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二是部不均匀引起的热力湍流,其强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二是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其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机械湍流,其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实际湍流是上述两种湍强度主要决定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实际湍流是上述两种湍流的叠加流的叠加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atmospheric stability))1) 1)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是大气中降温最快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是大气中降温最快的过程;过程;2) 2) 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会导致水汽的凝结,这是大上升过程中的绝热变化会导致水汽的凝结,这是大气中云、雾、雨、雪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气中云、雾、雨、雪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3) 3) 因此,判断大气中是否会产生云雾,主要就是看大因此,判断大气中是否会产生云雾,主要就是看大气中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气中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判断空气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就要看空气在铅直判断空气是否会产生上升运动,就要看空气在铅直方向上位置稳定的程度,即大气稳定度方向上位置稳定的程度,即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置的趋势和程度它表示在大气层中的个别空气块是否安于原在的层次,是否易它表示在大气层中的个别空气块是否安于原在的层次,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假如有一团空气受到于发生垂直运动,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假如有一团空气受到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末就可能出对流冲击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末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现三种情况:1) 1) 如果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如果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稳定的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稳定的(stable)(stable) ;;2) 2) 如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如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不稳定的势,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不稳定的(unstable) (unstable) ;;3) 3) 如空气团被推到某一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如空气团被推到某一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中性气层对于该空气团而言是中性气层(neutral) (neutral) 大气稳定度对烟流扩散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稳定度导致从烟大气稳定度对烟流扩散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稳定度导致从烟囱排出的烟羽形状不同。
下面是与稳定度有关的五种典型烟囱排出的烟羽形状不同下面是与稳定度有关的五种典型烟流:流:在大气环境影响平均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在大气环境影响平均的实际工作中,大气扩散计算通常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计算通常以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高斯模式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大气扩散模式在均匀、定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均匀、定常的湍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满足正态分布,由此可导出一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分布,由此可导出一系列高斯型扩散公式实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因此一般的高际大气不满足均匀、定常条件,因此一般的高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定斯扩散公式应用于下垫面均匀平坦、气流稳定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的小尺度扩散问题更为有效高斯扩散模式的坐标系高斯扩散模式的坐标系连续点源一般指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烟囱、连续点源一般指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烟囱、放散管、通风口等放散管、通风口等排放口安置在地面的称为地面点源排放口安置在地面的称为地面点源处于高空位置的称为高架点源处于高空位置的称为高架点源烟羽模型描述来自连续源释放物质的稳烟羽模型描述来自连续源释放物质的稳态浓度态浓度烟团模型描述一定量的物质释放后的暂烟团模型描述一定量的物质释放后的暂时浓度。
时浓度 ū ū — 平均风速;平均风速; Q Q—源强是指污染物排放速率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浓源强是指污染物排放速率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它是研究空气污染问题的基础数据通常:度成正比,它是研究空气污染问题的基础数据通常: ((ⅰⅰ)瞬时点源的源强以一次释放的总量表示;)瞬时点源的源强以一次释放的总量表示; ((ⅱⅱ)连续点源以单位时间的释放量表示;)连续点源以单位时间的释放量表示; ((ⅲⅲ)连续线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排放量表示;)连续线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排放量表示; ((ⅳⅳ)连续面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排放量表示连续面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排放量表示 δyδy—侧向扩散参数,污染物在侧向扩散参数,污染物在y y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是距离y y的函数,的函数,m m;; δzδz—竖向扩散参数,污染物在竖向扩散参数,污染物在z z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方向分布的标准偏差,是距离是距离z z的函数,的函数,m m;;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实际的污染物排放源多位于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受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必然会受到地面的影响,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
所以在建立大气扩散模式时,必须考虑地面的影有界大气扩散所以在建立大气扩散模式时,必须考虑地面的影响根据前述假定响根据前述假定(4)(4)污染物在扩散中质量守恒,即污染物在扩散污染物在扩散中质量守恒,即污染物在扩散过程即不增加也不减少可以认为地面象镜面那样,对污染物起过程即不增加也不减少可以认为地面象镜面那样,对污染物起着全反射的作用按照全反射原理,可以用像源法来处理这类问着全反射的作用按照全反射原理,可以用像源法来处理这类问题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 P P 点的污染物浓度看成是两部分之和一点的污染物浓度看成是两部分之和一部分是不存在地面影响情况下部分是不存在地面影响情况下, P , P 点所具有的污染物浓度;另一点所具有的污染物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反射作用所增加的污染物浓度这相当于实源在部分是由于地面反射作用所增加的污染物浓度这相当于实源在地面下的地面下的 - -H H 位置处的像源,按照无限空间连续点源模式,在位置处的像源,按照无限空间连续点源模式,在P P点点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 扩散参数扩散参数σσy y、、σσz z是表示扩散范围及速是表示扩散范围及速率大小的特征量,也即正态分布函数的率大小的特征量,也即正态分布函数的标准差。
为了能较符合实际地确定这些标准差为了能较符合实际地确定这些扩散参数,许多研究工作致力于把浓度扩散参数,许多研究工作致力于把浓度场和气象条件结合起来,提出了各种符场和气象条件结合起来,提出了各种符合实验条件的扩散参数估计方法合实验条件的扩散参数估计方法 P-GP-G扩散曲线法扩散曲线法应用前述的大气扩散模式估算污染物浓度时,需要确定源强Q、平均风速 、有效源高H、扩散参数σy 和 σz Q值可由计算或实测得到, ū值可由多年的风速观测资料得到,H的计算如上所述,余下的问题仅是如何确定σy 和 σz 帕斯奎尔(Pasquill)于1961年推荐了一种仅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就可估算出σy 和 σz的方法吉福德(Gifford)进一步将它作成应用更方便的图表,所以这种方法又简称P—G曲线法经常用到的中等浮力扩散模型:烟羽模型和烟团模型经常用到的中等浮力扩散模型:烟羽模型和烟团模型烟羽模型描述来自连续源释放物质的稳态浓度,烟团模型描述一烟羽模型描述来自连续源释放物质的稳态浓度,烟团模型描述一定量的物质释放后的暂时浓度有典型定量的物质释放后的暂时浓度有典型10种情况:种情况:无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无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无风时的烟团;无风时的烟团;无风情况下的非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无风情况下的非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有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有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无风时的烟团,涡流扩散率是方向的函数;无风时的烟团,涡流扩散率是方向的函数;有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涡流扩散率是方向的函数;有风情况下的稳态连续点源释放,涡流扩散率是方向的函数;有风时的烟团;有风时的烟团;释放源在地面上的无风时的烟团;释放源在地面上的无风时的烟团;释放源在地面上的稳态烟团;释放源在地面上的稳态烟团;连续的稳态源。
释放源在地面上方连续的稳态源释放源在地面上方H高度上述10种情况都依赖于指定的涡流扩散度K值,通常情况下K值很难确定Pasquill重新得到了情况1到10的方程,这些方程以及相应的扩散系数就是众所周知的Pasquill-Gifford模型课本上分别对应: 烟团瞬时地面点源模型,坐标系固定在释放点,风速u恒定,风向仅沿x方向; 位于地面H高处瞬时点源的烟团,坐标系位于地面并随烟团移动; 地面上连续稳态源的烟羽,风向x轴,风速u恒定; 位于地面H高处连续稳态源的烟羽,风向x轴,风速u恒定评述:评述:对于烟羽,最大浓度通常在释放点处如果释放在高于地平面地方,那么最大浓度出现在释放处的下风向上的某一点对于烟团,最大浓度通常在烟团的中心如果释放在高于地平面地方,烟团中心平行于地面移动,那么最大浓度直接位于烟团中心的下方如果天气条件未知或者不能确定,可以进行某些假设,得到一个最坏情形的结果,即估算一个最大浓度Pasquill-Gifford扩散或者高斯扩散方程,仅应用于气体的中等浮力的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湍流混合是扩散的主要特征他仅对距离释放源在0.1~100km范围内的距离有效。
由于Pasquill-Gifford扩散预测的浓度是时间的平均值因此,局部浓度的时间值有可能超过所预测值帕斯奎尔扩散曲线法的要点:这一方法首先根据太阳辐射情况(云量、云状和日照)和离地面10m高处的风速(帕斯奎尔称为地面风速),将大气的扩散稀释能力划分为A-F六个稳定度级别然后根据大量扩散实验的数据和理论上的考虑,用曲线来表示每一个稳定度级别的σy 和 σz随距离的变化这样就可用前面导出的扩散模式进行浓度估算了 应用观测到的风速、云量、云状和日照等天气资料,应用观测到的风速、云量、云状和日照等天气资料,将大气将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分为扩散稀释能力分为6 6个等级个等级::A A — 极极不不稳稳定定,,B B —不不稳稳定定,,C C — 弱弱不不稳稳定定,,D D — 中中性性,,E E — 弱弱稳稳定定,,F F —稳稳定定若若稳稳定定级级别别为为A A~~B B,,则则表表示示按按A A 、、B B级的数据内插级的数据内插该法的要点该法的要点::首先首先根据根据Pasquill划分大气稳定度的方法来确定大气稳定度级划分大气稳定度的方法来确定大气稳定度级别;别;然后然后从从图图中查得中查得(或表用内插法求出)(或表用内插法求出)对应的扩散参数对应的扩散参数σσy y和和σσz z;;最后最后将将σσy y、、σσz z代入前面介绍的一系列扩散模式中,代入前面介绍的一系列扩散模式中,就可估计出各种情况下的浓度值。
就可估计出各种情况下的浓度值扩散参数的确定根据常规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根据常规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 ;利用扩散参数确定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标准差利用扩散参数确定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标准差; ;浓度估算浓度估算. .P-G曲线的应用利用扩散曲线确定 和Pasquill-Gifford扩散模型的大气稳定度等级注:注:A-A-极度不稳定;极度不稳定;B-B-中度不稳定;中度不稳定;C-C-轻微不稳定;轻微不稳定;D-D-中性稳中性稳定;定;E-E-轻微稳定;轻微稳定;F-F-稳定稳定烟羽扩散Pasquill-Gifford模型扩散系数方程烟团扩散Pasquill-Gifford模型扩散系数方程P-G法的一个重要优点:用简单的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即可确定大气稳定度级别缺点:对太阳辐射强弱的划分不够确切,云量的观测不太准确,带有主观性;扩散参数的选取是根据地面源的实验结果等总结出来的,图中1km以外的曲线是外推的结果此外,它也未考虑地面粗糙度对扩散的影响,因而不适于城市和山区我们国家是按照特纳尔的P-T法修订而来的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