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济阳初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6页2020-2021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济阳初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向10mL 0.1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42—,且c(NH4+)>c(Al3+)B.x=10时,溶液中有NH4+、AlO2—、SO42—,且c(NH4+)>c(SO42—)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水玻璃和铝热剂都是混合物;②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③氨基酸、纯碱、芒硝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④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①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分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②从物质的性质和发生的反应判断,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盐;④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过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非极性键.解答:解: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以上三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①正确;②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下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故②错误;③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③错误;④过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过氧根离子中O与O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④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反应类型的判断、物质的分类、化学键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④,注意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2.8克某金属在氯气中完全燃烧后,质量增加了5.325克,该金属是( )A.Cu B.Fe C.Al D.Na参考答案:B略6. 右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6HNO3(稀)=Fe(NO3)3+3NO2↑+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 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 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参考答案:D略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B. 0.1 mol/L Na2S溶液中:c(OH--)= c(H+)+ c(HS-)+ c(H2S)C. 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 由离子方程式□□ + XO3 _ + 6H+ == 3X2 + 3H2O可判断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参考答案:A略8. 将过量的气体通入到一种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①二氧化硫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 ②二氧化碳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③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 ④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②④参考答案:D9.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 + 2Ag + 2NaCl === Na2Mn5O10 + 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Ag + 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C. 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是还原产物参考答案:B略10.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 ) A.加热条件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 B.常温下,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6.4gCu C.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用2mol SO2和1mol O2合成SO3 D.实验室用足量的MnO2与一定量的浓HCl反应制备Cl2参考答案:A略11.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叙述正确的( )A.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平衡状态B.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C.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v正(NH3)=2v正(H2O)D.达到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之比;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解:A、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4v正(O2)=5v正(NO),4v正(O2)=5v逆(NO),v正(NO)=v逆(NO),故B正确;C、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v正(NH3)=2v正(H2O)在平衡状态和反应过程中都成立,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的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利用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12. 有关粒子在相应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常压下混合气体:H2、F2、NO、O2B.能溶解Al2O3的溶液:NH4+、K+、Cl﹣、CO32﹣C.c(H+)=1.0 mol?L﹣1的溶液中:K+、Fe3+、SO42﹣、I﹣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K+、MnO4﹣、[Al(OH)4]﹣参考答案:D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NO、O2易结合生成二氧化氮;B.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C.c(H+)=1.0 mol?L﹣1的溶液呈酸性,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则可大量共存.解答:-解:A.NO、O2易结合生成二氧化氮,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l2O3为两性氧化物,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H+)=1.0 mol?L﹣1的溶液呈酸性,Fe3+、I﹣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3. 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福尔马林、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③强电解质:明矾、石膏、烧碱、硫酸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略14. 香石花由前20号元素中的6种组成,其化学式为X3Y2(ZWR4)3T2,X、Y、Z为金属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等,X、Z位于同族,Y、Z、R、T位于同周期,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T无正价,X与R原子序数之和是W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Y>Z>R>T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R<T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X>Z D.XR2、WR2两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相同参考答案:D略1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 NH3中含氮原子数为 NA B.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 L 0.1mol·L-1碳酸钠溶液的阴离子总数小于0.1 NAD.1 mol O2和2 mol S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等于2NA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 实验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