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时钟原理的应用解说.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839778
  • 上传时间:2018-05-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9.7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钰佳国际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www.fxyj.cc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时间:2013 年 01 月 25 日扣扣:壹扒肆叁零叁陆陆捌捌一、如何利用移动平均线的特点来判断后市的走势关于“时钟原理”的具体阐述:所谓的“时钟原理”就是将移动平均线的形态(也可以理解为图表本身的形态)与时钟上的对应区域联系起来、进行形象化的分析假如将图形以上升或下跌的力度作为分类的标准的话, 大约可以分出 4 类: 上升消耗型、 恐慌下跌型、下跌抵抗型和持续上升型其特征与“时钟”的 4 个区域的弧度特征比较接近(见图 1)由于图表的特点是由左向右,故在运用“时钟原理”时有的时候是按顺时针方向、有的时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来描述类似“9—12 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消耗性上升”形态,多发生在某 5 浪和反弹 b 浪; 这时候当股价一旦跌破某关键支持位、即会引发持续下跌行情类似“12—3 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持续性下跌”形态,多发生在某 C 浪;处于该状态的股票是绝对不能介入的:一是不知道底在哪里(即使此前有过一个底部也很难形成双底)、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止跌—筑底—反弹”的全过程、三是无法提前预知今后可能展开的反弹行情会有多大的能量。

      类似“9—6 点 逆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抵抗性下跌”形态,多发生在某 C 浪的尾声,所以既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但又不宜过早介入;因为其后市可能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一是启动反弹行情、二是又演变成“持续性下跌”形态(即类似“12—3 点 顺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类似“6—3 点 逆时针方向”的移动平均线形态为“持续性上升”形态, 多发生在某 3 浪或大的反弹 C 浪,是投资者最需要准确认识和及时捕捉的形态如何应用?一是用来判断底部是否有机会筑成,二是判断持续升势能否成立,三是判断股价是否即将见顶,四是判断会否发生大幅度下跌(分别见“图 2”、“图 3”、“图 4”)【能不能设法提前预知其后市启动反弹行情的机会有多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看盘经验提供以下思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主要是看进入该状态之前的“顶部”是“轻”还是“重”: 如果该“顶部”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 我们就以“轻”来形容,反之则为“重” “顶部”轻说明在“顶部”附近的换手率低,再度下行又能呈“抵抗性下跌”则说明市场因认同前面的底部地位而表现出了惜售倾向:后市有机会营造双底进而展开而度上攻行情而如果偏“重”则意味着上攻力道衰竭,此时的高换手率说明抛压力度偏大;市场一旦支撑不住将引发持续的下滑行情——即使其表现为“抵抗性下跌”也极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颓势。

      喜欢运用均线组合分析的朋友大约都知道:一方面出现“黄金交叉”是支持大盘向上的有力信号,另一方面“黄金交叉”的角度又决定了该信号的可靠程度 所以, 即使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机合理地筛选出来,最终是否可以买进仍需要投资者自己来做决定笔者现提供一个看盘的心得(大家可以据此复盘检验以了解成功率)——以下是演变过程:1、股价下滑时均线组合呈空头排列(即所谓的发散状态);2、股价向上突破 5 日线(第一信号);3、股价继续向上突破 10 日线(第二信号);4、但是 20 日线尚未走横;5、股价再度向下(也许创新低,但不是必要条件)跌破(也不一定是必要条件)5 日线,然后重新恢复上升态势,这时 20 日线开始走横(第三信号);钰佳国际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www.fxyj.cc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6、股价突破 20 日线——随后出现“黄金交叉”确认)现在,让我们来看最近的大盘(20020130 的大盘),再有 5--6 个交易日就将进入上述状态的前期阶段了但是要注意:一旦不成功、经常也会引发新一轮下跌——这就是所谓的“临界点”。

      均线参数设置首先应该为“你需要它发出什么信号”服务(对的);是通过交叉的演变来确定买卖与否、还是通过其组合特征来确定持股与否、还是用来测量回调是否到位(各个意义都存在)二、如何利用强弱指数 RSI 的演变来判断和确认第 5 浪强弱指数 RSI 的基本情况1. RSI 的取值范围为 0-100%;2. RSI 常用的时间单位为 6. 9. 12. 14.天/周;3. 50%一线为牛熊分水岭、20%以下为超卖区、80%以上为超买区;4. RSI 从 20%以下向上突破 50%线属于转强信号,从 80%以上向下突破 50%线则属于走弱信号;5. 股价在时间上处于连续涨/跌的行情时会令 RSI 出现钝化(即在超买区或超卖区内处于几近无变化状态)RSI 的特点及应用1. 适用于趋势线运用的一般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 RSI 作分析;2. 适用于图表形态分析的一般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 RSI 作分析;关于 RSI 的背离现象及应用1. 概念: 股价在持续上扬时 RSI 一般会进入超买区、当股价回落后 RSI 则会掉回到 50%线附近;当股价再度续涨并创出新高时 RSI 明显呈呆滞状态,待股价终于见顶回落后 RSI 却跌穿长期趋势(支持)线,此过程即为“顶背离”(反之则为“底背离”)2. 顶背离通常发生在走 3.5 浪时,即当股价在 3 浪中运行时 RSI 进入超买区、进入 4 浪时 RSI 则会掉回到 50%线附近、待走 5 浪时 RSI 开始明显出现呆滞、进入 a 浪后 RSI 表现为跌穿长期趋势(支持)线。

      3. 伴随 RSI 顶背离的通常还会有价量背离:即股价续涨创出新高时成交量却明显萎缩;4. 应用:确认 RSI“底背离”时若采用其它分析方法亦能证明其后市将进入升势时可以开始少量介入,当 RSI 向上突破 50%线时可加码买进,在 RSI 进入超买区(即确认走第 3 浪)时还可以再短线追买(但要及时减持)、在 RSI 重返 50%线并再度发出买入信号(即确认进入第 5 浪)时可重新介入;待顶背离确认时即予以清仓三、对“时”的研究当运用技术分析涉及“时”这个概念的时候、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时指的是时间(学术界也一直在作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循环周期”理论就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产生的),而且认为从事技术分析如果不能预测股价见顶、 见底的时间, 则一切分析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就想象出股价见顶、见底的时间应该是可以测算出来的笔者以为:“时间预测”可能是技术分析里存在的最大的谬误请看以下几种分类:首先、假设市场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是统一的(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在此前提下股价见“底”和“顶”的时间结果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每次见“底”和“顶”的时间周期都是固定的,另一种可能是每次见“底”和“顶”的时间周期都是不固定的。

      固定的时间周期肯定是不存在的——谁都不可能举出哪怕一个例子来证明某股票(或指数)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里进行涨跌交替循环的;所以、我们需要讨论的只是“不固定”的时间周期可能会如何表现钰佳国际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www.fxyj.cc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不固定”的时间周期也有两种可能的表现:一是有规律的、另一是无规律的;“无规律”的时间周期本身就不具备周期在概念上的起码要求、因此也可以撇开不讨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非固定而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可能会是如何表现非固定而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大约有三种可能的表现:一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扩大”,二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缩小”,三是是时间周期呈“有规律大小相间”由于时间周期无法呈绝对递减状态、故这种可能的表现在此也不必讨论了在时间周期方面经常被提到的属于“‘非固定’又‘有规律’的时间周期”的一个概念是“费波拉契数列”:即从“1”开始的相临的两个自然数的和的排列,如 1、2、3、5、8、13、21、34、55、89、144…… 人们发现该数列里的数字经常是股价涨跌中的重要时间周期数值, 于是习惯性地在该数值时间临近时想象股票会见顶或底。

      将“费波拉契数列”应用到时间周期上符合“‘时间周期呈有规律扩大’原理”的假设由于该周期的不确定,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是这样应用的:“第 13 天(或周)应该是某股票见底的重要日期;如果继续下跌、则该股票有可能要等到第 21 天(或周)才能见底;若到了第 21 天(或周)仍无止跌迹象则不排除会持续跌至第 34 天(或周)……”看见了吧:当周期不能被必然确定的时候,面对市场、人们的反应就是如此的无奈!呈“有规律大小相间” 的时间周期还有一般是运用数学模型、将某股票在历史上见底或顶的时间周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算、来计算下一个高点或低点产生的时间据相关专家介绍:这方面尝试的结果充其量也只能是估算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而无法做到精确——而我们都知道:若不能对涨跌目标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仅仅只知道一个大概的见底或见顶的时间范围、对于股票操作而言是毫无指导意义的事实上、“市场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是能够统一的” 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由于看市场角度的不同和分析的时间周期不同、市场人士对“底”和“顶”的认知标准经常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一切与“时间测算”有关的理论也都只可能是相对“模糊”的例如:某股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后、在 2 个月的时间里演构筑出双底形态,在讨论时间周期的时候究竟应该以形成第一个底的时间为准、还是应该以形成第二个底的时间为准。

      若以形成第一个底的时间为准,其后的上升是如此的有限、且又再度返回了起点令这种时间预测毫无操作价值;若以形成第二个底的时间为准,毕竟真正的“底部”出现在前一个“底”、这就又涉及到对底的标准的界定问题其实,波浪理论的特点最能说明时间测量的不可操作性先从 1 浪说起:1 浪或为从长期“熊市”的底部启动、或是某大级别推动浪的“先行者”;属于前者的“1浪”和属于后者的“1 浪”其上升高度、力度以及运行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2 浪属于调整浪,既可能是简单调整、也可能是复杂调整,其调整周期是无法预知的;可行的办法一般是等到其基本完成筑底以后才尝试确定3 浪有可能走得很“完美”(例如(3)浪 3 经常是波澜壮阔的)、也有可能一波三折(例如某(5) 浪3),在运行运行时间方面当然也就充满了变数5 浪比 3 浪还要复杂:既有可能正常运行(即与 1 浪的规模大致相当)、也有可能走出延长浪(即超过 3 浪的长度)、还有可能走成失败浪(即不高于 3 浪顶),这就更难对其运行时间予以提前“锁定”了调整浪就更难统一时间周期了:既有简单调整、又有复杂调整;a 浪可以是最小的调整浪、也可以是最大的调整浪(此时的 c 浪则为失败浪);b 浪既号称“多头陷阱”、可想其难以把握到了何等程度;c 浪既有失败浪、也有延长浪,更是扑朔迷离。

      综上所述,要想精确掌握行情涨跌的起止时间基本上是不现实的;要想炒股盈利惟有首先从把握趋势着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