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OSAI绩效审计指南(全稿).doc
106页亚审组织第5次研究项目 绩效审计指南 2000年10月 目录 序 --- 4前言 --- 51. 介绍 绩效审计指南 --- 7 绩效审计的定义和范围 --- 8 绩效审计的权限和目标 --- 10 绩效审计过程 --- 11 绩效审计的一般原则 --- 132. 战略规划 介绍 --- 17 选择审计题目 --- 183. 启动绩效审计 介绍 --- 24 计划单个的审计项目 --- 24 了解被审对象的业务 --- 27 审计标准 --- 30 4. 执行绩效审计 介绍 --- 36 审计方法 --- 38 改进审计方案 --- 41 审计抽查方案 --- 42 形成审计结果和建议 --- 445. 证据及文书 审计证据 --- 47 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充分性 --- 47 绩效审计证据的特点 --- 50 查证过程 --- 53 文书 --- 566. 报告 介绍 --- 60 报告过程 --- 61 报告内容 --- 667. 后续阶段 介绍 --- 68 后续活动的评估和报告 --- 708. 审计管理 — 若干重要事项 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 --- 72 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 --- 75附件1: 关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绩效审计的重要思考 --- 83附件2: 绩效审计的潜在影响 --- 89附件3: 需了解的被审对象主要特点和环境 --- 91附件4: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中的若干重要事项 --- 95名词索引 --- 99序 在1997年雅加达举行的第6届国际研讨班上,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以后简称为亚审组织)大会批准了《雅加达宣言——以绩效审计促进公共管理效率及效果的指南》。
根据该宣言决议,决定起草一份用于指导绩效审计的通用指南199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亚审组织第26次理事会批准了以绩效审计指南为主题的第5次研究项目 本绩效审计指南的基本框架贯彻了雅加达宣言的精神,但并不是一份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也并不能代替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保证审计质量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经验 参与该研究项目的专家包括:彼得·罗宾逊先生(研究小组组长,澳大利亚),I·P·辛格先生和A·K·萨科尔先生(印度),阿巴·拉赫曼·宾·穆罕默德先生和阿兹娅·阿萨德女士(马来西亚)以及约翰·欧诺伊德先生(新西兰) 研究小组起草了绩效审计指南草稿,并于1999年11月交由亚审组织各成员审阅和征求意见在绩效审计指南定稿修订过程中,研究小组认真考虑和吸取了亚审组织各成员提出的意见研究小组在此谨向亚审组织下的各最高审计机关致谢2000年10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亚审组织大会上,亚审组织理事会通过了绩效审计指南定稿 前言绩效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在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判断和经验,但建立一套富有活力的操作方法则可以为发挥专业经验提供一个客观的框架。
绩效审计为公共管理实现真正增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它还可以确保那些管理公共资源的个人和单位能够对其行为负责任为了有效工作,绩效审计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审计目标和被审领域的重要程度他们还必须知晓制订审计计划和执行审计的宗旨、能够正确运用审计准则、审计方法和某个最高审计机关的工作程序本指南为进行绩效审计提供了一套方法以及宽泛的工作框架,同时它也成为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依据本指南将会帮助绩效审计人员:l 适应客户的需要、期望和侧重点,对最高审计机关来说就是适应立法机关、政府各部门和公共事务管理部门的要求;l 通过绩效审计为被审单位增值;l 提供一个使绩效审计人员提高技能、发挥潜力的环境;l 取得良好的审计成果;以及l 高效、有效地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本指南借鉴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相关的审计准则,以亚审组织成员们凭借广泛经验所认可的绩效审计普遍原则为基础因此,它既包括了目前通用的绩效审计方法,也反映了各最高审计机关的“优秀做法”本指南是一份“活文件”,随着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改1. 介绍绩效审计指南1.1本指南为识别、搜集、分析数据提供了框架,也为以下活动提供了指导:l 协助最高审计机关的绩效审计人员管理和进行绩效审计;l 促进连续、经济、高效、有效地进行绩效审计实践;l 为绩效审计理论和职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以及l 设立一套基本框架,为专业评判提供依据。
1.2 本指南是专为那些参与策划、执行、报告和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最高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和咨询专家而设计的因此,本指南的各章节是按照绩效审计过程的各个重要阶段依次编写的,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处理绩效审计工作中各种复杂的需求1.3 各机构中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绩效审计工作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我们呼吁最高审计机关能够制定信息技术环境下绩效审计的详细操作指南,但在本指南的附件1中阐述了在这一领域内需要更为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1.4 绩效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将会面临很多变化多样、模糊不请的情况他们需要具备对各种组织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分析的能力他们需要对大量的组织活动和审计课题非常熟悉他们需要把复杂的事项用逻辑而确凿的语言报告出来本指南可以在这些方面提供帮助,但是绩效审计人员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他们在这些领域的能力绩效审计的定义和范围1.5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审计准则① 中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1.6 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② 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投入和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只有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
1.7 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③在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时,当一定量的投入取得产出最大化,或者取得一定量的产出时实现投入最小化都可以称之为效率性1.8 有效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④有效性主要关注的是一个项目是否实现了目标当谈到有效性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区分短期产出(或产品)与最终产出(或成果)的不同例如,当项目目标逐步实现时即实现了有效性最终成果对于衡量项目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成果可能比投入值和产出值更难以衡量和评价项目成果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应当从长期效果而不是短期效果来评价它1.9 绩效审计与项目评估有着类似的方法和理论,但是却不象项目评估那样要评价政策本身的有效性或者权衡各种政策的利弊除了检查产出结果的影响,项目评估还应包括许多内容,如执行单位的计划是否反映了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否与政策相一致以及对项目政策的改动是否能够取得更有效的成果等1.10 绩效审计还体现了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和产权审计的精神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规定,产权审计则主要涉及在管理公共项目中的最佳做法,即经理人员不得为谋取私利而挪用或滥用公共资金,项目支出不得超过规定的需求。
绩效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要根据适用情况应用这些要求1.11 绩效审计人员在评估项目的有效性时还必须关注公平和职业道德等在项目管理中,公平是指公正、无私地运用公共资金管理公共支出的职业道德是指公共资金的经理人员个人行为的忠诚可靠程度和对职责的敬业程度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应当对公平和职业道德等事项予以关注1.12 绩效审计应当对以下方面进行检查和报告:l 对政府适用的信息和政策建议的质量;l 是否建立行政机制并使其有效运行,从而使政府能够了解是否为实现政策要求而制定了项目目标;l 规定的项目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l 项目执行方法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以及l 预定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项目影响1.13 审计人员不应将审计仅仅局限在为实现政策目标而“已经做了什么”,同时应当关注“还没有做什么”在项目执行规模、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都既定的情况下,一般来讲评价执行单位整体的效益情况是不现实的所以,绩效审计一般是针对执行单位具体的任务、活动、项目或运行情况而进行的绩效审计的权限和目标1.14 审计职责一般都由法律条文加以确定,规定某个最高审计机关审计公共机构的内容由于审计职责是从“审计”一词的广义概念衍生而来,或者已被法律所接受,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对法律条文的最好理解来指导其行动。
通常,绩效审计职责规定了执行审计的最低限度以及进行报告的要求,规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同时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和如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