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英国文化起源与发展道路略论.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6358157
  • 上传时间:2017-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国文化发展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先河,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影响了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作为现代文明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其辉煌的发展历史值得深思英国学者戴维·钱尼认为,文化就是某一群体 “理解和表现他们生活的世界 ”的一种模式①我国学者钱乘旦、陈晓律在《英国—在传统和变革之间》一书中指出,英国文化是在历史的斗争与冲突中形成的,并且最终趋向融合实现平衡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文化体现为新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严格意义上而言,英国文化研究没有准确的开始日期,通常情况下认为, 《文化与社会》 、《漫长的革命》 、 《读书识字的用途》 、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四部鸿篇巨著的相继问世标志着英国文化研究的开端它脱胎于早期文化观念与批评,既是对保守文化的反拨,更是对细读式分析方法的继承威廉斯以其开山之作《文化与社会》掀起了对利维斯思想的批判与传承的序幕在《文化与社会》 、 《漫长的革命》这两本巨著中,威廉斯实现了利维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根据利维斯思想中所包含的整体文化观念及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威廉斯批判了古典保守文化精英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激进社会批判,威廉斯驳斥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左派知识分子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模式。

      综上而言,威廉斯丰富了文化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奠定了早期英国文化观的坚实基础霍加特在其著作《读书识字的用途》一书中利用文学分析方法,描绘了城市工人阶级的文化变迁过程通过对战后大众文化的实践批判,霍加特认为旧有阶级文化正遭受侵蚀,工人阶级文化正处于匮乏的危险境地但是工人阶级在大众文化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身道德标准的提升,自主选择大众文化的文化产品形式,并形成具有阶级特色的流行文化文化研究的缔结者汤普森在其代表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着重强调了工人阶级之意识与文化对理解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汤普森认为工人阶级虽然属于底层群体,但是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并且工人阶级群体有其独特的阶级意识汤普森通过重构18世纪末的激进主义文化传统、聚焦工人阶级的文化体验、分析工人阶级自我意识成长这三个方面详细地研究了工人阶级文化的形成,从而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文化研究的深入形成了促进作用英国文化之第三条道路选择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著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认为,后传统秩序的出现是产生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所在后传统秩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秩序的固有模式,颠覆了现代制度及其社会制度。

      同时在一个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全人类必须应对共同利益问题在这样的理论推动下,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理论吉登斯认为“生活政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政治,是一种由反思而调动起来的秩序,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政治”② 第三条道路的核心思想就是打破一元论的“设计选择”,在左与右的两极间实现中立平衡通过突破在公平、效率、稳定、发展等问题上的局限性,引导制度设计走向超越左与右的独立模式第三条道路思想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英国遭受了左派与右派的双重攻击后的折中路线新左派中的社会良心论者认为,国家福利有义务帮助贫困者,社会福利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不可抗力的预防,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在理性与道德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福利发展过程中,这种共识化解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维持两者之间的相互平衡而新左派中的公民权理论认为,公民权是众生平等的社会身份的象征,但是这种权力导致经济不平等合法化国家福利存在的意义不是推动平等,而是改善不平等但是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新右派理论位居正统 新右派认为,国家福利的推行是造成纳税人负担加重,阻碍消费自由的罪魁祸首国家干预行为就是导致整个社会迈向奴役之路的重要原因。

      新右派认为应该适时减少财政补贴,给予个人与社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总体而言,新左派强调国家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而新右派更看重个人自由权利英国资本主义在经历这样两种极端的思想控制之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出现,无疑赋予了资本主义新发展的重生意义第三条道路致力于在社会团结、公平、公正的基础价值观念基础上融入自由主义思想元素,使国家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吉登斯认为,当今社会条件变幻莫测,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建立权力与风险共享的社会,这既是对今天新“和解” 的理论诠释,更是对积极福利的最佳注脚但是,第三条道路并不是简单的路线折中或妥协它其实是在建立社会共识基础上的理性变革思想吉登斯认为“全球化的后传统社会的伦理指的是承认人类生命的神圣性及幸福和自我实现的普遍权利,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时刻:这些普遍价值有了真实的支点 ”③当代英国文化之文化边界的模糊选择文化是否存在边界,什么才是区分不同文化差异的最佳标准,这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差异角度分析文化间的区别发现,作为一个共同体差异的存在是由于某一成员不具备作为内部成员的共同属性,因此应被排除于共同体之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打乱了群体构成,同时直接导致英国文化面临外界的严峻挑战。

      自1948年英国接收第一批外来移民以来,每年英国移民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大量移民涌入给英国各个领域的工作造成巨大压力这种情况更是体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下半叶的经济萧条时期与此同时,英国本国公民开始对外来移民者抱有一种敌对情绪,种族矛盾加剧对于这种紧张的种族关系,英国政府也竭尽所能加以控制,但收效甚微各种煽动种族矛盾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并引发群众响应英国政府为缓和局势,先后颁布多部法律,致力于缓解种族矛盾与冲突,种族歧视与各种不公正待遇同时成立了专门强制调节种族冲突的执行机构——种族平等委员会,缓和种族冲突现状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种族冲突的局面,但是奠定了官方友好民族政策的基础多元文化模式逐步在英国蔓延,并进一步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之中在保障移民平等权利的同时,鼓励其独特文化遗产的保留,使其真正融入社会多元文化在倡导英国主流文化的同时,也注重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从而导致了跨文化的产生跨文化就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里,出现了新的文化形态这样的文化形态丰富了原有文化,并不断改变旧有的文化环境,使其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英国文化研究之父霍尔认为,少数种族文化源于英国文化,并对英国文化有所贡献,但同时也冲击了传统英国二分法文化,颠覆了传统的英国观念。

      移民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得英国种族呈现混杂性,同时也超越了文化之间的边界,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呈现明显的模糊性总体而言,英国向来是一个稳重的民族,英国文化底蕴注重的就是实际与宽容的理论原则英国的文化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斗争的文明史,但是这种斗争绝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的野蛮侵占史,而是文化本身的自我更新与提升通过不同文化理论的冲击与斗争,实现文化的融合与传承,这就是英国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同时在面对左与右的双重夹击,在二者之间的平衡发展路线,是复杂时代背景条件下,睿智的英国人的理性选择当代“二重性”学说的诞生要求公众必须超越二元对立,实现二元融合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正是后现代社会秩序下的,英国文化发展轨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