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大班美术教案.doc
39页《家》大班美术教案 《家》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线描画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巩固学习人物画,表现人物在家里的活动 2、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建构房子的造型,并尝试大胆地表现房子里的设施和简单的人物形象 3、大胆地表现房子侧面的结构,乐意与同伴分享《我的家》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组提供彩色纸若干,黑色勾线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 音乐活动《家》,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我的家》,感知房子的结构、房子里的陈设和人物的姿态 教师:画面上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门是什么样子的?房子里面有什么? 教师:房子里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3、 让幼儿了解绘画的重难点 教师:小朋友,你的家是怎样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用粉笔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一位小朋友的家 教师:你们家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可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教师快速地在房子里画出人物站立和侧面的姿态,巩固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4、 幼儿线描画创作《我的家》 引导幼儿在桌子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启发幼儿先用勾线笔画出房子的外形结构,再在房子上进行装饰,最后,画出房子里的人物和设施 幼儿操作好活动,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并给予语言指导和帮助 5、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讲述家里的设施和家人的活动,共同分享家庭的快乐《家》大班美术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作画,能够利用稻草来为小松鼠制作房子,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剪刀、白胶、稻草若干、作画纸和房子图片、彩笔、稻草画欣赏范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稻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观看稻草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稻草) 2.师:收下来的稻子有什么作用?师:稻谷进行加工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 3.师:稻谷可以加工成大米,那么剩下的稻草它还有用吗?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请幼儿讲述稻草的作用,并对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提炼和总结。
二、欣赏并感受稻草画的美,尝试制作稻草画 师:稻草还可以用来画画,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稻草画 1.欣赏稻草画,激发幼儿制作稻草画的兴趣 2.讨论交流:怎样制作稻草画,引导幼儿观察先画边框线、稻草的排列方向、长短的控制、排列的技巧等 3.今天我们的小松鼠说天气冷了,它需要一个家来挡挡寒风,我们就用稻草来为它制作一座房子吧 4.幼儿大胆尝试制作稻草画,在活动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帮助 三、展示交流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用稻草做了一座怎样的房子呢?(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创作的方法展示幼儿作品,欣赏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活动建议: 1.活动第一环节要多引导孩子产生兴趣 2.在活动展示评价上可以从粘贴稻草的方法上多加引导 活动反思: 通过观察及谈话,对我们农村田园的稻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稻草作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艺术鉴赏能力《家》大班美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笔锋和近似的椭圆形,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用浓墨和淡墨作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喜爱熊猫的情感,懂得要保护我们的国宝——熊猫。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宣纸、毛笔、墨汁、废报纸(垫在宣纸下吸水用) 2、洗笔瓶、抹布、海绵(吸水用) 3、水墨范画《熊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熊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呀?你们喜欢熊猫吗?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它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基本部分 1、熊猫有一个圆圆的头,两只圆圆的眼睛,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眼睛的形状有点像椭圆形,头上有两只像半圆形的黑色耳朵,胖胖的身体,有四条又粗又短的黑腿和黑色短尾巴它们生活在中国,最喜欢吃竹叶,我们都要爱护它们 2、看看这还有可爱的熊猫一家,有熊猫爸爸、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这是用什么画的呢?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这可爱的熊猫一家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来出示水墨范画《熊猫》,我们看这张熊猫图叫什么画?水墨画就算用墨和水画出来的,先用墨勾出轮廓线,熊猫身上长黑毛的部分就用浓墨,其它部分就用淡墨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今天我们来画水墨画《熊猫的一家》,要用浓墨和淡墨来画想想你在哪里见过熊猫,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会做哪些有趣的动作?将熊猫画出来后再添画一些和熊猫有关的东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握毛笔的姿势,提醒幼儿洗笔后在笔垫上将笔上的水吸一吸,画线时要将笔竖直,用笔尖画,注意浓、淡墨的运用 三、结束部分 评价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作品把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重点欣赏和评价熊猫的动态和浓、淡墨的恰当运用 活动反思: 幼儿对水墨画《熊猫的一家》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也很认真,激发幼儿爱护熊猫,并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作画,幼儿们大部分作品都画得很好之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自由的去绘画熊猫,每个孩子画的熊猫动态都不一样因为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让幼儿观察了不同的动态通过精心的设计本节课幼儿们完成的都非常好,教学也非常成功《家》大班美术教案4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在石头上装饰与绘画 2、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石头及石头制品;颜料、棉签、水彩笔、彩色纸、胶水、画有图案轮廓的大纸等);布置熊、松鼠、小狗、公鸡、小兔作品展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导入: “小朋友这是什么?(石头)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动物艺术家,它们知道我们在收集石头,所以带来了和石头有关的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时想一想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变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
师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变成了什么,想想用了什么办法(材料) (三)提出创作要求: 1、大胆想象动手创造; 2、使用颜料的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过多; 3、尝试一种以上的方法创作; (四)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染石子: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任意涂染石子,使其成彩色石子,并欣赏石子的美 2. 画石子:将石子涂成白色或其他颜色后晾干,然后在石子上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3. 石子组画:几块不同的石子组成一物体贴在纸上,再涂上颜色成为一幅画例如:一小石子、一大石子上下连接粘在纸上,涂上颜色成为不倒翁娃娃 (五)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于展示台,请幼儿互相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家》大班美术教案5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装饰、拼搭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象中的家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纸盒外形想象装饰 2、难点:用装饰、拼搭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家 活动材料: 收集大小、形状各异的废旧纸盒若干。
提供一些进行装饰用的辅助材料,如双面胶、剪刀、透明胶带等 设计思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包装也越来越显得美观、精致,深受顾客的喜欢,如化装盒、食品盒、酸奶盒等,既有实用价值,又可供欣赏和游戏,常常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因此,我选择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废旧纸盒设计了本次活动“家”通过收集大小、形状各异的废旧纸盒,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拼搭“家”的表现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让幼儿根据纸盒的形状变化想象出形态各异的“家”的外形这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创设了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运用个别设计——鼓励合作拼搭出想象中的内容既有发散又有集中,从而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展开想象——各别创作——合作拼搭、交流介绍——分享快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 幼儿在配乐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中玩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1、交流讨论,想象设计 刚才我们玩了《请到我家来做客》的游戏,现在,老师想请你们每人设计出自己的“家”,然后请老师去做客,怎么样? 2、观察外形,大胆想象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纸盒)这些都是你们最近收集的废旧纸盒,现在请你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方;有的绿、有的红……) 它们的样子像什么呢?(幼儿根据纸盒外形发散想象) (二)个别创作,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根据想象大胆地利用废旧纸盒的造型加工、粘贴或适当添加其它材料,剪贴一些细节,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家” 2、支持与帮助根据能力差异对纸盒的造型自由想象、设计 (三)合作拼搭,体验成功 1、与同伴一起交流、介绍自己设计的“家” 2、鼓励幼儿将自己设计的“家”合作拼摆成“幸福家园” 3、请老师一起参观作品,向老师介绍设计的“幸福家园” (四)分享快乐,结束活动 邀请老师去“幸福家园”做客与老师同伴一起手拉手围着“幸福家园”边拍手边唱歌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附歌词: 我爱我的爸爸,也爱我的妈妈,爸爸妈妈都爱我,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活动反思: 《家》是一首结构简单富有童趣的诗歌,它将白云与蓝天、小鸟与树林、小鱼与河水、泥土与种子等一对对依恋关系的事物,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温馨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从小“家”到大“家”的喜悦,开心本次活动,我在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下,鼓励孩子在多形式的引导下乐于想象,善于创编,敢于表达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本次活动中,在朗诵诗歌《家》的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朗诵之外,我还通过让幼儿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中表达的美好意境,白云依恋蓝天,小鸟依恋树林,小鱼在水中徜徉,让幼儿不知不觉走入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联想训练,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在诗歌创编中,我进行设置问题,让幼儿展开想象如:蓝天是谁的家?它还会是谁的家呢?树林是谁的家?它还会是谁的家呢?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个问题的引导下,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思维我这样的提问,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以及多种结果,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依据《指南》精神,我“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表达水平如何,都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三、仿句练习,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诗歌创编是从模仿开始的,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