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心理学(唐卫海).doc

73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58154301
  • 上传时间:2018-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4K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讲第一讲 绪绪 论论 主讲人:唐卫海主讲人:唐卫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心理学是科学一、心理学是科学 二、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二、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 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 六、西方心理学派别六、西方心理学派别 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八、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八、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心理学是科学一、心理学是科学 1 特定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2 独立的理论体系: 3 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有目共睹 二、二、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的成年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心理现象的具体内容 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普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三、研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1 理论意义  克服唯心主义  不同的心理观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2 实践意义有利于教育:教育心理学等有利于交往:社会心理学等有利于生产:工程心理学等有利于人才选拔和企业管理:管理心理学等有利于商业:广告心理学等有利于军事:军事心理学等有利于司法:犯罪心理学等有利于医疗:临床心理学等……3 科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描述(description)描述的目的是将研究问题时所获知的表面事实,客观 地用口头或文字描述出来;只求事实的真实性,不涉 及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explanation)解释的目的是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解释 以陈述的事实为根据,进一步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预测(prediction) 预测的目的是只根据现有的资料,去推测将来发生问 题的可能性适于因果关系明确的问题控制(control)控制的目的是指设法控制问题发生的原因,使可能发 生的问题不致于发生;或将可能发生问题的严重性减 少到最低限度 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四、为什么心理现象能够研究 1 原因从时间上看 过去  现在  过去 + 现在 内容上看 生理原因  心理原因  环境原因 2 言行从时间上看即时延时从表现形式上看内隐的外显的 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五、怎么研究心理现象 1 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2 具体方法 1)观察法定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 有系统、有计划的感知,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 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适用情况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法的对象可以是具有一定的表达自我和主观判断的能力的成 年人,也可以是还不具有这些能力的儿童,或者动物等。

      观察法的随机性比实验法更大,从实际情况抽取变量和 数据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观察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法受到观察手段的限制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做到不让被观察者发觉自己正在被观察, 否则其行为就会与正常状态下的行为模式有差别要做到这一点,就对观察手段提出了要求一般采用 参与观察的方式,让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 以此掩盖观察者的真实身份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对当事人进行观察,可能会侵犯 其隐私权这一点在做研究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保 护被试的权益不受损害  观察法的原则 观察法的一般原则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被观察的特征应有明确的界 定,并作好计划;观察必须是系统的;必须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应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影响观察法成败的重要因素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 两种观察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情景下,不对变量加以控制, 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控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是与自然观察法相对应的一种具有客观性、 验证性、系统性的观察方式,通常在具有某些仪器设 备(如录音机、摄像机、单向透镜等)的特殊环境中 进行,或者在事先经过相应程序控制的自然场所中进 行(如教室、实验室、活动室、会议室等)。

       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是许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 天文学的发现主要是靠观察得到 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创建在对自然界的观察之上, 法布尔的《昆虫记》主要也是运用了自然观察法  在心理学领域,自然观察法在儿童心理学、动物 心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  控制观察法 使用控制观察法时应尽量遵守如下几条原则: 每次只按既定目的观察一种行为;  事先界定要观察的行为特征;  事先准备好记录表格;  尽量使用精密工具;  采用时间抽样的方式 2)心理测验法定义:心理测验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 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没有经过标准化的问卷所进行的只是调查,而不是心理测验分类按内容分: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问答测验,纸笔测验,计算机测验,网上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 心理测验的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reliability)定义: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信度高: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得到相同或 大致相同的成绩测验的效度(validity)定义: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要测的心理品质。

      效度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3) 实验法 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 实验法研究者可以主动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 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879年冯特创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简单地说科学研究方法可归于描述性、分析性和验 证性研究三类实验法属于验证性研究方法 实验法分类 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对研究对象进行干涉和控 制的基础上,获取信息或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 是相对于自然(现场)实验而言的 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 中进行,也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的控制  实验实施过程与步骤 实验设计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包括对象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操作步骤操纵:自变量测量 :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果处理与讨论书面报告(论文)  实验法优缺点 优点实验者可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验证变量 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效度高重复性好缺点外部效度差实验者的影响等结果受现有的技术方法、仪器的限制 六、西方心理学派别六、西方心理学派别 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1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采用内省法经验可以被分为各种基本元素元素:感觉,意象,激情状态评价:意义和贡献: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的束缚,走上了实 验的道路局限:还原主义,内省法 2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儿等主要观点: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机能,但不把意 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评价:意义和贡献: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3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用实验方法,反对内省刺激-反应(S--R)评价:意义和贡献:强调客观行为表现,主张客观研究方法局限:人与动物等同起来,是有机的机器;不研究心 理的内部过程与结构,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

      4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主要观点:似动现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存在各种知觉组织规则,如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 封闭性、对称性原则头脑中存在知觉的“格式塔”或“完形”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顿悟过程评价:意义和贡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的组织原 则局限:主观唯心的色彩 5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行为的原则: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能理论:生本能和死本能释梦评价:意义和贡献:把意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对心理的 动力因素如需要,动机等方面的强调局限:过分强调性在人心理中的作用,同时认为无意 识决定意识 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取向(research approach):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 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 域这种研究方式,我们就叫做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心理分析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 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研究的问题脑功能的定位(localization):完成某种心理功能 的脑区及脑区间的关系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身心健康的关系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 心理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以心理参数为自变 量,分析或记录生理参数随心理活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生理参数是因变量方法:生理信号的采集与分析技术,特别是脑事件相 关电位分析技术生理心理学(Physiopsychology):以脑形态和功能参 数为自变量,观察分析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方法:临床方法,电刺激法,局部切除法,生物化学方法等因变量:本能行为,习得行为,情绪行为等 2、行为主义的研究年代: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华生(Watson),斯金纳特点: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有机体的内 在过程和机制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 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探索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50年代后,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接近销声匿迹,但 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研究领域。

      3、心理分析的研究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 Freud)理论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一个人的人格本我:人先天具有的,消除紧张获得满足自我:负责理智地调节本我、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超我:内化了的道德标准,压抑本我的盲目冲动精神分析理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 的某种动机,其中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 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 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后弗洛伊德主义 年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Anna FreudErik Erikson 特点: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必多(“性”能,libido)活动的高 潮时期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1967年,奈塞尔(U.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观点: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 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人是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 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通常用模型表示人的心理过程和结构一般的模型:感觉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 应系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