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T****m
  • 文档编号:234750299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0.8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怀疑与学问请同学们思考 ,“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1作者简介 顾颉刚 (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 ,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明确: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 通过这两句名言 ,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 ,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 ,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明确:第 6 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教学提示】“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

      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点的提出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 ,要符合客观实际 、科学真理 ,态度要鲜明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作者提出了论点 ,就要去论证论点 ,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 ,所引用的名言 、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 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第 4 段举历史上的 “三皇、五帝 ”和礼记 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 ”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又如:第 6 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 ,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 “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 ,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 ,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 ,令人信服又如:第5 段中引用孟子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的道理。

      再如:第 6 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论证了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 ,因为它“是”;不信它 ,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 ,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 ,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 、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明确: (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 ,不论信不信 ,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 ,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 “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结合上面的分析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明确: 第一部分 (12):引用名言 ,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 (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三部分 (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学提示】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 (引论)、分析问题 (本论)和解决问题 (结论)三、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顾颉刚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第 2 课时一、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怀疑与学问的内容,也学习了议论文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常用的论证方法,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议论文在论证论点过程中说理的层次,还要进一步理解议论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究说理的层次,明确各段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细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组完成以下问题 1本文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作者是如何阐述怀疑精神的?明确:对怀疑精神作者阐述得明确而透彻: 所谓疑就是决不轻信 ,经过思考 ,分清是非 ,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2结合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从怀疑到创新”这一治学过程的?明确:作者在进一步论证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时, 又把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 ”。

      作者通过举例、正反说理,使内容阐述得鞭辟入里 ,无懈可击目标导学二:理解本文分析事理透辟,语言严密的特点议论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揣摩下面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1)一切学问家 ,不但对于流俗传说 ,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 ,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明确: (1)用这些词 ,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四个 “常常”,多次重复 ,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 ,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 “学术 ”和“文化 ”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 “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是从部分到整体 ,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目标导学三:小结整合本文是一篇观点鲜明 、 论证充分 、 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

      论述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 ,分设了两个分论点 ,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 ,条理清楚 ,中心明确 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目标导学四:迁移训练,拓展延伸学习了本文后 , 相信你对怀疑精神在学习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你以读书贵有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三、板书设计怀疑与学问(12)提出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论证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34)论述对于传说 ,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6)论证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层层深入论述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按照整体理解内容到感知特点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议论文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由初步掌握知识 ,逐渐过渡到形成能力 3 重视学法的指导 , 从篇章结构到文体特点 ,从多个方面培养了阅读能力不足之处1.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一定程度上教师讲解取代了学生思考探究。

      2 学生对议论文结构上层层深入的论述特点体会得还不到位 ,需进一步练习提升 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目标:1明确议论文论证合理的重要性2学会恰当运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3寻找写作实例 ,进行比较 ,总结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议论文 ,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 ,都要摆事实 、讲道理 ,也就是要进行论证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论证的合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论证要合理”这个问题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概念,整体感知1“论证要合理”的概念 明确:论证,就是围绕观点 ,把经过选择的论据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结合 ,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结论2“论证合理”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 (1)论证要符合逻辑 ,观点要一致 ,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规律2)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同时,要通过恰当的分析 ,使读者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 , 避免出现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3)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4)要结构合理 ,思路清晰目标导学二:把握论证方法论证的方法有哪些?各自起什么作用?明确: (1)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2)作用: 事实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 ,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 ,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 ,是非曲直明确 ,给人深刻印象 ,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 ,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使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 ,容易被人接受目标导学三:结合例文,指导技法1明确内容 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以上2提出要求 1)在标题或文章的开头 ,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 ,注意层次清晰 ,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3例文导航 知足就会常乐春去秋来 ,花开花落 ,岁月就这样流逝 ,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 , 有人喜欢享受当下 , 而我们应该做的 , 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明白知足方能常乐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蛇吞象 ,受苦的还是自己 ,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己郁闷 ,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 ,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 ,再也找不回来了 ,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

      不知足常悲 , 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 ,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 ,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与仕途擦肩而过 , 唐伯虎没有悲伤 , 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 ,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 ,虽仕途不顺 ,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 ,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 , 如何能不令人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 ”的柳三变吗? “你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 ”皇帝的一句话 ,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回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 , 却成就了一位大词人 , 璀璨了两宋文坛 , 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 ,要想到你拥有什么 ,你就会快乐的人生就像一场梦 ,要做个好梦 ,就得带着微笑 ,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怎么会不快乐呢?【名师点评】作者在开篇就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知足方能常乐 。

      紧接着使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两种方法对观点进行了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4限时当堂作文 目标导学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佳作推荐 2美文共赏 1)作者朗读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