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学考研材料:教育学大纲框架.doc

2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86211
  • 上传时间:2017-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15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学原理(一)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概述(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定义的类型(一)教育的概念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1.教育的本质问题2.教育本质的论争(三)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四)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3.劳动起源说1.原始社会的教育2.古代社会的教育教 育 学 原 理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五)教育的发展3.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学原理(二)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1.教育独立论2.教育万能论3.人力资本论4.帅选假设理论(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5.劳动力市场理论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1.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4.教育的人口功能1.现代化与教育变革2.全球化与教育变革3.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4.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三、教育与社会发展(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5.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人的身心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烁论1.主要观点内因与外因交互理论2.遗传素质及其作用(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 影响因素3.环境及其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教 育 学 原 理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 2.学校教育作用及有效发挥条件教育学原理(三)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定义1.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说教育适应说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1949 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4.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一)教育目的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培养目标的定义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五、教育目的(二)培养目标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4.各类学校系统1951 年的学制1985 年学制改革(二)学校教育制度5.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 育 学 原 理六、教育制度(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教育学原理(四)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课程的定义1.课程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一)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二)课程类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概念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3.课程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课程实施的取向5.课程实施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含义功能(三)课程编制6.课程评价主要范围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1.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学生发展2.20 世纪 60 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教 育 学 原 理七、课程(四)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学原理(五)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教学的定义1.教学的概念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区别联系(一)教学概述2.教学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课程理论1.教育理论概述 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2.当代主要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三)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概念特点1.教学模式概述结构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四)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五)教学原则2.中小学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六)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实验;实习作业;演示;练习;参观;自学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学业考评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教 育 学 原 理八、教学(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4.教学评价的改革教育学原理(六)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1.德育概念(一)德育概述2.德育任务1.道德``、思想`` 、政治``和法制``(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2. 《小学德育纲要》 《中学德育大纲》1.要素(三)德育过程2.规律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2.知行统一3.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6.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四)德育原则8.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1.直接的道德教学(六)德育途径2.间接的道德教育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2.体谅模式3.价值澄清模式4.社会学习模式九、德育(七)德育模式5.集体教育模式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教师职业的特点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4.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1.学生的权利(二)学生2.学生的义务学生中心论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教师中心论教 育 学 原 理十、教师与学生 (三)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外教育思想史(一)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1、孔丘的教育思想历史影响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2、孟轲的教育思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六经”传人“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3、荀况的教育思想论教师“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4、墨家的教育思想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5、道家的教育思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一)诸子百家教育思想6、法家的教育思想禁私学与“以吏为师”1、 《大学》2、 《中庸》3、 《学记》中国教育思想史一、先秦时期教育思想(二)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4、 《乐记》中外教育思想史(二)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1、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一)董仲舒教育思想3、论道德教育1、对神学的批判2、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思想(二)王充的教育思想3、论学习1. 《颜氏家训》2.论士大夫教育(一)颜之推的教育思想3.论家庭教育1.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2.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思想(二)韩愈的教育思想3.论尊师重道1、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2、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3、 “大学”和“小学”教育(三)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4、 “朱子读书法”1.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2.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3.论教学内容(四)王守仁心学教育思想4.论儿童教育(五)黄宗羲 “公其非是于学校”1、漳南书院2、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3、 “习行”的教学方法三、隋唐元明清早期主要教育思想 (五)颜元的教育思想4、 “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1、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张之洞与《劝学篇》(一) “中体西用”思想3、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1、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大同书》的教育理想“开民智” 、 “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2、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鼓民力” 、 “开民智” 、 “兴民德”的“三育论”中国教育思想史四、晚清教育思想(二)维新派教育思想3、严复的教育思想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中外教育思想史(三)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1、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一)蔡元培教育思想3、教育独立思想1、平民教育思潮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3、职业教育思潮4、实用主义教育思潮5、勤工俭学运动6、科学教育思潮7、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五、民国早期教育思想(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 年代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8、学校教育改革与实验1、论教育本质(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 2、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职业教育的探索(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思想体系1、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 2、 “化农民”与“农民化”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 2、乡村教育的实施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五)陈鹤琴的“活教育”2、 “活教育”思想体系1、 “生活教育”实践2、晓庄学校3、山海工学团4、 “小先生制”5、育才学校中国教育思想史六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6、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外教育思想史(四)科目章 节 小节 知识点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方法”“学习即回忆”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灵魂论与教育(一)古希腊教育3、亚里士多德 教育作用论1、西塞罗2、昆体良一、古代教育思想 (二)古罗马教育3、奥古斯丁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影响2.卢梭的教育思想公民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传播论教育的基本原理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幼儿园教育理论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外国教育思想史二、近代教育思想(一)西欧近代教育思想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外教育思想史(五)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洛克1.英国斯宾塞爱尔维修狄德罗2.法国拉夏洛泰3.德国 第斯多惠4.俄国 乌申斯基5.美国 贺拉斯·曼(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6.日本 福泽谕吉1、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2、凯兴斯泰纳 “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一)新教育运动理论3、蒙台梭利1、马卡连柯2、凯洛夫《教育学》3、赞科夫(二)苏联教育思想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1.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2.改造主义教育3.要素主义教育4.永恒主义教育5.新托马斯主义教育6.存在主义教育7. 新行为主义教育8.结构主义教育9.分析教育哲学10.终身教育思潮外国教育思想史三、现代教育思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