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战略管理理论课件.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93279349
  • 上传时间:2024-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9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战略管理理论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历程主要流派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动向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1、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规模大、层次多、管理幅度广、外部环境复杂、多元经营、竞争国际化和全球化等60年代开始,企业将战略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重心之一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2、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      战略规划理论20世纪70年代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      竞争理论20世纪90年代      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理论21世纪以来          分化阶段——百家争鸣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侧重于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奠基作品(美)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语结构》(1962);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肯尼思.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原理和案例》(1965)等战略规划的坚定信念:一切变化都将在意料之中,一切行为都在控制之内。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战略研究开始从战略规划研究转向战略管理研究主要奠基作品:伊格尔.安索夫《战略管理》(1979)等这一时期研究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研究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战略领域,注重企业的行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代表作品(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力》和亨利.明茨伯格《职业战略》第四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世纪90年代后):年代后): 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企业为了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更多的关心企业的资源、知识信息和战略能力等因素,注重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战略的创新性、机动性和弹性代表作品(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企业核心能力》(1990)、《作为延伸杠杆的战略》(1993)、《竞争未来》(1994)以及蒂斯.皮萨诺和谢恩《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1992)等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一)战略规划阶段钱得勒“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Chandler,1962)钱得勒从案例研究入手,给出了企业战略的定义,分析了企业成长方式与结构变革的关系,得出了“结构从属于战略”假说。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Anthony-Ansoff-Andrews Paradigm)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 由于他在完善环境服务组织的长期赢利能力方面的贡献,安索夫被称为“战略管理学之父”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二)战略管理阶段(1)随时随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修改、调整原有战略,或者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战略管理不一定限于完全被动地承受动荡环境的影响,单纯做出战略的反应和调整它还具有积极的作用,即战略管理具有“预应”性质:通过制定、实施创造性的战略,能够主动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接环境的挑战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二)战略管理阶段(2)1979年安索夫出版的战略管理一书,系统地阐述和构建了战略管理理论安索夫指出,企业成功的战略管理构架是由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相互协调一致而完成的根据环境对企业的干扰等级不同,安索夫将战略管理的类型分为五种: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探索型和创造型安索夫指出,只有环境、组织和战略三者协调一致时,企业才能成功,反之,企业将会失败。

      但一旦环境的类型改变了,环境对组织和战略的干扰和影响也发生变化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三)竞争战略理论阶段80年代,迈克尔·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迈克尔·波特创立的行业结构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解释企业的战略需求并提供制定战略的有效方法,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竞争理论的创新性兼容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模型、公司地位和行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可用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情况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四)核心能力理论l哈默(Gary Hamel)与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公司的核心能力》l基本观点: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只有把获取核心能力看作是公司战略的焦点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他各种能力,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发挥和效果l理论贡献:把开创新事业作为公司战略的焦点,并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五)分化阶段涌现出来的重要思潮:全球化战略蓝海战略(W. Chan Kim、Renée Mauborgne:《蓝海战略》,2005年 )企业战略联盟社会网络战略联盟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3、战略管理理论十大流派  (1)传统学派(说明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2)现代学派(描述性学派和综合性学派) 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首席执行官就是战略家,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但是该学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略和结构的问题、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2)计划学(The Planning School)(196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H·伊格尔·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申德尔和霍夫《战略管理》(1979)   计划学派的观点: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但它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受控的计划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并有分析技术来支持,战略应当明确制定出来,以便于通过细致的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得到贯彻基于这样的理念,计划学派引进了许多数学、决策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战略计划模型   对计划学派的评价: 参谋部门接管了战略计划的制定,参谋部门过分地重视分析和预测,缺乏真正的战略洞察力,存在预测的谬误、分离的谬误,形式化的谬误(可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的兴衰》一文)。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3)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197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波特《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  定位学派的观点:定位学派在否定了设计学派战略独特性的同时,发明了一套分析方法,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该学派为企业提供了五力模型、价值链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对定位学派的评价:定位学派为战略管理学术研究开辟了许多条途径;为战略实践分析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定位学派同样存在着思考与行动的分离,同时以对目前的形势判断展望未来,强调行业的稳定性和把战略制定过程和内容过分地正规化和通用化,因此,定位学派偏爱“呆在那儿”,而不是“去那儿”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企业家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1950年代初期) 代表人物: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1967) ;克林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

       企业家学派的观点:该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成文的战略,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这与管理者对企业基本价值以及存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企业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在于强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它一方面将战略制定归功于个人直觉;另一方面认为不存在规范的战略制定过程这一学派核心概念就是远见,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是战略思想表现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又是随机应变的:在总体思路和对方向的判断上深思熟虑,在具体细节上可以随机应变,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变更 对企业家学派的评价:强调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和战略远见但企业家学派将战略的形成过程看作一个被掩埋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黑匣子,没有告诉企业如何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家才能同时片面地夸大企业家的超人能力来取代实质性的组织建设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5)认识学派(The Cognitive School)(1940年代末期)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认识学派的观点:认识学派认为战略形成过程是一个认识的基本过程,它是沟通较为客观的设计、计划、定位和企业家学派与较为主观的学习、权力、环境和结构学派的一座桥梁。

      它提出,战略实质上是一种直觉和概念,战略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战略家心里的认识过程;由于战略者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输入的信息在认识之前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歪曲的过滤,因此战略在实际形成过程中偏重实用性而不是最优化对认识学派的评价:认识学派提醒我们战略家在认识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会对他们追求的战略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如果了解战略形成过程,最好了解人的心理和大脑但对战略管理研究的贡献却是极为有限的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6)学习学派(The Learning School)(1950年代末期)代表人物:查理·林德布罗姆《“蒙混过关”的科学》(1959) ;詹姆斯·布雷恩·奎因《应变战略:逻辑渐进主义》(1980) ;彼得·圣杰《第五项修炼》(1990);加里·哈默、C.K.普瑞哈拉德学习学派的观点:学习学派认为组织环境具有的复杂和难以预测的特性,战略的制定首先必须采取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战略制定和执行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不可辨别这种学习过程更多表现为集体学习,领导的作用变得不再是预想深思熟虑的东西,而是管理战略学习的过程对学习学派的评价:学习学派带来了研究战略形成过程这样一个现实,而这一点正前面学派所缺乏的:战略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企业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制定战略。

      但它可能导致战略的分散问题,比如没有战略、抛弃正确的战略、学习的无目的性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7)权力学派(The Power School)(1970年代初期) 代表人物:MacMillan《论战略形成:政治概念》(1978);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组织的外部控制》(1978)   权力学派的观点:组织是不同的个人和利益集团的联合体,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在相互冲突的个人、集团以及联盟之间讨价还价、相互控制和折衷妥协的过程,无论是作为组织内部的过程还是作为组织外部环境中本身的行为 对权力学派的评价:战略制定是有关权力的,但它不仅仅是关于权力的问题,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还有利益共同的一面,这种共同性就表现为其它战略学派观点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8)文化学派(The Cultural School)(196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艾瑞克·莱恩曼《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1973);Peters和Waterman《追求卓越》(1982) ;博格·沃纳菲尔德《资源为本理论》(1984) 文化学派的观点:文化是人类全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创造的一种共享的意向,它的形成不仅是通过纯粹的社会活动,还通过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而形成,包括它们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使用的资源。

      战略形成是社会交互过程,建立在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战略首先采取了观念而非立场的形式,观念植根于集体意向之中,并在深藏着资源或潜能的组织模式中反映出来,受到保护并且用做竞争优势 对文化学派的评价:如果说定位学派的的缺点是人为的精确性,那么文化学派的缺点就应是概念的模糊性,它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但是文化学派引入了社会过程中的重要的集体思维,确立了组织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同等地位,有利于建立整体观念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环境学派(The Environmental School)(197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Hannan;Freeman  环境学派的观点:将注意力转移到组织外部,重点研究组织所处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环境作为一种综合力量是企业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中心角色,企业必须适应这些力量领导由此变成了一种被动的因素,负责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企业完全与之适应拒绝适应环境的企业终将死亡 对环境学派的评价对环境学派的评价:环境学派将战略管理完全变成了一种被动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就是企业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自己对环境的完全适应两个组织在一个类似的环境中怎么能够成功地采用完全不同的两种战略。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10)结构学The Configuration School      )(19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普拉迪普·坎德瓦拉,亨利·明茨博格,米勒《“里卡洛斯”的悖论》(1990) 结构学派的观点:战略管理的关键就是维持稳定,或者至少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但会周期性的认识到转变的需要,并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的前提下管理混乱的转变过程相应的战略制定过程也就既可以是一种概念性的设计或者正规计划,又可以是系统分析或者领导的远见,也可以是共同学习或者竞争性的权术,集中表现在个人认识、集体社会化或者是简单的对环境的反应,但每一种都有自己存在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战略形成的思想学派自身就代表了特别的结构 对结构学派的评价:结构学派提供了一种调和不同学派的方式,认为不同学派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位置,为战略管理的研究带来了秩序选择合适的结构程度是一种复杂的平衡行动,经理们即必须避免平庸和避免结构太少的混乱,同时还不能过于迷恋结构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1PPTPPT学习交流学习交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