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113页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海阳市人民政府二0一七年八月海阳市人民政府文件W 海政土 (2017) 6号关于报批《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成果的请示烟台市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国土资厅 函(2014) 1237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市完 成了海阳市及各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工作规划调整完善原则和指导思想符合国家土地 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划调整完善方案保证了 调整完善后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各项 指标不突破上级下达的主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目录前 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目的与依据 2第二节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6第三节主要任务 7第四节 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8第二章区域概况 10第_节地理位置 10第二节白然概况 10第三节社会条件 12第三章 现行规划目标与实施情况 13第一节 现行规划目标与指标 13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14第三节规划实施成效和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8第四章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 24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与新任务 24第二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5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 28第四节规划控制指标调整 31第五章 规划空间管控优化 36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36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39第三节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42第四节 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保护红线 4548第五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第六节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49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57第一节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目标 57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调整方案 57第七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62第一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62第二节 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安排 65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69第八章 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 71第一节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控 71第二节 各镇(街道)发展定位 71第三节加强城镇用地规模控制 72第四节 省批街道土地利用调整完善情况 73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0第一节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80第二节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 81第二节完善规划行政保障措施 82第四节完善规划经济保障措施 83第五节完善规划技术保障措施 84第六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85第七节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 86附表 88附图 107〈〈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 划》)于2010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以来,海阳市制定 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措施, 在控制和引导合理开发利 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安排部署,建立规划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 制度,确保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国 土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山东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 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2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省国土资发〔 2016〕10号)等方针、政策,依据规划中期评估和 2014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编制本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采用 2014年现状数据,规划调 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海阳市行政区内的全部土 地,面积为1909.69平方公里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与依据一、实施调整完善目的(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在完成〈〈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 2014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适时调整耕 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和可操作性。
通过规划调整完善将更好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二) 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的战略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 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正由要素驱动向改革创新驱 动转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现行规划调整完善既为当前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三) 服务“十三五”时期发展新任务与新目标的“落地”海阳市作为烟台市“三带隆起”战略中南部经济崛起带的重要板块, 肩负着“要为烟台走在全省前列多做贡献”的使命为完成“十三五”期 间“二四四五”,即实现“两大跨越”,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突 破“四大工程”,实施“五大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努力打造量质 并举、量增质优的海阳经济“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 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维护规划可操作性,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做好现 行规划调整完善十分必要四)坚持生态环保,着力打造持续发展新形象的新需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 社会效益相统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的新需求,开 展现行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二、实施调整完善主要依据(一)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 〈〈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5、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6、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7、 〈〈山东省土地整治条例》;8、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9、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10、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67号);11、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 山东省永久基本农 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6〕2号);12、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省国土资发〔2016〕10号);13、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14、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1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1号)。
二) 规程规范标准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89-2012 );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4、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5、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6、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8、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三) 相关规划成果等基础资料1、〈〈烟台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调整的通知》(烟国土资字〔2016〕214号);2、 〈〈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 2014年海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变更成果;5、 〈〈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6、 〈〈海阳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7、 〈〈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8、 〈〈烟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研究(2016-2020年)》;9、 〈〈海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10、 〈〈海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2-2025年)》;11、 2014年海阳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与监测成果;12、 海阳市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13、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海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1088号);14、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海阳市留格庄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烟政函〔2010〕92号);15、 〈〈关于龙口市等11市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批复》(烟国土呈〔2016〕345 号);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烟台市长岛县等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鲁政土字〔2016〕411号);17、 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节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一、基本原则(一) 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现行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以烟台市下达指标为依据,局部调整 完善现行规划;增加耕地,适度缩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一步优化建设 用地布局,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 保护优先,质量优先强化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优先理念,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 田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城乡建设 用地扩展边界线,严格管控,强化规划约束三) 节约集约,优化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增量与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 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和布 局,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海阳市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四)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强化调整完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 足海阳市实际,重点做好中心城区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统筹协调市域城 镇布局、城乡空间体系、重大设施布局等,逐步改变市域内城乡二元化格 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五) 多规合一,公众参与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矿产资源规 划等相关规划,做好与上下级规划的衔接;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公众 的监督作用,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一) 依据“四个坚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依据规划实施评估和二调变更成果,坚持生态优先、耕地保护优先, 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坚持总量管控、存量盘活,优化城乡建设 用地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规划控制指标与结构布局;坚持多方 协同、“多规合一”、划定“三条红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二) 实施区域发展新定位、新战略,保障发展用地围绕〈〈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实现“两大跨越”,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四大工程”,实施“五大 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