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管理重点.doc
17页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一、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无聊、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等职业事故: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根据(国务院493号令)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4.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10人以下重伤;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行为和管理缺陷。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风险度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用生产系统发生的可能性欲严重性的结合给出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也可分为: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一些企业管理者开始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推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雏形,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一) 系统原理:1.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2.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3.运用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二) 人本原理:1.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2.运用的原则: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行为原则;(三) 预防原理: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2.运用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四) 强制原理:1.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2.运用的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事故致因论:(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39年 法默和查姆勃提出 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国减少了事故频发者,就可减少工业事故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 海因里希 连锁构成(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 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缺点是由于不良的环境诱发或者是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 遗传及社会环境;(2) 人的缺点;(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 事故;(5) 伤害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博德连锁理论的5个方面:(1) 控制不足——管理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2) 基本原因——起源论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与工作有关),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 直接原因——征兆;(4) 事故——接触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做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阙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活动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 防止接触5) 受伤——损坏——损失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 吉布森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1968年 哈登人受伤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在工业生产中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1)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 限制能量;(3) 防止能量蓄积;(4) 控制能量释放;(5) 延缓释放能量;(6) 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 设置屏蔽设施;(8)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 提高防护标准;(10) 改变工艺流程;(11) 修复或急救四)轨迹交叉理论:斯奇巴 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都对事故的发生有影响,并且机械设备的危险状态对事故的发生作用更大些,只有当这两种因素同时出现,才能发生事故五)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 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机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安全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督队伍三项建设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的是国家与地方监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实行的是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公共安全”被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被列为重点安排的68项优先主题之一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支持保障体系等部分构成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期望率、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一是:相对指标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26%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二是绝对指标: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工矿商贸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三是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各类较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四是职业健康工作目标,要求达到国家职业斌不过防止规划规定的目标;五是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等预期性指标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自3010年6月1日起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可选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长校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不评审的方式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本单位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专门的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