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道路专项施工【可编辑范本】.doc
66页路桥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参考范本市政道路专项施工方案●市政路基土石方施工专项方案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建的市政工程土石方路基施工.2、参照文件《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汇编》3、 施工前的准备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市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图,实测收购边线桩、核实图内房屋、各种供电和通讯线路、地下管线、坟墓、树木、农田等开工前必须作好以下各项拆迁准备工作:一、 对于各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迁,应在施工前与有关部门协商,并签订协议书;二、 对有碍施工的房屋,均应在开工前拆迁完毕;对沿线未拆迁的房屋,应考虑不因施工而影响其稳固,必要时适当加固处理;三、 用地范围内树木、坟墓等,施工前会同有关单位清点数目,造册存查,并协商砍伐或迁移办法;四、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m时,应挖除树根,并认真将树坑夯实填平一般采用机械施工的路堑及取土坑,应将所有树根予以挖除填土高度大于1.5m时,树根可酌情处理4、实施步骤4.1测量工作路基工程开工前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4.1.1恢复定线测量在地面上进行中线测量前,应由设计、勘测部门向施工单位交桩,并办理交接桩手续,如原测桩有遗失或倾斜时,应补钉校正;转角点桩及方向桩应外设栓点并作好标志。
直线部分每隔500~1000m应加设方向桩沿中线作水平测量以复核地面标高及原有水准基点标高时,应先认真复核水准基点,如发现水准基点高程有疑问时,除及时向设计单位查询外,为使施工不受影响,可采用每两个水准点为一环进行闭合测量,先确定两点的高程差此两水准点的允许闭合差应在±12√L(㎜)以内(L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公里计).注:1.设栓点时应选择不妨碍施工及拆迁的地点;并应根据地形情况,土方填挖大小,分别应用顺切线延长量距法或十字线交点法进行栓点,量距时应使用钢尺2.根据施工要求,城区道路每隔200~300m;山区公路每隔500m设一临时水准点在桥位附近及填土高度超过5m处,均应加设临时水准点4. 1.2填挖方施工测量:每一地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线,测设线路中心线桩、两侧边线桩、各主要工程建筑物的位置桩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对遗失或位置移动者随时补钉校正.注:1应按设计横断面计算填土坡脚位置或挖方坡顶位置,测设坡脚或坡顶桩每隔25m或50m以及地形变化较大处,均应测设中线、边线桩,并设置填挖高程标志,小量填挖地段在木桩上标明填挖高度用机械挖土时,在机械行进的前方应设立明显的标杆;路基边线桩也不得短于50㎝。
4.测定取土坑时,应在内外坑边钉桩,桩上标明挖土深度,待挖至坑底20~30㎝时,用水平测量定出设计纵坡后,再继续挖掘4.2排水4.2.1基坑(槽)低于地下水位时,应编制排水方案.在方案中应明确指出采用各种不同排水方法的具体桩号及水的出路等并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4. 2.2排水方案应保证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基底土壤天然结构不受扰动4. 2.3明沟排水的断面及纵坡应根据地形、地质及有关资料决定,以保证排水通畅4. 2.4山坡截水沟的横断面和纵向坡度应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在施工方案中规定4. 2.5基坑(槽)采用明沟排水时应注意下列事项:a.在基坑范围内有大量积水,挖土前先将积水排除,当基坑挖至设计深度,应在基坑内四周挖排水沟及集水井,排除渗入之水.b.集水井应有足够的深度和容积,集水井到排水沟之间应保持1m以上的距离由基坑和集水井所排出的水,应尽可能引向离基坑较远的地点所用水泵的能力可参考表1概略计算.各类土每平方米的透水量表 表1土 的 种 类透 水 量(m3/h)细 砂中 砂粗 砂砾 石有裂缝的石灰岩0.1603~3200根据上条估计水量,求出所需水泵的型号及数量.e用离心泵进行排水工作,应使吸水高度不超过6m;如基坑过深时,为符合要求可将抽水泵安设于悬挂的或其他的平台上。
f.当基坑水头很大而坑底又是细砂或粉砂土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条件采用其他特殊施工方法,如井点排水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法等,以免产生流砂现象4.3挖方4.3.1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时,可参考表2数值由设计人员确定地质条件较好时永久性挖方的边坡坡度 表2项 次挖 方 性 质边 坡 坡 度1234567在天然湿度、层理均匀、不易膨胀的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和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内挖方,深度不超过3m土质同上,深度为3~12m干燥地区内土质结构未经破坏的干燥黄土,深度为5~12m在碎石土和泥灰岩土内的挖方,深度不超过12m,根据土的性质、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在风化岩石内的挖方,根据岩石性质、风化程度、层理特性和挖方深度确定在轻微风化岩石内的挖方,岩石无裂缝且无倾向挖方坡脚的岩层在未风化的完整岩石内的挖方1:1~1:1.251:125~1:1.501:033~1:1251:0.5~1:1501:02~1:1.501:0.1直立的采用机械施工时,应根据使用的机械性能、施工季节等,配备人工修整当地质条件较好且无地下水,深度在5m以内的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其边坡的最大允许坡度应符合表3规定。
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槽)边坡的最大坡度(不加支撑) 表3土 名 称边 坡 坡 度人工挖土并将抛于坑(槽)或沟的上边机 械 挖 土在坑(槽)沟底挖土在坑(槽)或沟上边挖土砂 土亚 砂 土亚 粘 土粘 土含砾石、卵石土泥灰岩、白垩土干 黄 土1:1.01:0671:0501:0331:0671:0331:0251:0.751:0.501:0.331:0251:0.501:0.251:0101:1.01:0751:0.751:0.671:0751:0671:0.33注:1如人工挖土不把土抛于基坑(槽)上边而随时运走,则应采用机械在坑槽或沟底挖土的坡度. 2表中砂土不包括细砂和粉砂;干黄土不包括类黄土4. 3.2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取土,以保证施工安全4. 3.3路堑开挖应根据地势情况、路堑尺寸及土壤种类,确定施工方法.4.3.4路堑边坡为易坍方土壤使原设计边坡不能保持时,应与设计联系,变更设计.4.3.5挖土在基底以下60㎝的范围内,如有树根应清除,重新填土夯实4. 3.6开挖路堑距规定标高差40㎝左右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落厚度。
其具体数值应根据土壤性质通过试验决定.挖方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质量标准规定.4. 3.7开挖基坑(槽)或在基坑内进行基础及回填工作,应在最短期间内进行完毕,以免边坡坍方和坑(槽)底部的承载能力遭到破坏如基坑(槽)挖好以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可在基坑(槽)底以上预留15~30㎝,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至设计标高4.3.8基坑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案决定,按基底的设计尺寸并留足够的肥槽,以便设置排水沟,支撑及必要的工作在开挖前按测量中心线放出开挖边线及基坑底界线4. 3.9基坑开挖后,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基底检验,以确定地基土壤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符合,原定标高是否合适检验合格方准继续施工如检验人员决定需要加深基坑,或采取其它加固地基措施时,应按变更设计文件办理.施工完毕再重新组织检验4.3.10当无地下水时,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可作成直立壁而不加支撑,但坑槽深度不得超过下列规定:在堆填的砂土和砾石土内 10m在亚砂土和亚粘土内 125m在粘土内 15m在特别密实的土内 2.0m施工过程中,应每天检查挖方边坡的状态。
4.3.11如基坑(槽)的开挖深度超过第10条规定数值,则应按第1条表3开挖边坡,或根据设计规定挖成直立壁并加支撑4.3.12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槽)的立壁,宜用板撑支护,并按表4的规定采用基坑槽的支撑 表4项次土的情况坑(槽)深度(m)支撑1234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天然湿度的粘土类土,地下水很少松散的和湿度很高的土松散的和湿度较高的土,地下水很多且有带走土粒的危险3以内3~5不论深度如何不论深度如何不连续的支撑连续支撑连续支撑如未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法,则用板桩支撑深度大于5m的基坑(槽),其支撑应根据设计确定4.3.13基坑采用板桩、钢板桩等支护时,板桩的顶端比地下水的最高水位至少高出40㎝板桩周围应安设横方木加固,并加设纵向、横向和角部的支撑,基坑继续挖深时应继续支护最下一排横方木,距基坑底面不得大于1m4.3.14板桩应有足够的入土深度,防止水渗进基坑和排水时造成土壤拢动,保证板桩底部稳定板桩的入土深度,应根据土壤性质而定,一般为1.0~1.5m如土质情况不良,应考虑到设计基础可能加深,因此应增加板桩入土深度4.3.15人工开挖深基坑时,采用阶梯分段倒土,台阶宽度不得小于50㎝.开挖时应随时注意坑壁情况,如发现有裂缝和坍方征兆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处理后再继续进行。
堆置土方和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距基坑(槽)上部边缘应不少于1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4.3.16在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a. 开工前除应进行地下建筑物的调查外,还应仔细考虑堆土位置,汽车运土路线,机械运转路线等问题,编制施工方案;b.在土质良好,无地下水,深度5m以内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挖基坑时,边坡坡度应不小于第1条表3规定;当深度超过5m,或发现地下水,或土质发生特殊变化,实际与资料不符合等情况时,应根据土质重新确定边坡坡度;c.机械开挖基坑时,基底以上至少保留30㎝不挖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至槽底;d.挖土机工作或行走时,应注意架空线路,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高低压空线路一侧工作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均不应小于表5的规定挖土机械与架空线的安全距离 表5输电线路电压与挖土机最高处的垂直安全距离(m)不 小 于与挖土机最低处的水平安全距离(m)不 小 于1kV以下1~20kV20~110kV154kV220kV1.51.5252.52.51.52.04.05.06.0 4.3.17开挖基坑(槽)时,尤其在有地下水情况下,一般应首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并在该处设置排水沟或集水坑,以便抽水。
4.3.18在有水的河床处开挖基坑(槽)必须修建围堰围堰的构造应力求简单、安全和造价低廉,尽量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在选择围堰型式和布置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河流断面内的地形条件和基坑的地质水文情况;b.基坑的深浅和面积的大小;c.施工期限和季节、施工期间河水的流量和河床的压缩程度、洪水期间的泄洪条件;d.围堰的施工条件和拆除条件;河岸与基坑或围堰之间的运输条件;e.围堰的排水;f.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