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新寻找农村改革的动力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863073
  • 上传时间:2018-05-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新寻找农村改革的动力源重新寻找农村改革的动力源党中央提出“三化同步”的新理念,这是对“三农”工作的重新定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 新,也是一次牵动全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 “三化同步”的核 心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同样发展、同时发 展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村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三者互为依存,是一个有机的 统一体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务之急就是重新寻找、发现、建构农村改革的动力源农民不能成为农村改革的旁观者,要成为推动者农民不能成为农村改革的旁观者,要成为推动者没有谁比农民更了解自己,没有谁比农民更关心自己,也没有谁比农民对自己更负责 任,农村改革的主体、主力必须是农民但是近年来农民对改革的热情逐渐消退,成了改 革的旁观者1.有些改革行为让农民利益受损,农民无心参与农村改革以来,农民确实得到了很 多的实惠,但算总账恐怕只及“圈地、圈钱、圈人”三圈的 N 分之一一是圈地30 多年来, 近 3 亿亩土地被廉价征收国外修高速公路的征地成本占百分之四五十,我国修高速公路 征地成本只占百分之几2010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 2.7 万亿,而多年来农民从征地中 获得的补偿有专家测算不到百分之十。

      征地拆迁事件大量发生,国外征地都是政府告农民, 中国全是农民告政府 《新世纪周刊》2011 年 28 期报道,郑州郸城县城关镇胡庄 36 位农 民状告县、市、省政府,四告四胜,但土地依然被征二是圈钱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加上 邮政储蓄都是从农村像抽水机一样吸储资金,而鲜有为农民贷款股票市场上,股民的数 万亿资本在短短的 20 年里不翼而飞美国在近 50 年里,股民从股市每年平均获利都在 10%左 右三是圈人2 亿多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农民工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使中国成 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引以为豪的人口红利基本被城市掠走,农民在城里干的是又苦又累 又脏又险的工作,报酬最低,还得不到市民权利我们消费着廉价商品,实际上我们消费 的是农民工用生命价值换来的廉价社会指责商人有原罪,其实每个城里人都应有原罪感, 都应以负罪的心态善待农民工如今, “三圈”的力度依然未减毫不夸张地说, “三圈”格局 不破, “三农”问题无解2.精英流失,农民无力参与 “农村是人才的播种机,城市是人才的收割机”,农村收入 低、待遇差、机会少,留不住人才中国八、九亿农民不乏各式各样的人才,但有 2.5 亿 外出打工,其中 1 亿多人选择进城谋求发展。

      纵揽中华历史,无论是做官的,还是经商的, 都讲究“叶落归根”、 “衣锦还乡”连当了皇帝的刘邦、朱元璋也不例外反观今日,从农村 走出来的社会精英但凡进了城,都不愿再回去,即使在城里过得不好,也会坚持留在城市 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宁可留在城里做些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也不愿回到农村正在全 国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工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只是以此为跳板,到农 村仅仅是一次锻炼和一个过渡,而不愿意扎根农村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亟需人才,另一 方面是农村人才单向流入城市当官的不回乡养老,经商的不返乡创业,学业有成的不回 乡报效在不久的将来,即使中国城市化率达到 70%,仍有四、五亿农村人口,这个数字 相当于我们建国时的总人口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工业化、城市化,农村人口不见减少,反而增多一个以老弱病残妇幼为主要群体的农村人口结构,自身尚且难保,更何谈改革与 发展如何以“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是农村改革面临的严峻课题实现城乡人才 的互动,是推进农村改革的关键,农村人到城里寻找简单劳动、大学生到农村发展现代农 业,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大问题3.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农民无法参与。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过渡,首先需要完成的是 思维方式的角色转换这一角色转换已历经 60 多年,至今还未到位一些基层干部由于长 期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加上老一代的言传身教,对于执政时期与革命年代的角色定位、 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区别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还不明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带有较深的 革命年代的印痕,以致用革命年代的方式处理和平时期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各种文件、讲 话中,军事化的用语常常充斥其间;在具体工作的思路、措施、方法上,也时现军事化的 套路一些人惯用军事观察的眼光看待社会,以“社会恐惧症”的心态树立“假想敌”在政 府的各项工作如征地拆迁等,明显透露出军事化行为的影子,摧枯拉朽的阵势,整齐划一 的模式,疾风暴雨的方式,谋划行动的统一性,主观推进的强制性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军 事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乡村两级的基层干部大多只管两个“不”,一是“不乱”,二是 “不生”改革与发展只能退居次要位置农民在这种强势行政面前,想参与改革而不能 深化改革,就是要构建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驾马车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制衡的 多元治理结构,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该市场的给市场,该社会的给 社会,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负无限责任,让权力没有边界。

      必须把权力装进笼子4.社会建设滞后,农民无处参与美国非营利慈善组织 100 多万个,中国只有 100 多 家,美国基金会 12.2 万个,中国只有 2000 多个排在前 500 强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利润还 不及中移动和中石油两家国企的多社会主义不能只有主义没有社会从历史发展的轨迹 看,先有社会后有国家,我国改革前是国家膨胀、社会萎缩,改革后国家在收缩,社会在 发育但社会的发育远远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国家与社会必须在权界上分清楚,凡属权力 的归国家,凡属权利的归社会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已经经历了“合”(即从互助组、初级社、 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高度集中的大集体生产)与“分”(即实行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两次飞跃,今天亟待实现第三次飞跃,即农民自主合作第三次飞跃的特点就是 在坚持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以农民为主导的自愿合作在“合”的问题,我们 已经经历了两种形式,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主导的合,如信用、供销等合作;二是 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企业主导的合,如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民主导的第三种合作形 式像一个刚刚生出翅膀的雄鹰,尚未能展翅高翔我国目前已建立了相当数量的各类农民 合作组织,但总体上仍处于生而不长、存而不活、发展不足、作用有限的状态,中国农民 在组织化建设上当前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无组织化,大多数农民尚未参加任何组织;二 是弱组织化,大多数农民组织自我服务能力不强;三是被组织化,大多数农民组织由离任 干部或企业负责人主事,或由龙头企业组建。

      实现农村经营方式第三次飞跃的关键就是必 须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跨越,引导农民自己为自己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的平台,让八、九亿农民、二亿多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门别类,各自找到归属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都是通过组织农民的方式开展工作,靠组织农民夺取政权,靠组 织农民建设国家在以分散决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农民已经不能完全适 应时代的要求,必须让农民由被动者变成主动者,由被组织变成自组织,成为组织的主人、 主导和主体组织农民固然可以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行政管理模式,有效地把农民组织和 集中起来办大事,但它在本质上否定了平等的合作精神,模糊了个体与群体的权益界限, 忽视了农民的自主权和产权,使个体利益极易遭受侵害,个体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而农民自己起来组织自己,则克服了上述弊端,在改革发展中有了一个能够自由参与的平台和自 己主导的空间由“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跨越,不仅仅是词序的颠倒,而是一次质的 变革和飞跃农业不能成为农业不能成为“386199 部队部队”的练兵场,要成为精英人才的用武地的练兵场,要成为精英人才的用武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喧嚣中,农业已经到了“谈农色变”的地步,推进农村改革缺乏产 业的依托,改革将无的放矢。

      1.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不愿从事农业农业的投资回报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利润, 而且还存在着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种粮与打工的比较效益差、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产 出效益差、粮食限价与农资价格飞涨的剪刀差农业税取消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却 一直延续至今,农产品价格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跟不上农业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改 革开放以来,农资涨价 25 倍,公务员工资涨 40-50 倍,粮食涨价仅有 5-6 倍欧洲农民生 产 5 千斤蔬菜或水果就能换回一辆轿车,中国农民生产 5 万斤蔬菜或水果还难以换回一辆 轿车,也就是说中国农民生产的价值在工业品面前还不及欧洲农民的十分之一这种限制 粮价做法,实际是让农民补贴市民财政每年大约支出 600 亿补给农民,如果放开粮价, 把 600 亿补给城里穷人,一人 300 元可补两亿人2010 年底,城市低保人口只有 2300 多 万人,一人补 1000 元,也只需 230 多亿元,政府还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开支现在花 600 亿 补农民,中间还要付出补贴运行成本,且带来种粮与租地等各种矛盾2.主体流失,农民无力经营农业从上世纪八十代末开始,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促进 了城市化率的快速增长;随后各级政府极力主导和推动,进而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长期处于生活最底层的农民,受强大舆论的裹挟和行政力量的推动,便失去理性判断,不 论能力高下、条件如何,纷纷跳出“农门”,以逃离农村进入城镇为荣,即使在城镇干着最 苦最脏最累收入最低的活,也不愿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认为“丢不起这个脸”,有一技之 长、素质较高的农民更是在城镇“乐不思蜀”农业成了“老人农业”,农业部调查,目前从 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五十多岁如何运用政策的调控手段和媒体的导向,引导农民 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按照均衡分布、人尽其才的原则, “让农民不当农民”, “让农民兼当农 民”, “让农民当好农民”,帮助他们在职业分化中做出当农民还是当工人的理性选择,引导 他们在城乡定位中把准当“市民”还是当“村民”的角色判断,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 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化农民,是农村基层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3.龙头企业代替经营,农民被动从事农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等新 的生产经营方式应运而生, “企业+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不断涌现,逐步引导着分散的小农 户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在一些方面解决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促进了各种生产 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农业向着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但存在的一个深层问题是, 企业代替农民生产经营,农民只是农产品基地这个“大生产车间”的“工人”农民长期只是 被动地听从企业安排从事单项或单一环节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只能是一片盲区,长此以 往,便成为农业经营管理的局外人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将如坠 雾中,无所适从再说,农业是一个活的产业,必须遵循自然再生产过程,无法像工业生 产那样可以分段分层管理,农业具有不可间断的连续性,从种到收一条龙,哪个环节都无 法单独体现成效,无法单独监管,种好管好收好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农业的主体必须是农 民,任何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都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政府不行(如人民公社、生产队) ,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农民自己才能做到这一点我国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普遍排斥小农合 作制而大力推进大资本下乡大资本下乡兼并土地后却不会持续在土地上种粮食,农民失 地后进城,进城后失业再返乡进城、返乡、再进城、再返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不稳定的农民队伍将是中国农业未来最大的危机 “农业资本主义化”的道路是中国必须警惕 的4.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不清,农民盲目从事农业全社会包括农民对什么是现代农业 概念不清、认识模糊,一说现代农业认为就是推行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等形式, 这只是传统农业的提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必须重构 产业,按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谋划,就是既要大力发展一产,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又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