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教学例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642573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教学例谈    苏莹莹摘 要:古今异义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让学生掌握更多古今异义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通过古文字辨义法、方言觅义法、成语识记法、对文推断法等教学方法,能降低学生学习古今异义词的难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Key:初中语文;古今异义词;语文教学一、古今异义词教学情况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篇有127篇,占所有选篇的53.8%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古诗文选篇的比重有所上升在这些必学的古诗文篇目中,古今异义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由于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词义与现代汉语词义有所差别,初中生容易在阅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用今义解释古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应“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古今异义词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考查的一大知识点但由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今异义词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位置分散的特点,教师很少进行专题教学与训练,而是更倾向以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古今异义词给学生带来的古诗文阅读障碍,以及教师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古今异义词,乃至古诗文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先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加深学生印象,从而促进知识内化二、古今异义词教学方法研究教师要教好古今异义词,就要带领学生探求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词义,这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训诂工作黄侃先生在《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这样定义训诂:“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就是说,训诂是用通用语解释语言本义的工作训诂方法有形训、声训、义训等,教师要寻找古今异义词的教法,可以从训诂方法中寻找灵感一)古文字辨义法探索古今异义词的多种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学生难以识记此类词的古汉语词义的问题汉字源流知识中蘊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古今异义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记忆教学古今异义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多方面地展示古今异义词的古字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造字的方法与造字理据,还可以辅以一些历史文化故事,或请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加深学生对此词的古汉语词义的印象例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新选篇目被编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卖油翁》。

      《卖油翁》是一篇文言文,与《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三篇现代文一同组成了“小人物”故事单元,塑造了形象突出的“小人物”卖油翁看陈康肃公射箭时,“睨之久而不去”学生常以现代汉语义“由一方到另一方”来翻译“去”字,这是不准确的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去”字在此处的含义,教师可以联系此字的小篆字形进行趣味解析:“去”字上半部分是人字形,下半部分像一个口,可理解为人离开洞穴的出口,即意为“离开”为了加深学生印象,还可以请学生扮演卖油翁,演出“睨”的神态与“去”的动作二)方言觅义法在学校中,除了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外,学生也常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对于方言中的词汇意义,学生掌握程度很高在进行古今异义词教学时,将方言词义与古今异义词结合起来讲解,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产生好奇心借助学生熟悉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结,也能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例如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狼》中有一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课本注释中,“几何”解释为“多少,能有多少”,而在现代汉语中,“几何”的意思是“几何学”在进行此句子的翻译时,将它与几何学概念联系在一起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学生很难通过现代汉语词义去猜测此古今异义短语的古汉语词义。

      但在粤语中,“几何”是一个常用的短语,意思是“多少”,这就与它的古汉语词义非常接近在粤方言教学区,教师可以采用粤语例句去解析“几何”的古汉语词义,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方言与古今异义词联系起来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中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细”字在现代汉语中解释为“(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学生在翻译时容易误认为水底石头是长条状而纤细的,从而对句子进行不准确的翻译实际上,《字源》中引用了《说文解字》对“细”字的解析“细,微也”,并补充“引申为小的,与‘大相对”说明“细”字在古汉语中的词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小”字词义在粤语中,常把“小孩”称作“细路”“细蚊仔”,即“细”字在粤语中同样代表着“小”的意思细”字的古汉语词义对于粤方言区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与识记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课外迁移,出示成语“事无巨细”,让学生思考此成语中“细”的意思,检验学生对此古今异义词的掌握程度方言觅义法不仅仅适用于粤方言教学区如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中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爷”在现代汉语中意为“爷爷”,在古汉语中却意为“父亲”。

      今河南方言称父亲的哥哥为“大爷”,而父亲的哥哥与父亲是平辈的,这与普通话中称父亲的父亲为“爷”,出现了差辈分析可知,若称父亲为“爷”,那么父亲的兄弟自然是“大爷”了方言觅义法的使用,应该结合各地方言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三)成语识记法教师在进行古今异义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成语来解释词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成语中某词的含义,再对古今异义词词义进行解释,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句,学生常会把“涕”字翻译为“鼻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感激涕零”中的“涕”字词义,翻译为“鼻涕”显然是不恰当的,“涕”字作为古今异义词,在成语中的古汉语词义应该是“眼泪”学生掌握了词义,教师再出示成语“破涕为笑”,让学生思考此处“涕”字的含义,进行课外知识迁移,巩固所学知识许多古今异义词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古文字辨义法中提到的“去”字,学生也能结合成语“春去秋来”进行理解:在此成语中,“去”显然与“来”意义相反,不是“由一方到另一方”的意思,而是“离开”的意思再如在方言觅义法中分析的“走”字,学生可以结合成语“走马观花”理解:“走马观花”意为“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走”字显然为“奔跑”的意思,而非“行走”。

      四)对文推断法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篇中,对偶句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句去推断、理解未知的古今异义词古汉语词义例如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学生常将“芳”翻译为“芳香”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对文推断法进行判断:“野芳”对应“佳木”,短语“佳木”由形容词“佳”与名词“木”组成,指好的树木因此,“野芳”也应该是形容词“野”与名词“芳”组成的短语再由“幽香”可以推断,“芳”指的是“花”再如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中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为常用词语,意为“运输手段”,学生容易用今义理解古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在例句中,“阡陌”与“鸡犬”相对,“交通”与“相闻”相对,“相闻”在古汉语中并非词语,则“交通”也应是短语而非词语,应翻译为“交错相通”古今异义词是汉语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正是因为汉语源远流长、不断发展,词汇的意义才会产生古今不同的变化文言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汉语发展历程中词汇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汉语的兴趣与热爱,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