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结构性赤字-详解.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8249201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0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结构性赤字-名词详解 出自 MBA智库百科()结构性赤字(STRUCTURAL DEFICIT)目录 1 什么是结构性赤字 2 中国财政结构性赤字及其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1] 3 相关条目 4 参考文献什么是结构性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预算赤字与实际赤字之间的最大差值,指那些非政策性或常规的税收调整和支出变动引起的赤字比如说,税收下降了,但政府的支出并没有相应地减少,从而导致的政府预算赤字此最大差值不会影响到使(public held national debt/GDP)这个比值增大(意思就是使这个比值保持不变的意思),这个最大差值就是结构性赤字中国财政结构性赤字及其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1]  我国出现的赤字不是因为调节和平抑经济周期而出现的“周期性赤字”,而是“结构性赤字”我国的结构性赤字不是因为战争(如现在的美国)或自然灾害造成的,而是源自中国社会、经济和财政结构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支出压力,可以称之为社会改革转型期间为解决社会重大结构性问题而出现的结构性赤字  首先是经济社会转型这包括: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城镇形成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口;传统企业社会福利向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过渡,社保资金有大量的缺口;传统农业向商品经济农业、农村向现代新农村转型、大量农村人口要向城镇转移。

      由于我国目前处在“矛盾多发期”,社会中有很多问题要处理,财政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就要有较大的支出  其次是经济转型中财政收入转型这包括:传统农业经济的税收要消失;商业和工业社会流转税为主的税制要进行改造;现代社会以流转、所得、财产、社会保险税为支柱的均衡税制正在建立和发展之中中国主体税种正在经历以上三个内容的变革,税收收入虽然快速增长,但是有结构性缺陷,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没有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足以承担现在社会对财力的要求  1990—1997年的赤字是结构性赤字,是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社会转型时期问题不得不发生的赤字1998—2002年期间的赤字是周期性赤字,但也有结构性的成分2003年以来的赤字是结构性赤字  今后一段时期来看,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很难短期内得到解决,财政结构性赤字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它在经济部分偏热、货币流动性过剩时期的负面作用,控制和适当运用这个结构性赤字的同时,用其他手段化解或者减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1998—2002年的赤字是周期性和结构性结合的赤字  1.周期性和周期性赤字经济自低潮进入高潮,然后从高潮又到低潮,是一个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性变化是各国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调整经济周期而出现的赤字是“周期性赤字”当经济步入低潮,出现了通货紧缩和较高失业率的时候,应当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此时的赤字是周期性的赤字周期性赤字的大小可以度量首先假设经济低潮时期的GDP总量为Y,再假设理想的GDP(此时有充分就业率和平稳的物价)总量为X这样,实际与理想GDP之间有一个差额(X- Y)=Z财政如果采取扩张性政策(减税、发债),使GDP能够增加Z从而达到X,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通货正常)的政策目标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有两种如果就业率低,而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就要实行减税扩张政策;如果就业率低,而且通货紧缩,就要实行增加支出的扩张政策,就是发债发债的多少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1)按照投资乘数计算如果投资乘数是3,发债(增加的投资)的数量应当是Z/3;(2)按照税收负担率计算如果国民经济税收负担率为20%,就要减少Z的20%,即Z/5的税收,可以刺激经济达到理想水平假设情况相反,经济过热,需要紧缩可以采用与前述同样的方法,进行相反计算,增加一定数量的税或减少政府一定数量的投资扩张和紧缩是对立的经济低潮时“发债”,高潮时“销债”,这就是“补偿性”财政宏观管理政策。

        2.社会结构性问题和结构性赤字社会发展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有些问题是一个时期集中出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必需的、刚性的、较大量和较长时期的财政支出,这些为解决国家某些社会、经济和财政结构性问题而出现的赤字是结构性赤字结构性赤字也是可以计算的,它以问题的解决、社会经济和财政能够平稳运行为限假设正常的、均衡的财政总支出是w,但是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需要总支出达到P,那么P-W=R,R就是需要发行债务弥补的赤字目前世界各国的赤字部分是周期性的,部分是结构性的结构性赤字对应的是结构性问题比如,目前美国经济连续4年稳定增长,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但是由于伊拉克战争,美国连续出现预算赤字,这就是结构性赤字自然灾害、战争是一种结构问题,维持过高的福利(如欧洲)、以及要补助大量低收入的人都是社会结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赤字社会问题在前,由此导致的财政支出的赤字和债务在后  3.我国 1990~1997年间的财政赤字是结构性赤字1989年后到1994年宏观调控是一个经济增长阶段,1994—1997年是一个相对低增长时期,不论这两个时期经济增长情况如何,国家都发行了大量的债务这些赤字和债务本意主要不是刺激经济,是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为解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等问题而出现的赤字,因此是结构性赤字。

      当然,在经济低潮时,赤字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   4.1997—2002年的赤字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的因素1)周期性因素从表2中可以看到,1996年末开始,到2002年,完成了一个周期1996年经济增长10%以上,1997年开始下降1996年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的转折年,同时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1997年市场过剩、产品滞销、企业亏损,工厂关闭和工人下岗的数量增加为了应付这种局面,中央决定实行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在当年原定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基础上,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性国债由此连续5年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到2002年末累计达到6600亿元(见表2)2)结构性因素为了应对国际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我们增发了长期建设国债,但这是“增发”,是在原来已经核定赤字和债务基础上的新发行额度结构性赤字的成分仍然存在,只是这个时候,它们共同发挥了刺激经济的功能1998~2002年,城市社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问题是国家当时的大事情,都需要大量新增财政支出,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没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也要发债因此可以说,积极财政政策期间的赤字中部分是周期性的赤字,部分是结构性的赤字,但就宏观经济调控来说,它的主要性质是周期性的。

        二、2003年以来的赤字是结构性的赤字  1.稳健财政政策期间出现了赤字财政部 2003年已经开始主动提出减少赤字,与上年比较,当年赤字减少了100亿元为解决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现象,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抑制经济过热,财政也积极配合,提高了土地转让收费标准,增加房产交易税等同时也试图降低赤字,减少债务,但是2004年财政赤字没有减少2005年,中央明确地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2005年的赤字仅仅减少了198.3亿元,仍然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的总水平,2006年也只有小幅度的减少(见表3)宏观经济领域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期间,为什么财政赤字持续存在,这是人们的疑问  2.在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的基础上出现的赤字财政收入增加的绝对数很大,2003年和2004年有3000亿—4000亿元的增幅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对速度也很快,在20% 左右,但还是出现了赤字支出管理和控制方面肯定还有要改进的地方,但是社会经济问题导致的不得不增加的财政支出,才是引发赤字的主要原因  3.对赤字有担忧对赤字赞同者认为,赤字的总体规模不大,带来问题不会太大2004年3198亿元的赤字占GDP的2%,2005年和2006年都低于2%,今后这个比例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累积债务在未来不断增加的GDP总量中占的比重也不会很大,目前在20%以下。

      这一点是正确的,财政还有一定的发债空间但是赤字令人担忧,主要是财政赤字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不一致首先,在目前汇率制度下,人民币购汇发行造成的大量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出现赤字和发行债务可能造成经济过热,银行收紧银根与财政出现赤字是“没有配合”的政策安排其次,在目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赤字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推动作用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分析,目前GDP的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如果预算打赤字会刺激经济过快增长,滑入下一轮过热结构性赤字不可避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需要解决两者如何统一,是我们应要关注的问题  三、社会结构性问题导致了财政的结构性赤字  (一)改革、稳定、发展的大格局制约着财政支出结构  我们面临着“改革、稳定、发展”三大任务,只有同时兼顾三个方面,才能渡过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转型时期,这决定了财政支出的特定结构  1.改革要求财政有超常的“增量”投入首先,从改革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看,要有大量的“增量”财力投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社会经济进行了部署;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支持“三农”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行动纲领。

      从改革部署的基本内容看,改革直接触及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一系列核心领域和深层次问题政府行政改革、垄断行业改革、汇率机制改革,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特别是“三农”问题改革等,都被摆到突出位置改革部署力度之大、内容之全面、涉及范围之广是空前的改革需要财政支出部分改革项目在改革成功以后肯定会减少财政支出,但是目前却要付出改革成本,比如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乡镇一级控制编制等,要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支出,其他如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社会事业剥离问题等部分改革就是直接增加支出,比如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广和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改革等,都要有新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增加,以及连带的退休人员工资增加,低收入人群补助的增加等,都是要很快兑现的支出这些支出数量大,时间比较集中,是在原支出基础上新增加的支出,也是超过一般财政收入可支持的超常支出  2.“稳定”要求支出“存量”结构不能作大调整财政部门努力地调整支出结构,但是在相关条件不具备时不能有大的调整有人说,这些年的财政支出,是用“存量保稳定,增量搞改革”,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存量”在这里是原来形成的支出基数,“增量”是原来基数以后的新增支出。

      财政支出的“保存量,调增量”虽然是一个经验总结,但它符合社会现实的要求首先,不能大幅度调整支出结构,将原有财力调换到改革和发展需要新支出方面来中国财政支出的现有结构中确实有一些不合理地方,比如财政负担人员过多等,但是很难通过快速地、大幅度地调整现有基本支出结构,将财力用于新增支出方面去,达到缓解支出压力的目标因为,支出压力一直绷得很紧,且一些相关支持条件也不具备,比如人员分流的背后,是社会保障制度和不再大量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人事制度,以及后面的军队转业、福利分配制度改革等当然,保存量不是不改革,特别是如政府行政经费增加快、收费事业单位的收费和经费管理松懈等,都是要改革的其次,从稳定角度看,部分存量不仅不能动,甚至还要增加投入因为一些新的支出也与稳定有关比如城市失业人口、贫困人口的就业、生活、住房等问题的解决,就要加大支出;农村失地农民、农村贫困人口等问题的解决也要加大支出;对贫困县经费运转困难补助的转移支付要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在辞退以前,照样要长工资另外,还要解决社会出现新的基本安全问题,比如保障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卫生安全等,国家都要有一定的投入  3.“发展”要求财政保障一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