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美学大事年表.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98142273
  • 上传时间:2022-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美学大事年表 说明 一、 本年表涉及的时间,上起元谋人,下迄2022年 二、 内容以记录美学思想家为主,并记录其重要美学观点、主要美学著作和美学学术活动力图大致反映出中国美学思想进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 三、 历史纪年用公元纪年,夹注旧纪年年份几说不一时,择取一说 四、 本年表从公元前至1988年由高若海编写;1989年至2022年由刘琴编写 前17000世纪至前400世纪(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文化、周口店文化、河套文化形成于此时原始先民以狩猎为生,以石制砍砸器、刮削器等为工具,后又以角、骨、木等制工具始用火、熟食为史前艺术初期昌盛创造条件 前400世纪至前300世纪(旧石器时代晚期) ◇峙峪文化、山顶洞文化、安阳文化形成于此时狩猎工具逐步由大型转化为小型,制作趋向精细有人体佩戴的饰品展现 前100世纪至前70世纪(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黑龙江昂昂溪等文化形成于此时 ◇石器工具趋向小型、精致、功能专一,有“细石器”、“复合工具”展现,加工方法渐由磨制代替打制。

      前70世纪至前50世纪(新石器时代) ◇河南仰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处于此时 ◇农耕石器进一步进展 ◇石制工具从选料到制作开头带有确定的审美意味,有较明显审美价值的石坠、石璧、石镯展现 ◇陶器制作昌盛,彩绘纹饰诡奇多变 ◇原始歌舞产生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古乐》) 前50世纪至前40世纪(新石器时代晚期) ◇甘肃半山、陕西半坡、山东龙山、河南庙底沟文化处于此时 ◇器物造型趋向繁杂,有玉制饰品、玛瑙饰品展现 ◇原始图腾崇拜盛行,龙凤崇拜蔚成风气 ◇有彩绘舞蹈纹盆展现 约前23世纪(颛顼时代) ◇相传帝颛顼“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吕氏春秋·古乐》) 约前22世纪(尧舜时代) ◇相传尧为帝,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尚书·尧典》)命鲧治水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泽谷之音以歌《吕氏春秋·古乐》)禅让于舜 ◇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舜典》) ◇古乐《云门大卷》(颂黄帝)、《大咸》(颂尧)、《大韶》(颂舜)等成于此时。

      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代) ◇奴隶制国家形成 ◇青铜器铸造开头九牧贡金,以铸九鼎 ◇古乐《大夏》(颂禹)成于此时 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商代) ◇“百工”兴旺,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左传·宣公三年》) ◇古乐《大濩》(颂汤)成于此时 ◇甲骨文、金文中有美字展现 前11世纪(殷周之际) ◇《易经》成于此时以- -、-组成易象,以事物形象比喻、象征所卜之事的吉凶休咎有“枯杨生华”、“鸣鹤在阴”、“乘马班如,泣血涟如”等取象之辞;有“鸿渐于干”、“鸿渐于陆”、“鸿渐于陵”等比兴诗歌展现 前11世纪至前770年(西周)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制礼作乐,整理六代舞设大司乐,以乐德、乐语、“六舞”教国子《雅》、《颂》成于此时 ◇设采诗之官,“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于路,以采诗”(《汉书·食货志》) 前770年至前476年(春秋时期) ◇《周南》、《召南》、《郑》、《卫》等十五国国风形成,提出“美”与“美人”概念:“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士”的阶层展现。

      伴随人的意识的觉醒与思想解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前781年至前771年(周幽王元年至十一年) ◇周太史史伯论“和”,提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前710年(周桓王十年) ◇臧哀伯论文物昭德 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晋郤缺论“九功之德皆可歌也” 前606年(周定王元年) ◇王孙满论“铸鼎象物” 前580年(周简王六年) ◇老子约生于此时 前562年(周灵王十年) ◇晋魏绛论“乐以安德” 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 ◇孔子生 前544年(周景王一年) ◇吴季札聘于鲁,请观周乐,以“美”赞美风、雅、颂等乐舞艺术,阐述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梦想 前541年(周景王四年) ◇医和论五色、五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 前540年至前529年(周景王五年至十六年) ◇楚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论美:“上下、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 ◇单穆公论乐:“乐不过以听耳”,“美不过以观目” ◇伶州鸠提出“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 ◇晏婴论“和”与“同”异及声音的“相反”“相济”。

      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 ◇孔子开头私人讲学,儒家学派逐步形成 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 ◇老子约卒于此时看法道为“天下母”,“万物负阴而抱阳”,创道家美学思想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涤除玄鉴”,及“道”、“气”、“象”、“妙”、“味”、“虚”、“实”等范畴有《老子》 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 ◇孔子周游列国后,开头整理文化典籍 ◇墨子约生于此时 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 ◇孔子卒创儒家美学,提出“兴于诗”、“成于乐”、“游于艺”,“尽善尽美”,“文质”统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及“兴”、“观”、“群”、“怨”等范畴有《论语》 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 ◇约在此前后齐人著《考工记》,记录“百工之事”,《画缋之事》、《梓人为筍簴》等章提出以五方定五色、虚实相生等思想 前420年(周威烈王六年) ◇《老子》约在此时编定 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 ◇墨子卒提出“非乐”,看法“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先质而后文”有《墨子》 前372年(周烈王四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前369年(周烈王七年) ◇庄子约生于此时 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 ◇屈原约生于此时 前313年(周赧王二年) ◇荀子约生于此时 前304年(周赧王十一年) ◇屈原著《离骚》 前295年(周赧王二十年) ◇孟子游说不遇,退而著《孟子》 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芒之谓大”,“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以意逆志”,“吾养吾浩然之气”有《孟子》 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 ◇庄子约卒于此时进展道家美学,提出“天地有大美”,“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至乐无乐”,“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心斋”、“坐忘”,“得意而忘言”有《庄子》 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 ◇韩非约生于此时 前278年(周赧王三十七年) ◇屈原约于此时投汨罗江创楚骚美学,提出“内美”范畴,有《离骚》、《天问》、《九章》等 前265年(周赧王五十年) ◇荀子于此前后著《天论》、《解蔽》、《正名》、《王制》等 前239年(秦王政八年) ◇吕不韦集客人著成《吕氏春秋》,进展阴阳五行美学思想。

      《音初》、《古乐》、《大乐》、《适音》、《侈乐》诸篇,集中论述音乐的起源及艺术特性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荀子卒继承进展儒家美学思想,提出“不全不粹之缺乏以为美”,“美善相乐”,“君子比德”,“形俱神生”,“性伪自美”有《荀子》 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韩非卒反对儒家美学思想,提出“儒以文乱法”,“取情去貌”,“好质恶饰”有《韩非子》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尚书》于此前成书,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八音克谐”、“玩物丧志” ◇《乐记》编定提出“心物感应”说,及“乐和民声”、“乐以治心”、“乐通伦理”、“乐以象德”、“大乐与天地同和”、“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王者功成作乐” ◇诸儒生完成《易传》十篇糅合儒道美学,提出“象也者,像也”,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物相杂故曰文”,及“刚”、“柔”、“神”、“变”等范畴 ◇《周礼》、《仪礼》约在此前后编定 前179年(汉文帝元年) ◇董仲舒约生于此时 前164年(汉文帝前元十六年) ◇淮南王刘安招客人术士数千人,撰成《淮南子》提出“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小恶缺乏妨大美”。

      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 ◇司马迁生 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 ◇董仲舒倡“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 ◇董仲舒卒倡“天人感应”说,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有《春秋繁露》 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 ◇司马迁卒提出《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赞扬屈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有《史记》 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 ◇扬雄生 前23年(汉成帝阳朔二年) ◇大戴(德)删定《礼记》八十五篇,小戴(圣)复删为四十六篇 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 ◇扬雄著《法言》看法“诗人之赋丽以那么”,提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18年(王莽天凤五年) ◇扬雄卒 27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 ◇王充生 79年(汉章帝建初四年) ◇班固奉诏撰《白虎通义》 ◇《毛诗序》于此前后撰成,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 97年(汉和帝永元九年) —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