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03学前儿童绘画教育.ppt
34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第三章第一节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一)涂鸦期(1.53岁)涂鸦是学前儿童绘画的先兆,是在学前儿童的感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探索,是一种无目的的手臂动作练习一般来说,涂鸦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无意识涂鸦一岁半左右的幼儿一般处于无意识涂鸦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绘画是一种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他们只是将笔握在手中,靠手臂的来回摆动决定线条的方向和长短同时,由于这一阶段幼儿的涂鸦没有明确的目的,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也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因此反映在画面上的主要是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且线条经常画到纸外2有意识涂鸦2岁以后,由于幼儿生理的发育和多次的涂鸦练习,他们的动作已经可以受视觉的控制,手眼之间的协调性有所加强,手腕肌肉、腕关节的灵活性也有所提高学前儿童的这种发展反映在绘画能力上,就是他们已经可以在纸上画出一些重复的、长短不一的或者有一定方向的直线、斜线、锯齿线或曲线等线条,还开始注意到涂鸦线与纸面的配合关系,所画线条有时候能控制在画纸内,且周边开始出现轮廓线。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3命名涂鸦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命名涂鸦阶段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涂鸦逐渐有了简单的目的,他们开始有控制地进行涂鸦,并在不断涂画的过程中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认出某些线条或形状与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就会给线条或形状命名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二)象征期(35岁)象征期又称“表意期”,是指幼儿用简单、抽象的线条表达自己意愿的绘画阶段象征期的幼儿开始从无意识的纯肌肉运动,向有意识、有目的地用简单图像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意注意正在形成,对视觉形象的感受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凭主观印象描绘出物象的粗略形象象征期幼儿所画出的形象虽然还不够完整,有时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标记,但它们基本保留了对象的形式特征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二)象征期(35岁)此阶段,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相互穿插在一幅画上,有些内容是幼儿先想后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画的2)绘画内容经常转移,易受他人影响3)一形多义由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构思不稳固,且运用的形状大多比较简单、可塑性强,因此他们所画的形象常常具有不稳定的含义。
4)在空间表现上,小班幼儿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二维的,常常使用一个轮廓线包围着物体的表层,正、侧面混杂在一起5)在色彩的使用上,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一般不考虑色彩,经常是单色的三)图式期(57岁)图式期又称“略图期”,是指学前儿童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的绘画阶段在这一时期,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储存在幼儿头脑里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明、直观和充满情绪性,其绘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且内容大多是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具体说来,图式期幼儿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构图上看,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绘画表现能力的增强,他们已经能够用多种图式来表现人、动物、植物、房屋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形象,但他们所画的物象之间缺乏正确的比例关系和空间关系,构图几乎是拼凑而成的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三)图式期(57岁)(2)从造型上看,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轮廓线的把握能力有所提高,线条更加流畅,其作品基本能表现出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因此,即使没有语言的说明,其他人也能看明白同时,幼儿还无法摆脱自我观点的影响,喜欢把主观感觉比较强烈的部分加以夸大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三)图式期(57岁)(3)从色彩上看,幼儿对色彩的辨别力有所提高,色彩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对一般物体的固有色也有了一定的概念,画面颜色逐渐丰富,喜欢用装饰性的色彩。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并使其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2)通过手的活动、脑的思考和眼的协调,引导幼儿由模糊笼统的感知提高到具体明确的形象记忆,由简单模仿提高到创造性活动3)引导幼儿认识油画棒、蜡笔和纸等基本绘画工具和材料,并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态4)引导幼儿学会画线条和简单形状并用于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物体的轮廓特征5)以临摹画为主,培养幼儿的形象概念,使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6)引导幼儿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基本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7)引导幼儿学会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一)34岁(小班)儿童绘画教育目标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二)45岁(中班)儿童绘画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材料作画,体验绘画的快乐2)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事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3)引导幼儿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颜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象的上下和左右关系。
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三)56岁(大班)儿童绘画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方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作的快乐2)引导幼儿完整地表现感受到的事物、想象中的物体和简单的情节等3)引导幼儿学习颜色深浅和冷暖色搭配的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根据画面需要恰当配色、表达情感的能力4)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现前后、远近等简单的空间关系,以及主题与背景的关系5)以命题画为主,以“题”引导、鼓励幼儿用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引导儿童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第二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设计一、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可视的、有空间感的艺术形象,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必须结合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进行选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前儿童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会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学习绘画的艺术语言,练习用线条、色彩、构图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画出想象的物象;认识并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表现不同的绘画体裁等。
学前儿童各年龄班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根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一)活动目标的制定要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目标时,应把学前儿童原有的水平与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使活动目标既能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又能促使学前儿童达到最近发展区同时,活动目标的制定还应具有可操作性二、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二)活动内容应依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大班幼儿绘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大班幼儿绘画中,教师可以主题、造型、色彩为要点进行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创作出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作品中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在设计绘画活动时,应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画画,鼓励他们自己确立主题在绘画活动前,教师还可以通过谈话和讨论,鼓励幼儿预设自己的绘画内容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绘画目的性不强,绘画技能不完善,因此教师在为小班设计绘画活动时,可以通过情景化的设计吸引幼儿关注活动的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绘画兴趣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允许小班幼儿边说边画,使幼儿在动手与动口的结合中产生满足感。
第三节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指导一、命题画活动指导(一)命题画的概念和类型命题画是由教师提出绘画主题,明确要完成的某种技巧任务和教育要求,幼儿围绕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完成一幅有主题、有情节的绘画作品命题画是幼儿园进行绘画练习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命题画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绘画基本的造型、设色(选色、配色、涂色)与构图等艺术语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一、命题画活动指导1物体画物体画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充分了解、认识某一物体的形状、结构、性质、色彩等特征,教学前儿童以绘画的方式对该物体及其特征进行表现的一种绘画活动形式物体画的选材非常广泛,只要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感兴趣的物体,都可以作为物体画的内容2情节画情节画是指教师引导学前儿童在物体画的基础上,将个别物体与其他物体相配合,表达一定情节的绘画形式情节画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帮助学前儿童进一步掌握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使学前儿童学会根据主题内容和表现需要把相互关联的各个形象恰当地安排到画面中,从而正确地表现出各个形象间的相互关系,以形成一个情节,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一)命题画的概念和类型(二)命题画活动指导要点1物体画活动指导(1)应选择适合学前儿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绘画内容。
小班幼儿的教师应设计一些创造余地大的教学内容,中班幼儿已经掌握用各种图形表达简单物体的技能,能画出有力度且平稳的线条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绘画技能,能将观察到的物体细节及物体间的相互联系描述出来,并表现在画面中2)引导学前儿童学会观察3)以启发和鼓励为主,不能一味强调画的相似度一、命题画活动指导(二)命题画活动指导要点1物体画活动指导(4)多运用演示讲解让学前儿童掌握表现物体的方法教师的演示讲解可以有效地说明物体画的次序、用笔方向、位置、涂色轻重等绘画要点,使学前儿童对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从哪儿起笔、向什么方向画,在哪儿转笔、停笔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5)要采用多种技法和系列命题方式开展活动6)应允许学前儿童有自己的想法一、命题画活动指导2情节画活动指导情节画活动是在物体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情节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引导学前儿童感知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2)教师的示范讲解应突出情节画的布局、构图等特点3)运用多种练习手段,发展学前儿童的情节画的表现能力4)引导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力一、命题画活动指导(一)意愿画的概念及特点意愿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掌握的绘画知识和技巧自由地表达自身情感和愿望的一种绘画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的意愿画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作品的主要内容为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2)所画内容排列散乱,大多相互并无关联3)喜欢在一幅画中重复表现同一形象,且此形象无顺序、无方向或大小差别悬殊4)作品中出现了主体和背景,有一定的情节 (5)在涂色时,幼儿喜欢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染,作品色彩丰富,涂色较为随意二、意愿画活动指导(二)意愿画活动指导要点二、意愿画活动指导1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体验,帮助学前儿童确定意愿画的内容在进行意愿画活动时,学前儿童常常不能很快确定绘画的主题,往往会出现画着画着就改变主意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在意愿画活动一开始,就用启发性的语言,或通过看图片、讲故事、欣赏音乐或美术作品等方法,唤起学前儿童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激发学前儿童参与意愿画活动的欲望,启发他们通过积极思考,确定意愿画活动的主题和内容2创造宽松的创作环境在确定了绘画主题和内容之后,教师在为学前儿童提供充足的物质材料的基础上,还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使学前儿童在一种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作画在指导学前儿童时,教师既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前儿童,也不能进行过多的集体性演示讲解,更不能在学前儿童创作的过程中打断他们的思路,这样才有利于学前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意愿画创作活动。
二)意愿画活动指导要点3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在意愿画创作时,学前儿童常常将有些事物表现得不够形象,究其原因,就是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
